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兵围留都 (第1/1页)
“已招募到了4000多人。” 听朱宸濠问招了多少人,王纶立马给出了一个数字。 “好。” 朱宸濠很是满意。 正德年间,安庆的人口差不多有60多万,再加上一些流民,一个白天就能招到4000来人,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安庆原本的守军也还不到一万。 王纶紧接着又汇报了一些其他事项。 不过很多政务,李士实、刘养正等人还在处理中,因此王纶说得也不是很详细。 “殿下。” 等王纶说完,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吉终于开口: “刘琅传来消息,留都城内一切如常,对咱们已起兵之事仍是一无所知。” 刘琅原本是南京的守备太监,后被微贬,降为协同守备太监。 (明朝守备太监,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守备和协同守备划分,但实际上却有主次。 本书为做区分,直接加上了头衔。) 如此一来,他自然心中不满。 于是,在收受原主的巨额贿赂后,便彻底投靠了宁王,成为朱宸濠埋在应天府的内应。 “很好,告诉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孤。” “是。” 刘吉应了一声后又道: “刘琅还招募了300多死士,在我大军抵达时,可配合袭取城门。” “哈哈,好啊。” 听闻刘琅手中还有那么多的死士,朱宸濠非常高兴。 因为那300多敢死队的存在,让他看到了复制粘贴的机会—— 说不定,能像攻取安庆一样,靠夜袭一举拿下留都南京。 接下来,刘吉又汇报了一些其他事情,然后便和王纶一起告辞离去。 二人走后,朱宸濠又在原地呆了一阵,等天色彻底昏暗了,才带着刘泉下了城墙。 一夜无话。 次日天刚亮,宁王大军便忙碌起来。 此时,加上安庆投降的军队,以及刚募的新兵,朱宸濠总兵力已达到74000余人。 因为短时间内安庆必然无虑,所以他只留下了潘鹏率2000士兵守卫。 其余兵马,全部随他前往南京。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九。 宁王大军离开安庆,顺江东下,直扑大明帝国的留都南京。 从安庆到南京,因为是顺流,又正逢水流湍急的盛夏,船行的速度自然也比其他时候要快。 不过毕竟还是有近300公里的距离,所以就算再快,也得花上差不多半天的时间。 这一路上,那些上行的船只自是倒了大霉,尽皆被朱宸濠的前锋舰队所拦截扣留,然后被裹挟着调头东下。 就算遇到的是巡江的战船,也没一艘能跑得了。 由于船队天亮后不久便从安庆出发,所以大军抵达南京附近水域时,天都还没有完全黑下去。 见时间尚早,朱宸濠于是下令,船队在离南京十余里处找地方抛锚。 轻松拿下安庆让他尝到了甜头,因此打算再来一次—— 等到下半夜,再在内应的配合下偷袭南京城。 可惜,天不遂人愿。 几个先期派往留都的探子,没多久便带回来一个极大的坏消息: 刘琅,出事了! 这个太监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当然也就得罪了不少人。 这次他为了配合宁王夜袭南京,便将那些分散的死士召集起来,结果此举很快便落入到某些有心人眼中。 于是,他才刚将300多人招到府上,就被人给告发了。 刘琅身为守备太监,在南京的地位极高,一般官员根本不敢管。 因此在层层上报之后,便惊动了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乔宇。 此人乃是前辅臣杨一清的学生。 其能力,可一点儿也不比在北京的那位兵部尚书王琼差。 乔宇收到消息,得知刘琅府中多了好几百武装人员,立马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去找南京守备成国公朱辅。 朱辅听后虽有些犹豫,却还是同意让乔宇带兵前去问询刘琅为何聚众。 而刘琅这帮人心中有鬼,一见官兵忽至,以为事情败露,当即据府反抗。 乔宇见状,虽不知宁王军已离南京不远,却仍然当机立断: 一面全力攻打刘琅府宅,一面传令立即封锁全城。 潜入南京的宁王细作见势不对,赶紧趁着守军才刚开始行动之机逃出了城。 朱宸濠听闻刘琅事败也是神色难看。 如今南京城有了防备,再想偷袭显然已不可能。 而且,内应也没了。 “传令,大军全速赶往南京。” 朱宸濠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传下命令。 既然夜袭已无可能,那就索性换另一个方案。 —————————————— 南京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 进攻的留都军队虽是刘琅手下死士的十几倍,可战力跟那些悍不畏死之人相比却差得远。 再加上地势限制,大军根本施展不开,因而虽已过了许久却仍未能剿灭那帮死士。 “一帮废物,去,给本兵调神机营来。” 见久久拿不下刘琅的府邸,乔宇极为恼怒。 “报!报!急报!” 就在此时,一骑飞奔而来,远远的就已开始大喊。 “何事?” 看着飞驰而来的骑士,乔宇感到自己心中似乎“咯噔”响了一下。 “部堂,大事不好,城外江面突现无数舰船,大批不明身份的军队已登岸开始围城。” 骑士也不下马,说完后冲乔宇行了一礼,边拨马边道: “标下还要去往其他地方传信,先行告退。” “尔等继续攻打。” 听到传令骑兵送来的消息,乔宇再也坐不住了。 他匆匆向领军的将领交代了一声,便立马往城墙方向跑去。 城外,朱宸濠的部队登岸后,并没有攻城,而是围着南京外墙开始搭建营垒。 并且,按照宁王的指示,所建营寨规模比实际需要的,要大上一倍还多。 朱宸濠此刻正立于一地势稍高处,远眺前方夜色中的城池。 他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南京城真的太大了。 就拿外城而言,即使除去江边没有合围的豁口,以及临江的那一段,却仍有几十公里的长度。 而且,光是这个外城,城墙就已经高达8到10米。 内城则更可怕,高度竟是外城的一倍还多。 城池的规模和城墙的高度,绝对是进攻方的梦魇。 但这座城,也同样是防守者的噩梦。 至于原由,仍是它太大了。 而且,南京的城门也极多。 内城十三,外城十八。 想想光是防御这31道城门,所需的兵力就已必然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大明建国初期,南京作为唯一的都城,城内守军自然是够用的。 (中都凤阳的营建并未真正完成,也没有起到过都城的作用) 可如今嘛…… 而这,也是唯一能让朱宸濠感到欣慰的地方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