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王纶之谋 (第1/1页)
听了王纶之语,朱宸濠眉头紧锁。 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王守仁并未去赣州。 所以心中难免对王纶有些失望。 “嗯,赣州的确是有点远了…… 可本省其余府县,大多又非在他王伯安治下。” 王纶听到宁王的疑问后,也抬手抚着自己的胡须沉思起来,过了好一阵才突然说道: “若他不回赣州,那么吉安就将是最佳的选择。” “哦,为何是吉安?” 听王纶说出吉安之名,朱宸濠大为高兴,不过他表面上却不露声色,而是继续追问。 “王伯安要回赣州,必定途经吉安。 而吉安位于我江西的中心地带,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因此,无论是南赣,还是其余地方之兵马,向那里集结都十分方便快捷。 再有就是那个吉安知府伍文定,此人性格急躁且心狠手辣, 他虽非伯安兄的直属,可两人也曾有过合作剿匪的经历,自是深知对方的能力。 所以他极可能会以上官缺失为借口,请王守仁留在吉安主持军务。” 朱宸濠对王纶的这番分析非常满意。 因为按照他的估算,如今王守仁最多也就刚到临江府的新淦县,离吉安尚远。 而王纶却已能大致确定对方的最终落脚地,的确不负其大才之名。 历史上的宁王,连李士实和刘养正都不信任,当然更别提这位起兵时才投靠他的王纶了。 所以王纶根本就没有同王守仁交手的机会,输得也的确够憋屈。 不过,从朱宸濠此刻的想法也可以看出,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真实的世界已然脱离了史书,走上了另一条岔道。 当然,因为吉安的地理位置,王守仁不出意外肯定会按照历史的进程,选择那里作为自己的指挥中心。 可若是朱宸濠日后不注意这一点,事事都以史籍所载内容为自己判断和行动依据,那被现实毒打一顿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通过对话,朱宸濠也算是对王纶之才有了个大体上的判断。 自觉满意的他当即抚掌笑道: “哈哈,王卿之言,正与本王所思不谋而合。” “想不到殿下竟早已有此推断,而臣却是刚刚才偶有所得,看来纶不及殿下远矣。” 王纶可不知道朱宸濠是直接厚颜无耻地将史实窃为己有,为此还颇为感叹地恭维了一句。 朱宸濠即便脸皮够厚也不禁微微一红,随即赶紧收敛笑容说道: “那依王卿所见,本王该如何应对王守仁呢?” “应对王伯安么。” 王纶重复了一遍朱宸濠之问后,先是颇为自信地一笑,接着才缓声道: “很简单,无非三个字而已,那就是:不理他!” “不理他?” 王纶这三个字,令朱宸濠脸上再次浮现出了笑意。 “对,就是不去管他。” 王纶没注意到朱宸濠的神情,继续分析道: “因为无论他王伯安是留在吉安,还是回到赣州,他都需要至少半月的时间去聚集军队。 而在这期间,他根本无力干涉大王做任何事情。 所以殿下大可利用这段时日,也乘各方都还没有准备之机,一举东进拿下南京,为日后打下一个最为坚实的基础。” “哈哈,不愧是跟王守仁齐名的王纶啊。” 朱宸濠笑得非常开心。 “莫非,殿下早有此打算?” 王纶见状很是惊诧。 “没错。” 朱宸濠对着王纶点了点头, “王卿想来还不知道,孤早已下令,明日大军就将兵出南昌,先取安庆,再下南京。” “殿下英明果决。” 王纶是真的震惊了。 他脑子里甚至突然就冒出来一个自觉很是荒谬的疑问: 此刻,在眼前侃侃而谈的这个宁王,跟自己之前所认知的那个,还是同一个人吗? 朱宸濠可不管王纶在想些啥,顺着话题又问道: “王卿啊,你且说说,我军拿下南京后,又该如何发展?” “夺取南京后嘛,当然是以其为基点,继而席卷江南,再袭取巴蜀,然后徐图北方,以期最终成就大业。” 王纶几乎想都没想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王卿之言,正合孤意。” 虽然朱宸濠表面上在认同王纶的观点,可他心底却是暗叹了一声: 看来,此人和王守仁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也许是眼界不够宽广,亦或是胆量有所欠缺,王纶最终只给出了一个中规中矩方针。 而这,只是王守仁为宁王拟出的上、中、下三策里的中策而已。 其实,这也是李士实和刘养正等宁王谋士所持有的观点。 而王守仁所言之上策,则是学百多年前的朱棣—— 不管其他,直扑北京,干掉皇帝,鼎定乾坤。 当然,王守仁并不认为朱宸濠会选这个上策。 因为在其眼中,宁王既无那个胆量,也没那个魄力。 不过,朱宸濠也的确不敢直接按照王守仁给出的这个上策去走。 他,根本就没有一个像朱老四那样坚固的大后方。 当年,正因为有北平在,朱棣才可以犯错,可以失败,可以跟建文帝你来我往的打上好几年。 可他朱宸濠却只有一个朝不保夕的洪都。 他基本可以肯定,只要自己离开江西,那么南昌的陷落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他若真敢孤军北上,那只要老巢一丢,别说北伐时战事不利了,只怕稍遇阻碍,其军队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这就如同三国时期的关羽,刚刚还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cao都想迁都避其锋芒,可荆州一丢,转眼间就败走麦城,死于非命。 所以朱宸濠只能先选中策,尽快拿下南京。 那样,即便南昌丢了,他也仍有一个比之前更加稳固的后方。 这就如同历史上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虽将自己发家起事的两广都丢给了清廷,可却获取了更大的利益。 要知道在明朝,南京的地位可是极其特殊的,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 而朱宸濠身为皇族,若能手握南京,那么在许多人眼中,自然也就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格。 到那时,江南必将会有多地倒向他这一方。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投机者都是多如牛毛的。 如此一来,即便因王守仁等反抗者在,使得他没有一个牢固的江南,可却至少拥有了一个能折腾很久的钱粮基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