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国策大计 (第1/2页)
姜瓖从小玄子手中接过锦旗,师长张煌言出列,走到姜瓖门前。 姜瓖对张煌言道:“张师长,希望你们带领第一师再立功勋!” 随之,将锦旗授予张煌言。 张煌言接过锦旗,重新回到队列中。 姜瓖朗声道:“让我们对荣誉第一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话音刚落,他率先鼓掌,现场其他官兵、臣子们跟着鼓掌,部分百姓亦跟着鼓掌。 此时此刻,第一师万众瞩目,六十三人面对数以万计的人的目光,他们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掌声落下,姜瓖宣布钱财方面的赏赐,赏赐原本张煌言所部七万两银子,张煌言本人功劳最大,独得三万两,其余四万两属于其他官兵,战死之人亦有份,将会发给其家人。 赏赐不等同于抚恤金,两者不冲突,张煌言所部战死官兵,家人会同时获得抚恤金和赏赐。 随后,继续宣读对其他人的封赏。 张发官阶由从三品晋升为从二品,官职不变。 上官景阅晋升为师长,所部为第二师,下辖第三旅、第四旅。 每个旅下辖三个团,每个师有两个直辖团、两个直辖营,共有八个团。 每个团的番号顺序有第一师开始算起,第二师直辖的团为第九团、第十团。 阎应元晋升为第二师副师长,兼任旅长第三旅长; 卢友剑晋升为第三师师长。 以后京营或扩充,原本的游击,有部分会晋升为师长,部分会担任旅长。 宣布完毕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姜瓖命令,把三万余颗鞑子的首级展示出来。 现场的百姓们,有些人紧张起来,某些人窃窃私语。 “人砍下来的首级,我真没见过!” “我也没见过,我怕!” “我见过被秋后处决的死囚,见过被刽子手砍下脑袋,没什么好怕的!” “那些鞑子死了有些时日了,首级会不会腐烂?” “天还这么冷,烂不了!” ………… 在现场百姓中,大部分是男人,亦有小部分女人,女人比男人胆小得多,即将要看到数万颗首级,有些女人害怕起来。 大家亲眼看到,那些装着鞑子首级的马车被牵了上来,有士卒上到马车上,把鞑子一颗颗头颅提起,马车旁专门有士卒接头颅,把头颅放在地面上摆放整齐。 清贼的头颅都有金钱鼠尾辫,很好顺手提起来。 目睹这么多首级,亲眼验证杀建奴的真实性,在场许多人为之激动。有部分人,对此很不适应,为之害怕起来,有些人捂住嘴巴、别过头去,还有少数人恶心起来。 花了好一阵子,三万两千余颗首级,被堆放整齐,堆成了好几个大堆。 “这个是清贼昂邦章京图赖之首级!” “这是汉八旗镶红旗的任珍!” “这位是……” 专门有人对被杀死的清军重要人员介绍着。 杀鞑子有真实为证,姜瓖在军民中的威望,又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亲眼看到如此多的鞑子首级,金堡、陈子龙都激动万分,此时此刻,陈子龙下定决心,认定姜瓖为主公,誓死效命。 之所以把鞑子首级运回来,就是要展示给大家看的,城内面积有限,将之在德胜门外作为展示地点,将会一连展示三天,第四天将之运走埋下。 展示一阵子后,留下部分士卒守着首级堆,另外一半出征人员跟着进城,其余在城外驻扎。 在城内,将士们所经过之处,都有大量的百姓夹道欢迎,场面很是热烈。 今天,是出征将士们刚回来,让他们好好歇息。 姜瓖决定,明日朝会结束后,在皇极殿举行庆功宴。 刚回到慈庆宫不久,太监来报,承天门外有两人前来,名叫金堡、陈子龙,都有吏部文书,说姜首辅召见,奉命前来。 姜瓖大喜,立即召见两人。 “拜见姜首辅!” 金堡、陈子龙两人齐齐行礼。 姜瓖仔细打量着两人。 陈子龙三十六七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金堡年约三旬,中等身高,略瘦。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看起来心情不错,神采奕奕。 姜瓖道:“吏部早就发出公文,我等你们许久,终于来了。” 陈子龙抱拳道:“回禀首辅大人,路途上略有耽搁。姜首辅乃抗鞑子的大英雄,是唯一能挽救天下之人。陈子龙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金堡道:“金堡亦愿为主公效命!” 两人主动效忠,姜瓖更是高兴,起身走到两人面前,一副高兴之色,道:“能得两位相助,是我姜瓖之幸!以后,两位卿家与我一同挽救天下。” 他这么说,两人齐齐向姜瓖下拜。 姜瓖将两人扶起,说道:“两位皆是有才之人,皆中进士,我定会量才适用!” 陈子龙道:“主公,我虽是文人出身,然希望从军。张煌言中举,文人从军立下大功,子龙同样可以!” “好!” 姜瓖当即回应。 历史上的陈子龙,诗词歌赋很有成就,亦积极带兵抗清,姜瓖更希望他能从武。 姜瓖继续道:“张煌言从军后,我让他做千总。你官职不低,之前又有军功,我让你做副旅长兼一团团长,希望你能有所建树。” 陈子龙谢恩领命。 姜瓖又再任命金堡为吏部郎中。 今天的决定,将会在明天朝会正式宣布。 两人正准备离去时,小桂子走入。 “首辅大人,张同敞大人已到午门外。” 在昨天下午,张同敞就会来了,只是未立即抽空接见,他再对两人道:“张同敞同样被我提拔,两位留下来认识一下。” 金堡、陈子龙很是乐意。 不久后,张同敞进入慈庆宫书房。 “拜见主公!” 张同敞恭敬行礼。 姜瓖一副高兴之色,赞许道:“别山啊!赵先生献计,你执行得很好,成功让吴三桂反正,重创建奴,除掉范文程长子,一举两得,我甚感欣慰!” 张同敞谦虚道:“赵先生出谋划策,乃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