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 这个世界不简单 (第1/1页)
齐梓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上万斤的产量。 因为数据就摆在那里。 月牙城依靠仅仅4000亩的土地去生产粮食,便能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 没有一年万斤的亩产,根本养活不了月牙城这十万人口。 尽管在这月牙城中,有5万多挣扎在温饱线附近的平民贫民穷鬼。 其中大部分为贫民,能保障每天有一两个面饼充饥,就已经很不容易。 少部分混得极差,便是沦落到贫民窟中,成了穷鬼。 有上顿没下顿,一天一个面饼都很难保证。 另一少部分人稍好一点,在保证每天两个面饼的基础上,还能偶尔沾一点点油水。 这已经算是平民了,但是仍旧和贫民穷鬼处于同样的层次。 一旦出了一点意外,比如失业、生病等,就很容易滑落到更差的生活水平上。 这个层次的人们,平均一年下来,他们也只有100多斤的口粮。 平均一天140克左右。 现实中,市面上的一个馒头,按照大小不等,重量也就在克之间。 这还是刚刚出笼的、热气腾腾的、饱含水分的那种馒头。 干重可能只有克。 只有很少数的馒头,才能有100克的干重。 这些月牙城的穷鬼们,平均一天也就三个馒头那么多的口粮。 这5万左右的穷鬼,一年便500万斤的粮食。 要是月牙城的农田亩产只有千斤,那月牙城的4000亩农田,也就产出400万斤粮食。 连这五万穷鬼都喂不饱。 当然,在月牙城里也有生活水平更高的人。 比贫民高一个层次的,是以小商贩、工匠、小手艺人、武徒为代表的人群。 他们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有一点点积蓄。 他们不用担心一点小小的意外,便让生活水平大大降低。 这个层次的人群,在月牙城中有3万多。 他们中有吃得多的青壮男子,也有吃的少一些的老弱妇孺。 但综合来看,平均一年下来,他们每人要消耗300多斤的口粮。 3万多人,一年消耗上千万斤食物。 能吃饱,还能偶尔吃一点rou。 比如rou干,rou干,和rou干…… 是的,在大漠之中,最主流的rou食,便是各种各样的rou干。 或许是沙漠中的运输难度大,成本高。 所以,很少有普通粮食的商贸。 食物类的贸易品,以被风干的各种rou干为主。 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一般都会有养殖业。 通过养殖牲畜,将多余的粮草转化为单位重量价格更高的rou食,来对外贸易,赚取更多的利润。 同样,由于武功的流传,练武之人对于rou食也有极大的需求。 两者一拍即合,让便于携带的rou干,成为了沙漠食品贸易的主流。 月牙城坐拥月牙湖,也是一个产粮大户。 所以,月牙城每年产出的粮食中,不少都用来养殖牲畜。 月牙城剩下的两千五百多万斤的粮食,不少都用来样牲畜了。 不然,那不到两万的高生活水平的人口,一年也吃不了人均一千三百斤的粮食。 平均一天三斤半,的大馒头。 就算这群高生活水平的人,全都练武,各个都是饭量不小。 但是,就算正当青壮的人,能吃得了35个馒头的饭量,老人孩子也吃不了啊。 更何况,这两万人中,只有几千人,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的。 他们或是各大家族内部成员,或是武力高强的淬体武者,或是生意不错的一些小商人。 可除了这些人之外,那一万几千人的群体,还是给大家族打工的下人、士卒。 这一万多人,虽然生活水平高于小商贩和工匠那个层次,但也不是天天能吃rou的。 他们的真实食物消耗水平,也到不了每年一千三百斤的地步。 至于他们的家属,那生活水平便是更低的一层,与工匠同层次的水准。 这些家属,也是那3万多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找熟悉月牙城情况的人,了解完这一系列数据后,齐梓便相信了农田的产量。 只是,一个问题随机产生: 这么厉害的小麦,是哪里来的? 是大自然中的奇迹? 还是其它的原因? 带着这个问题,齐梓询问了月牙十四大家中的许多知情人士。 多问几个人,多角度全面的了解情况,以防认识出现偏差。 “你们种地的种子,是从哪里来到?” 齐梓问得大大方方,也不怕自己的无知被外人察觉出什么。 被问话的月博文,此时的精气神已经衰弱了一大截。 面容有些苍老,不复往日的容光。 回答问题的时候,月博文的姿态很低。 “启禀大帅,我月家的粮种,乃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几百年前,家族搬来到月牙湖的时候,便已经在使用这样的粮种了。 几百年岁月变迁,家中早已经不知道粮种是怎么得来的了。” 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月博文的语气有些变化。 估计是担心引起齐梓的不满。 齐梓本来对这个结果还有些失望的,不过在之后询问陈家家主的时候,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关于月家的粮种,我们陈家的祖辈,当初倒是专门打探过,还记录了下来。 家族中,关于这一段的内容,我小时候也曾浏览过。 因为有几分传奇色彩,便记了下来。 据说是在千年之前,大漠中难以生产粮食,人们生活很是艰苦。 后来,圣山上的圣城中,有一群人叛逃而出。 虽然,这群人最后都被圣城中追击出来的人全部击杀了。 但他们带出的一些圣城的东西,却在这段过程中,在大漠中流传开了。 这些东西中,便包含着一些粮种。 这些粮种让大漠中的人,从此能在沙漠上中出粮食。 而且产量极大,比现在还要大得多。 据说最初的时候,亩产能有几万斤。 只是,千百年来不断退化,只能亩产万斤了。 月家人得到的麦种,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说,这粮种是从圣山中传出来的。” 齐梓点了点头,又问: “那你们家族的记载中,还有没有更多的相关内容。” 陈家家主站在齐梓身前,说道: “相关的内容确实有,不过只是一个传闻。 那传闻说,圣山流出的这一批东西里,便有一些武功。 这些武功,便是当今流传的各种武功的源头。”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