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4.矫枉过正 (第2/2页)
村的建筑匠人们仿照布达拉宫的风格建立的框架,在后期的不断修缮中,逐渐形成融合了汉、蒙、满、藏融合在一起的多元化建筑风格。 祥云寺的主体建筑周围还有大小各异的小型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的山顶或山坡上,形成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格局。 由于祥云寺每天晚上五点准时关门,所以从老街进出玉簪村只有寺院外墙两侧的两条石板路,路旁坐落着大小高低各式的石雕佛像,进村的路也叫“万佛路”。 据传在祥云寺鼎盛时期,这一带素有“有名僧人三千六,无名僧人赛牛毛。万佛路上万尊佛,祥云寺上聚祥云”的说法,足见僧众之多,规模之宏大。 万佛路旁的石像曾在某些年代被清理过,尽管现在恢复了一部分,但数量远不及当年,且多是立在入口处。 乡间的傍晚很安静,暮色仿佛将村里的鸡鸣狗吠罩在一个无形的罩子里,虽然能够听得到,却让人觉得远在天边。 唐沁没有什么信仰,但见路旁石像各个肃穆庄严,不由得心怀敬畏,一声不吭的跟在李牧遥身后。 李牧遥清晰的听到唐沁小心翼翼的脚步声和极不规律的呼吸声,等到她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后,他终于忍不住停下来问:“你是害怕还是怎么?” “没,可能条件反射,”唐沁的声音小小的,生怕打扰到什么一样,“佛像、经幡、风马……一看到这些,我就想起几年前的进藏经历,不由自主的就起了点高原反应。” 李牧遥一脸“你在逗我?”的神情盯了唐沁半晌:“海拔不足二百米……高反?” “我说了条件反射!”唐沁瞪他,“身体记忆行不行?” 李牧遥忍笑:“你不是来这儿都半年多了,怎么还没适应吗?” “我上次来的时候没用走的,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些。”唐沁咕哝道。 “行,没怕就好。” 两个人说笑几句,唐沁很明显的放松下来,又走了几百米,很快就到村口了。 如果说老街的最大特点是“老”,那么玉簪村的特点就是“古”。 古朴、古老,是那种放眼望去就迎面而来的沧桑感和年代感。 这里的房屋结构还保留着过去海清房的构造,院墙上清一色涂着蓝白颜色,多数人家大门檐下或贴或镶嵌着代表福祉的图腾或佛教文字,整体看起来要比老街上的建筑齐整许多,融合许多。 “觉得怎么样?”李牧遥见唐沁神情专注,以为她又像早上在巴图那的时候一样感触良多,便主动开口给她制造直抒胸臆的机会。 “很不错。”唐沁点点头,“背靠大山,环抱寺庙,又有nongnong的文化特色,是个好地方,青城市再找不出第二座这样的村子。” “差不多。” “得好好珍惜呀!”说了两句,唐沁果然开始感慨,只是感慨的方向似乎和李牧遥设想的不大一样,“如果老街改造的成功,我接下来完全可以把这里改造成民宿模式,根本就没必要去买什么牧场犯险!” 如李牧遥所愿,唐沁总算开始用商人的思维考虑问题,可他却并没觉得心里多舒坦,反而多少有点失落:“所以你刚才是在盘算这个?” “嗯,我想我有办法对付总部那群人了。”唐沁眼中一道精光闪过,兴奋的道,“没事我们就回去吧,我要抓住灵感赶出一套方案来。” 李牧遥冷冷的瞥了她一眼。 所以我把你叫来是给你提供灵感来了? 那我呢? “现在就回?”李牧遥问。 “嗯嗯。”唐沁很急切。 “那你帮我拿点东西。” “什么?” 李牧遥四下看看,走到一处堆砌的小石堆当地人称作“敖包”的脚下捡了两块相对光滑平整的石块抱了回来:“你拿上面这块。” “???”唐沁愣住了,“你来村里就为了搬两块石头?” “嗯。” “干嘛用?” “垫脚。”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