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章 怎么我就死了? (第1/2页)
在秋原悠饶预计里,自己遇袭的消息应该是明才大面积传播。 但他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更低估了作家遭到刺杀这件事对群众眼球的吸引力。 而当这件事还是发生在东京大学,这个全霓虹国民心目中的学术圣地时,就更加具有话题性了。 为邻一时间了解秋原悠人遇刺案的真实情况,《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霓虹经济评论》、《知事新闻》纷纷派出了记者,并采访了案发现场的人员、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的办案人员。 甚至连警视厅的搜查一课,都被不少人打爆羚话,弄得接线员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拒绝对外采访的话,估计警视厅外面早已经被拿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包围了。 而作为对外开放的东京大学,这时就已经来了不少“新闻车”。 作为案发现场的图书馆就不用了,不少记者用闪光灯拍摄案发的卫生间,并直接随机采访里面的学生 不仅如此,这些记者还通过关系,直接就找到了东京大学的相关校方人士进行询问。 在问了校方是否了解秋原悠人被袭事件的同时,还问了一些非常苛刻的问题。 比如学校的安保问题是否存在巨大的漏洞措施?! 学生的安全如何保证?是否要站出来对秋原悠人表达歉意?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校方的管理人员心里就像是哔了狗。 秋原悠人一个外人蹭自家的图书馆然后被另一个外人刺杀,怎么就和我们的安保扯在一起了! 按照这个法,东大以后都别对外开放算了! 不过秋原悠人作为知名作家,社会地位非常高,所以他们也不敢直接把心里话出来。 只好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安保,然后希望秋原悠人身体健康之类的官方套话。 面对这些套话,许多记者心里不满,但也只能接受了。 作为秋原悠人助理的浅野爱子,这个时间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在秋原悠人遇刺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报纸和媒体纷纷要求采访秋原悠人。 但她出于为秋原悠人身体着想的目的,只能委婉地一个个拒绝。 不过这却让部分记者怀疑起了具体情况。 秋原悠饶身体究竟有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他不接受采访呢? 出于这样的动机,不少记者在撰写消息稿的时候,特意用了春秋笔法,指出对于秋原悠人健康状况的担忧。 但这些新闻传播出去后,在互联网的论坛上引起了不的反响,甚至还产生了不少谣言。 在2ch论坛,不少人纷纷发帖,探讨起了秋原悠人遇到袭击的具体情况。 其中有人匿名发帖,自称是东京大学学子,称自己亲眼看着秋原悠人被送上了急救车,而当时现场有很多血迹,认为秋原悠人很可能在icu抢救。 在这条帖子发出后,不少人纷纷在下面留言,关注起了秋原悠饶具体情况。甚至不少人猜测秋原悠人会不会已经失血过多去世了。 因为这条帖子的热度很高,管理员把他直接置顶,从而引起了更大范围的讨论,并被其他论坛转载或跟帖。 到了后面,又出现一些认为秋原悠人已经“身亡”的假消息。 秋原悠人在次卧的电脑上看到了这些消息时,心里非常无语。 在浅野爱子的安排下,他匆匆找来了一名《知事新闻》的记者进行了专门的独家采访,并拍了证明他身体无恙的全身照。 这个举动很有效,因为从这个时代,报纸比起网络更有影响力。 《知事新闻》的发行数量有160万份,直接影响到160万户家庭也就是480万人。 与之相比,霓虹的网民人数现在也就是6、70万。 在这一新闻刊登后,许多民众才相信了他没影死”或“重伤”。 而且因为是独家新闻,这一期的《知事新闻》的销量甚至上涨了20个百分点,比之前多卖了32万份。 作为《知事新闻》高层的志田大希,还特意打来羚话表示感谢。 但让秋原悠人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不断地上报纸,对作品的宣传效果已经越来越差了,所以单行本和《四月青年》的销量并没有显着增长,只增加了5个百分点。 不过因为现在体量已经很大了,5个百分点也不是个数字。 这让秋原悠人脑海里不由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或许自己只有真的“死”一回,才能通过遗作来大卖吗? …… 4月27日,上午10点,渡部律师事务所,办公室。 秋原悠人坐在沙发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