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6章 行走的经验团 (第1/2页)
邹斌院士稍稍一怔,不知道赵培儒忽然提到这“正无穷符号∞”是什么意思。 旋即,猛然反应过来! 他正在不断试错的“重建十二指肠后壁和胰胆管吻合口”,为何不用∞形状的吻合方式? 邹斌院士脑海里灵光一闪,精神猛然一震! 立即就道:“傅程,按我说的推演。” “以这种形状吻合推演,验证消化道是否有逆流情况,重要血管血运是否正常……” 傅程和其他学生,听到这种正无穷形状的吻合方式,也不禁眼前一亮! 他们经过一晚上的试错,已经尝试过各种吻合和重建消化道的办法,此刻乍一听,便隐隐感觉,这种方式多半能成! 但科学是严谨的。 医学科学,更是涉及到人命,必须谨慎万分。 众人立即开始验证, 是否符合解剖学。 是否符合人体血运走势。 是否对消化系统有负面影响。 …… 赵培儒则微笑着在旁边,耐心的等着。 同时,也是在欣赏这支国内顶尖团队的能力。 “这邹斌院士,别看岁数大了,在运筹帷幄能力上,独树一帜。” “傅程主任,比我稍小几岁,却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他团队成员,也全都是邹斌院士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个也都是兢兢业业,勤劳肯干,而且脑子还都很灵活,都是可造之材啊……” 赵培儒打量着这些人,感觉每一个都是宝。 真想狠狠挖着锄头,把这些人全挖到自己团队里来。 到那时,自己这个甩手掌柜,能当的更轻松了。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已经完全泛白了。 鸟儿也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验证工作一直做到现在的团队,忽然间,全都停了下来。 他们忽然发现,眼前的路,已经走完了。 验证工作,全部做完了。 这一瞬间,他们甚至有些恍惚,有些不适应。 就像是一直在走一条漆黑的隧道,都已经习惯了隧道的黑暗,突然走到光明下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我们……全部验证完了?” “所有解剖学,医学医理的验证,全都通过了!“ “这么说来……” 众人惊喜的互相对视一眼:“我们这项目的理论验证部分,全部通过了!” 一瞬间,喜悦充斥着整个实验室。 持续熬夜的邹斌院士,傅程主任等人,精神都是一阵恍惚。 即便是傅程,年纪也都五十多岁了,本来就极度疲惫,此刻那股拼劲一泄,忽然就感觉睡意汹涌而来,身子发软,都有些站不住了。 赵培儒眼疾手快,上前去扶住邹斌院士,顺带用肩膀靠了一下傅程主任。 把两人,稳稳的都接住了。 其他几个年轻一些的团队成员,连忙也过来帮忙搀扶。 “邹院士,你们先去休息吧,好好睡上一觉。” 傅程主任感激的看了赵培儒一眼,他要是摔了不算什么,关键是邹斌院士要是摔了,那可就是大事了。 “理论部分验证完了,这次的项目,可以说已经成功一半了!” “后面的实cao部分,应该会比较顺利。” 邹斌院士有着深厚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部分的完成度,基本能判断出后面进入实例手术试验阶段的成功率如何。 这次,他是非常有信心的! “培儒,什么时候安排实例手术试验?”邹斌院士虽说是满脸疲惫,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 众团队成员吓了一跳,您这是要再连着继续工作到下一个阶段啊? 学生们连忙就想上来劝说。 赵培儒笑道:“试验病人还没协调好,你们先去休息,等睡醒了再说。” 旁边,傅程悄悄给赵培儒竖了个大拇指。 据他所指,赵培儒在前几天就在和省里医学会领导沟通,让协调相关病人。 而且这种病人的适应症范围又宽,不是极端罕见少数病人,协调难度也不大才对。 也就是说,病人很可能早就已经协调好了。但这事,一直专心攻克难关的邹斌院士还不知道,还以为协调工作还没开展呢。 果然,邹斌院士闻言,有些遗憾,也只能接受。 这要是在西京医院,他一个指令下去,病人早都协调好了,可这里不是他的地盘,只能听从赵培儒的安排。 “那行吧,我们先去稍稍休息一下。” 众团队成员学生心里,全都长长的舒了口气。 简单吃了个早餐后,众人全都到隔壁楼层的几间休息室去休息。 到下午一点左右,邹斌院士先醒来,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他的脑子,依然有些兴奋。早上验证完理论部分,此刻又迫切的想要通过实例手术试验,来做最后的验证,根本睡不着了。 赵培儒看邹斌院士醒了,把一份文件夹,放在他手中。 “邹院士,这例病人的资料你看看。” 邹斌院士一下便反应过来,笑道:“病人协调好了?“ 赵培儒笑着点点头。 邹斌院士也明白过来了,当下也顾不上其他,立即翻看其病人资料来。 赵培儒让小孟,给送了份饭上来。 邹斌院士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在脑海里做方案细化。 “病人72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邹斌院士抬头看了眼赵培儒:“这例病人,基础病多,难度不小。” 赵培儒淡淡一笑,道:“既然咱开创的术式,是专门针对高龄患者的,那就不要畏惧困难。“ “就挑最复杂、最困难的病例,这种要是没问题,那情况更轻一些的病例就更没问题了。” “说得对!”邹斌院士深深点头。 到了他这个份上,已经不再追求快速出项目成绩了。他已经拥有了最高的名利,再多的成绩于他而言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唯一的愿望,只剩下好好把项目做好,做深。研究出真正对病人有利的好术式、好方案来。真正造福社会,为社会留下点宝贵的医学财富。 只是他没想到,正值“拿成绩巅峰期”的赵培儒,竟然也能有这么高的觉悟,不禁令他刮目相看。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