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交口称赞的这位 (第1/2页)
外科艺术家正文卷第472章交口称赞的这位“赵培儒院长么?”张主任微微点头,这个人选不错。 接着,他给其他几位院士也打了一遍电话,其中,秦院士也推荐了赵培儒。 另外,还有一名谢院士,推荐了一位五十多岁,老资历的结肠医生,韦宏兵。 唯一有空的谢东树院士,在电话里道:“张主任,我后天正好要过去京都一趟,参加一个会议,中间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能过去看看病人。” “到时,我会带上韦宏兵。” 张主任一下就明白了,心里也大喜! 谢东树院士虽说自己没空,但到时,可以带着韦宏兵主任,一起研究这个病例。只要谢东树院士能做出诊断,给出总体治疗意见,剩下的具体cao作部分,就能让韦宏兵主任来做了。 相当于谢东树院士当“大脑”,韦宏兵主任当“四肢”。 谢东树院士这个解决办法最好! 这个承诺,算是帮了他大忙了! “谢院士和韦主任两人的组合,算是一个兜底。“ 张主任心里踏实了,有了这个组合,即便是其他人不给力,这个难题多半也能够靠这两位给解决掉。 “给赵培儒院长打个电话,问问他有空没有。” 张主任给赵培儒打电话过去,先介绍了自己,然后说明了病例情况。 “复杂高难度的结肠肿瘤病人么?” 赵培儒一听这个案例,心里便是一动。 如此复杂的、汇聚了六个大难题的病例,简直见所未见!即便是在结肠医学史上,这种罕见病例,都是十分稀少,且珍贵的! 这太符合【任务一】的条件要求了。 “赵院长,您有空吗?”张主任在电话里问道。 赵培儒笑道:“有空。” 张主任心里更是一喜,先是有了谢院长加韦宏兵的组合,现在又有了赵培儒,之前心里的那些焦虑终于淡化了不少。 “好,那我就在京都等你了。“ …… 第二天,赵培儒飞抵京都。 张主任早就在机场等着他,带着他来到地谭医院。 “赵院长,你先去看看病人,待会十一点左右,谢东树院士和韦宏兵主任也会过来,到时你们可以交流探讨一下。” 赵培儒眼睛一亮:“谢院士也会过来?” 这位谢东树院士,在胃病胃癌方面相当出色,是他比较钦佩的一位工程院院士。 “那好,我先去看看病人。” 即便是谢东树院士也要来,这例病人,赵培儒也要先抢到手里了。 毕竟涉及到他的任务,他必须先把病人拿下来,获得“主刀”权利才行。 来到病房。 病人是个胖胖的五十六岁的妇女。 病床旁边的陪护床上,病人的女儿正疲惫的上半身趴在床上小憩,下半身坐在小马扎上,随时准备起身查看母亲的病情。 赵培儒看了遍病人的情况,便放下心来。 虽然这例患者是“难题汇集于一身”,但身体状况还不算太遭,肯定能撑过手术。赵培儒只看这一眼,心里便有底了。 他正打算离开时,病人轻声唤了声:“等等。”一把抓住了赵培儒的衣角。 “医生,我女儿已经失去了父亲。”她难受的看了眼旁边陪护的睡着的女儿。 “她还有两个月,就要结婚了。”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席她的婚礼。我无法想象我女儿两个月后的婚礼上,双亲都不在,那会让别人笑话她的。“ 病人恳求赵培儒道:“求求你,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能让我多活两个月,两个月就行。” 她也从别的医生口中,多少听到了自己这病的严重性,此刻,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能在结婚当天,得到至亲之人的祝福。 而不是孤苦一人嫁过去。 赵培儒拍了拍病人的那只粗糙的、黝黑的,一看就属于劳动人民的手,道:“放心,我会让你健健康康的,出现在你女儿的婚礼上的。” 说完,赵培儒起身离开。 而旁边的陪护床上,女儿趴着的脑袋上,眼睫毛却是微微颤抖,眼泪无声的流了下来。 她还是第一次,听母亲说出这些心里话。 …… 赵培儒看完病人后,来到医生办公室。 “赵院长。”张主任笑着介绍道:“这是陈艺鸿主任,也是病人的主治医师,关于病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 陈艺鸿主任也连忙站起身来,和赵培儒握手,笑道:“赵院长,久仰大名啊!“ “您的‘全结肠型巨结肠’论文,写的太棒了,里面的技术和治疗思路,看得我五体投地!” “我还听说,您把双镜技术也给引进到结肠领域来了,可惜这项技术还不能公开,我是真想见识见识,这心里啊,痒痒的!” 看得出来,这位陈艺鸿主任,是赵培儒的一个“小迷弟”,对赵培儒的成绩是如数家珍,连最新的双镜技术都知道。 赵培儒笑着客套了几句后,回归正题,问了一遍病人的情况,又拿过病人的所有检查结果看了一遍。 看完,他心里顿时更有底了。这例患者,用双吻合器技术就能治疗。而那六个所谓的难题,也能用几个技巧解决,很简单。 他在结肠肿瘤领域的水平,在之前已经提升到了国医级水平,所以几秒钟的时间,就想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案。 赵培儒脑海里,已经把这例患者划归到了“容易治疗”的范围,而旁边的张主任、陈艺鸿医生,还不知道这点。 陈艺鸿主任期期艾艾道:“赵院长,是不是不太好定治疗方案?” 他之前,就已经请过全京都的专家组会诊过,结果开了一整天的会,给出了十几种治疗办法,最终却是都被否决掉了。 这种合并六大难题的,每个难题之间还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案例,实在是太难了!需要考虑的、牵扯到的东西,盘根错节。 专业委员会的张主任,也没抱多少希望。 赵培儒虽说也算优秀,但待会要过来的谢东树院士,才是真正能让他安心的那一位。 赵培儒笑道:“有一点眉目,等待会谢院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