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一四章 辩驳 (第2/2页)
道。”李修涯扬起了脖子,骄傲道:“都无需仔细探查,随便问一问当地的百姓,便能明了,简直罄竹难书。我身为监察大夫,上察百官,下安黎庶,遇到这种事我还能视而不见吗?当时就怒火中烧,将那杨五直接打死,至于陈年,念及他还是朝廷命官,便让人先行关押,待我回到燕都禀告此事再行发落。” 嗯,怎么说呢,也不说李修涯在说谎,绝大部分都是真的。 不过这味道就是有点奇怪。 众人听完,脸色微变。 “陛下,这只是李修涯的一面之词,不足为信,此事还是要等赵侍郎回来才有定论。” “嗯,张卿说得有理。”李烜点头道:“李修涯,如果实情真如你所说,那汤阴县一事朕不仅不应该追究,还应该嘉奖才是。” 李修涯嘿嘿笑道:“陛下客气了,这只是本分罢了,我想只要是身为朝廷官员,遇到此事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杨宣道:“陛下,此事还有疑点。” “哦?杨卿说说看。” “李修涯乃是姑苏陈安县人,从未去过汤阴,他在汤阴能有什么故人?分明是借口,用以掩饰其杀人的暴行。” 李昭却道:“那杨阁老的意思是,末将也在配合李大人说谎了?” “呵,是与不是,你们心里清楚。” “你...” “李校尉不必着急。”李修涯笑着摆手示意李昭,随后转头看着杨宣,神色微微变冷。 “杨阁老想知道我在汤阴的故人是谁吗?” “你最好是真的有故人在汤阴,当着满朝文武与陛 下的面,可不要凭空捏造一个莫须有出来。” 李修涯转身对着李烜拜道:“陛下,臣的故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杨过的母亲与小弟。” 杨过?是了,杨过不就是汤阴县人吗? 杨宣和李康闻言大惊。 李修涯撇过头冷冷的看着李康和杨宣,“那杨过虽然已经畏罪自杀了,不过好在陛下宽厚,便也赦免了株连之罪,我与杨过同在老君门下,自然是有交情在的,所以路过汤阴县,前去看看一看他们孤儿寡母,杨阁老觉得不妥吗?” 杨宣此时心神俱乱,不知如何应答了。 杨过这事儿,当时还是李烜强行按下的,若非要较起真来,李修涯免不得要跟李康两败俱伤。 李康和杨宣自然是不愿意的,当下也只得不说话了。 而此事也是满朝皆知的,听得李修涯去看杨过的母亲,心中也是相信了七八分。 张维见杨宣已经被吓住了,笑道:“好,李先生说得也算合情合理,汤阴县的事情,便等到赵侍郎回来再说,那昨日的事情,你又该如何解释?” “不知张阁老要我解释什么?” 张维哼道:“第一,为何抗旨不遵?” 李修涯笑道:“我何曾抗旨不遵了?” 众人微惊,这就当庭不认了? 当大家都是傻子呢? 张维喝道:“放肆,陛下当面,你还敢颠倒是非?” 李修涯拱手道:“学生不敢,陛下,我真的没有抗旨。” “胡说,既然你没有抗旨,那昨日为何不跟老夫来见陛下?” 李修涯待:“我从未说过不来觐见陛下,而是想着自己一路风尘仆仆,衣冠不整,神情憔悴,便想着先回府打扮梳洗打扮一番,再来见陛下,此事李校尉依然可以作证。” “嗯?”李烜的目光看向李昭。 李昭拱手道:“启禀陛下,李大人当时的确是说要先回府一趟再来见陛下的。” 李修涯笑道:“倒是张维张阁老,趁着手上有禁军,竟是想强行将我抓去,张阁老是也不是?” 张维一时语塞,脸色难看至极。 李昭又道:“此事末将还可以作证,当时张大人差手下禁军强行动手,与李大人的家仆发生了冲突,而李大人趁乱便要进城,张阁老便让末将将李大人拦下。” 虽然事实如此,但是怎么你们说出来,便是老夫的错了? 张维心中憋屈愤怒,咬牙切齿道:“好,此事的确是老夫做得欠妥了。” 李修涯笑道:“没事,张阁老不必介怀,我大人有大量,原谅你了。” 你特么... 张维心中气极,脸色已经变成了猪肝色了。 “陛下,此事确是臣行事有失分寸了,不过臣当时只是想将李修涯带来见陛下而已,并无他意,还请陛下恕罪。” “张卿言重了。”李烜摆手道:“既然李修涯本人也不在意,那此事便罢了吧。” “谢陛下。” 聂含山道:“如此说来,李修涯便没有抗旨不遵了?” 张维咬了咬牙,恨声道:“当然没有。” 李修涯闻言一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