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第3/3页)
个少年郎之手! 薛修明望着负手立于檐下,仰望漫天飞雪的朱秀,恍然间明白了什么。 他被骗了呀! 之前朱秀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擅长写景物和时令,根本不是虚言! 他预料到了自己会故意刁难,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薛修明眼睛里攀上几缕血丝,没想到竟然被一个少年郎给算计了! 这篇赋文十有八九,是他那位檀州隐士师父所著。 但不管怎么说,这篇文章是头次问世,出自朱秀之口,自然就盖上他的烙印。 “哥,你怎么这副嘴脸?那小子文章写的咋样?” 薛修亮见兄长面沉如水,吓一跳,压低声问道。 薛修明抿紧嘴唇不言,余光扫过心神不宁的史匡威,微微摇头不说话。 判官宋参满脸陶醉,朱秀念一句他跟着默诵一句,仿佛沉浸在赋文所描述的雪国盛景中。 温泰不自觉的坐直身子,褶皱满布的苍老面庞满是惊骇。 作为四十年前的泾州第一才子,他当然能鉴赏出这篇赋文的不凡之处。 文章中列举的许多典故,有大半他连听都没听过。 那些描绘飘雪景象的词藻,华丽优美,形象生动,他能领悟其中含义,可若是让他自己写,温老头知道,自己再苦读两辈子只怕也写不出。 朱秀晃晃悠悠的回到厅中,好似喝醉酒,满脸酡红,大声诵出结尾几句: “赧尸素兮重席,寄欢康兮旨酒。轸潜恩于天下,续长谣于客右,歌曰:北风凉兮霙散飞,露同甘兮阳共晞。昭有蘋兮山有薇,道攸长兮谁与归?” 厅中久久沉寂,针落可闻。 裴缙颤抖着手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搁置在笔架上,浑身汗水湿透,几乎是半趴在案几上,大口喘着粗气。 温泰枯瘦的手死死抓紧扶手,身子差点滑到地上。 “道...攸长兮...谁...与...归....” 温老头喃喃念叨,沧桑眼眸湿润了,浑浊的泪水滑落眼角,一丝苍凉落寞之感浮上心头。 宋参连连深呼吸,压下心中震动,微不可闻地感慨:“此文章一出,五十年内再无人敢以雪作赋....” 薛修明已经从惊怒中冷静下来,眯着眼以一种重新审视的目光打量朱秀。 史匡威搓搓手,张张嘴欲言又止。 瞧厅中一帮人傻不愣登的样子,老史有些拿不准,朱小子这篇文章作的好还是不好.... 朱秀啜了口茶,朝诸人揖礼,微笑道:“一篇《雪赋》敬上,请诸公斧正!仓促而作,若有不妥之处,还请诸公不吝赐教!” 在场众人皆是尬笑,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朱秀对视。 众人心中无力吐槽,仓促写成的文章就有夺天工之造化,要让你静下心来构思几日,那还不得口吐莲花、妙音阵阵、天降霓虹、人前显圣? 莫不真是文圣下凡? 还斧正? 等这篇传世名作广流于世,被世人知道,曾经有个不自量力的家伙,妄图修改名篇字句,那还不得被世人嗤笑唾骂? 白脸朱小子,坏滴很! 十几位官员要么仰头望着房梁,要么低头看自己的脚尖,不敢出声赞美,更不敢口不择言的对这篇《雪赋》妄加指点。 朱秀笑容灿烂,晏同叔的这篇《雪赋》算得上沧海遗珠,虽说在宋以后的景色时令赋文里不算太出名,但在五代末年乱世,文坛衰落的时代,也足以震撼当世。 “薛司马,不知学生所作赋文,可还能入耳?” 朱秀鞠躬揖礼,满脸真诚期待。 薛修明清癯的面颊带着几分铁青,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笑容: “尊师四有先生,当真是文采斐然,薛某佩服!这篇文章,称得上当世雪赋第一!” “呵呵,薛司马过誉了!”朱秀微笑,也不多做解释。 这家伙心眼真小,没法挑文章的毛病,就暗戳戳的讥讽他背诵老师所著文章。 史匡威干咳一声,虎着脸道:“诸位,朱秀文章也作了,你们说说,以他的才学,能否胜任掌书记一职?” 众人相互看看,默不作声。 宋参张张嘴,见薛修明脸色阴沉,迟疑了下闭嘴不言。 裴缙瘫坐在椅子上,想要支撑身子站起来,却被薛修亮一个凶狠眼神吓得缩回去。 温泰老脸呆滞,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 薛修明权衡片刻,拱手笑道:“节帅慧眼识英才,为我彰义军请来朱少郎这般的少年奇才,当真是可喜可贺!薛某赞同朱少郎出任掌书记一职!” 薛修亮眼睛一瞪想要说话,薛修明飞速剜了他一眼,示意他闭嘴。 厅中短暂的安静过后,响起一片附和声。 “薛司马所言甚是!下官附议!” “节帅一向有识人之明,看中的人才绝不会有错!” “朱少郎才华横溢,加入彰义军,是我泾州军民的福气!” “恭喜朱少郎....哦不,应该改口称呼一声掌书记!” “恭喜恭喜~~” 朱秀笑着一一还礼,态度谦逊,不骄不躁,再度赢得一片称赞声。 史匡威听得不耐烦了,拍案起身,大喝道:“就这么决定啦!从今天起,朱秀担任彰义军掌书记,有参赞军机、佐理政务之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