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仙韩,恐怖如斯!(1更) (第1/1页)
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正文第三百七十三章兵仙韩,恐怖如斯!举世无双? 这还是冯逍的评价? 一瞬间,面对着一脸平静神色的韩信,章邯的心头涌现出一股危机感。 和蒙恬用政治和计谋的角度去看待冯逍不同。 与冯逍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章邯,对于冯逍的能力可是知之甚祥。 在章邯的心中有着大能力的冯逍,竟然都如此的评价韩信。 那么这个毫不起眼,显得还有几分桀骜不逊的家伙,身上肯定有着卓越的能力。 虽然不知道,在自己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在座的焦点。 但对于众人的目光,韩信视若无睹,一脸死板表情的站了起来,仿佛是所有人都欠了他一百两银子一样。 “启禀陛下,学生认为,以十五万步兵全力防守九原,然后三十万骑兵分兵六支,进攻草原,sao扰匈奴后方。” 听到韩信的话,嬴政不由一怔,这话怎么和冯逍之前那个臆想的战术那么相似。 唯一的区别是,冯逍建议偷袭,而韩信建议进攻匈奴的后方。 “仔细说说!” 被冯逍洗脑,认为韩信绝对有着不世出的大才,所以此时嬴政的耐心还有有的。 “九原城粮草充足,城墙高大结实,防守力量雄厚,用来应对匈奴的进攻,十五万步兵绰绰有余。” “而陛下的目的是消灭匈奴,毕其功于一役。” “那么以五万为一军,派出六支大军进攻草原,以骑兵的机动性和战力,使得草原大乱轻而易举。” “后方受到sao扰,匈奴毕竟进退两难。” “但头曼亲自率领大军来攻,必然不甘心就这么退走,反而会认为我们大秦胆怯,使用计谋让他退走。” “一鼓衰,再鼓竭,多次攻城无效之后,匈奴的士气并将落入一个低谷。” “然后等到他们准备撤军的时候,草原上的大军拉回来三支到四支,用来伏击撤退的匈奴,必将匈奴大军全部留下。” “而剩下的两三支大军,可以一路直奔匈奴王庭,彻底斩草除根。” 听到韩信的话,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由心中一动。 自从大秦一统六国之后,南征百越又被冯逍建议取消。 大秦能够获得的战功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唯有匈奴就是最后的机会。 甚至所有人都知道,受到冯逍的建议,嬴政一直在准备着改革大秦的政策。 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大秦是否还有军功封爵的制度都还两说。 可以说,在座的想要提高自己爵位的,还有那些白身想要获取爵位的。 此战对战匈奴,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 之前,具体的战术都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大家都还忧心忡忡。 毕竟九原就这么大一点的地方。 四十多万的军队,平均下来,一个人都还没有一个人头的功劳。 所以如何打,由谁统领,就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匈奴此次南下只有三十万的大军,谁都没有坚定的信心,说就一定能够将这三十万人留下。 那么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使得大家的竞争异常的激烈。 可是如今韩信的战术,仿佛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新的希望。 分兵?分兵! 无论守城的十多万步兵,还是突入草原的数十万骑兵。 每个主将都有立功的机会。 而且数十万的骑兵,根据韩信的战略,最后还有两个选择。 无论是埋伏匈奴的退兵,还是直奔王庭灭绝匈奴族裔,都将是破天的大功劳。 最为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大家都能雨露均沾,谁都有立功的机会。 所以,当韩信的计策一说出来之后,在场所有人看向韩信的目光都充满了善意。 对于众人的小心思,嬴政心里都一清二楚。 但是之前他也很无奈,毕竟想要爵位,就得为大秦建功,要想为大秦建功,就得出生入死。 难道一个皇帝,还要反对臣子为自家江山出生入死不成? 如果敢有那么昏庸的皇帝,那么大秦的江山估计也到头了。 所以韩信的计策一说出来,不仅大臣们都非常高兴,嬴政也非常满意。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对于冯逍推荐的人充分相信其能力。 之前的萧何,现在基本上都快成嬴政随身秘书了,甚至部分不太重要的奏章,嬴政都询问其意见。 如今又看到了韩信的一鸣惊人。 嬴政瞬间就想起了冯逍所说过的,三杰之首的张良,以及不下于萧何能力的曹参。 顿时,咱们的始皇帝陛下,从心里开始偷笑起来。 韩信的计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就是将战场扩大到了整个草原,让所有匈奴的地盘都成为了双方攻守的场所。 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战争的被动性直接化为主动性。 化整为零,让大秦的所有战力,都瞬间爆发出来。 “好,好,好!” 对于韩信的建议,嬴政瞬间连说三个好字。 可见对于这个战术的安排,嬴政有多么的满意。 “令李乐为主将,率领十五万步兵,全力防守九原城。” “命令蒙恬、章邯、赵佗、辛胜、王离、赢景为主将,分别率领六万骑兵,进入草原。” “同时,蒙恬、赵佗、辛胜、赢景四人时刻关注匈奴的动向,一旦发现匈奴有回撤的迹象,立即大军包围。” “由蒙恬为总指挥,全歼匈奴于长城之外!” 一脸肃杀气息的嬴政,扭头看了一眼激动的众位将军,然后又对着王离说到。 “王离!” “喏!” 听到嬴政的点名,王离立即抱拳而立。 “将匈奴的所有王族都给朕带回来!” “喏!” 这个命令一下,所有人都清楚了,在进攻匈奴王庭的两支队伍中,王离将居于首位。 不过对此,章邯并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和已经有过多年军旅经验的王离相比,虽然他的潜力很高,但经验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尤其是这种不容任何失误的大战争,冷静才是一个主将最为核心的素质。 所以对于王离居主导地位,章邯也没有任何的意见。 更何况这是嬴政亲自下达的命令,即使有意见,也只能藏在心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