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八章 百姓吃饱饭,才走?(6更) (第1/1页)
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正文第四百六十八章百姓吃饱饭,才走?“把我们总结出来的富裕模式和经验,一一传授给百越的兄弟姐妹们。” “让所有百越的兄弟姐妹们,和我们江东大地,一同富裕起来。” “也请江东的父老乡亲放心,在这片传承久远的大地上。” “只要还有一户老百姓挨饿,我冯逍就不会离开这里,当一名逃兵。” 如果说刚才是在平静的湖里砸了一块石头的话,那么现在冯逍的话,就是直接爆破了一个核弹。 这句如果别人说出来顶多就是吹牛,大家一笑置之。 但如果从冯逍的嘴里说出来,却完全不同。 冯逍是谁? 那可是大秦官场上前途最为灿烂的大臣,以弱冠之龄坐上一品大员的宝座。 可以说,从官员的级别上来说,冯逍现在就已经到顶了。 之后的余生,所要做的就是青史留名和一展抱负的问题了。 可是前途如此光明的新贵。 如今竟然以自己的前途,作为保证,来解决江东百姓的温饱问题。 不管冯逍的能力如何,最终的结果如何。 但是能够为了整个江东,说出如此决然的话。 那么冯逍的魄力和胆识,就足以让所有官员为之敬佩和震撼。 尤其是那些出身于江东的官员,内心更是生出几分感动。 毕竟,冯逍之所以这么做,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他们的家乡。 在这个讲究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时代。 冯逍的做法,无疑戳中了整个江东官僚集团,所有官员心中的柔软之处。 毕竟谁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如此能为的主官,在自己家乡为官造福。 更何况,这个有着大宏愿的主官,竟然还有着通天的背景。 虽然冯逍的这个保证,有些惊世骇俗,有些不可思议。 但大部分的官员,竟然都还认为,冯逍能够做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越是对于冯逍的情况了解的人,这份信任越是实在。 而这份信任是建立在两方面的基础上。 首先,冯逍的能力,现在基本上已经在整个大秦,传播到人尽皆知了。 在民间,冯逍的声望仅次于始皇帝嬴政。 甚至于都超过了参与灭掉五国,大秦军中柱石存在的老将军王翦。 或许在学术方面的成绩,老百姓不怎么了解。 但是农圣的名头,却是大秦百姓自发给冯逍颁发的光环。 在整个大秦境内,冯逍的存在,已经被视为能和上古时期神农相媲美的存在。 自身的能力是一个保证,毕竟能常人所不能的存在,必定会做出常人无法理解地壮举。 别人不行,但冯逍却未必不行。 而另一层的保证,就是冯逍的背景了。 自身本就是大秦顶级贵族的二代,冯家的力量,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冯逍还娶了落雁公主和王家独女,同为顶级家族的王家,也必会支持冯逍。 最令人感到羡慕地是,冯逍本身就是被始皇帝陛下宠信的存在。 这份信任和偏爱,已经突破了家族和身份的限制。 没有人会不相信,要是冯逍愿意地话,他将会从皇帝那里获得巨大的支持。 现在冯逍不过是江东四郡的巡察使,对于大秦来说,不过是一块偏远地区罢了。 如果始皇帝陛下狠下心来,做出一番政策和资源的倾斜。 解决温饱问题,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罢了。 更何况,这两层保证,都是建立在一个巨大地优势上。 那就是大秦如今普及的高产农作物。 因为刚刚普及到江东,所以究竟收获如何,大家还不得而知。 但根据朝廷的简报,大家却看到了那个惊人的数量。 所以,在拥有高产农作物的基础上,解决温饱问题,不是没有希望。 更何况,这些高产农作物,还是冯逍一手进献给始皇帝嬴政的。 可以说,就整个天下来说。 已经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在种植高产作物上,能够拥有和江东四郡相媲美的经验了。 在这一方面上,冯逍才是整个天下祖师爷级别的存在。 想通透了这些问题之后,在场的官员各个都心神振奋。 仿佛已经看到了巨大的政绩,光明的前途,已经在向着自己等人招手。 而不知道自己在同僚的心目中,已经和光明的政绩画上了等号。 冯逍现在所想的,就是将这场宴会继续完美的延续下去。 “好了,诸位,公事谈完了,那么接下来就欢乐的时刻了。” “当然,要是那位同僚诗兴大发,也可以给大家一展大作。” “来,共饮此杯!” “饮胜!” “……” 在一旁丝竹声乐的伴奏当中,看着宴会陷入到了轻松欢乐的气氛当中。 冯逍这才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然后扭头对着一旁的张良请教起来。 “子房,我今天的表现怎么样?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铁三角的一员,张良当然知道,冯逍来到南方的初衷是什么。 可以说,除了公务之外,冯逍此次南下最大的目的,就是磨砺自己人情世故的能力。 用道家学派的说法,就是入世到红尘之中锤炼。 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最快方式。 毕竟,之前作为咸阳顶级的权二代,冯逍一直被庇护在冯家的羽翼之下。 后来有被嬴政保护的,完全遭受不到任何的磨砺。 所以虽然才华横溢,名声鼎盛,但是冯逍实质上就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 “嗯,表现的不错,很好,看看现场的气氛就知道了,不过要是你再能留下一副墨宝,那就更加的完美了!” 对于张良的打趣,冯逍无奈的翻了翻白眼。 能够硬撑着,将宴会引导到如今的份上,已经是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至于说再写出一篇诗词或者文章,那还不得把所有的风头都抢光了。 虽然作为在场之中职位最高,级别最高的主官。 但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讲究中庸。 哪怕儒家还没有独尊的时代,也讲究和光同尘。 独领风sao的事情,多半会让人感到心里不舒服的。 第一次见面,大家还是保留几分余地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