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0章 一万两 (第2/2页)
他此次出来有一万二千两左右的银子,自己虽说在王府只干了几个月,但郡主是按一年2000两给自己的。 刚才说一万两,也是给自己留点余地。 “不不不~~”吴南渡急忙摇头,“是太多了。” “不要紧,可以多购置一些。”冯疆笑道。 冯疆的话让吴南渡一阵无语。 感情这位小爷是脑子一热跑来益州的,他对生意上的事不大熟悉啊。 还好遇到了自己这样老实的人,否则不要说谋财害命了,从冯疆身上刮一层银子下来是肯定的。 “乌寨一年和外面做的买卖不过几万两银子,其中药材只是一部分,大概只有几千两的样子。”吴南渡解释道,“所以白老弟,你就算将乌寨这一年份的药材全都包揽了,也用不到一万两嘛。还有,这些药材不可能全都给你,其他人也得分一部分,我琢磨着最多两千两的样子,只少不多。” 冯疆倒是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若吴南渡真要说银子不够,自己就有点尴尬了。 还有两千两作为预备,怕也不保险。 没想到是银子太多了。 仔细一想,冯疆倒是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暴发户,想事情有些脱离实际了。 说暴发户,其实也没错。 在郡主那边发了一笔横财。 像乌寨这样的苗寨势力,虽说和外界有点买卖交流,但对大部分乌寨的苗族族人来说,他们的圈子还是封闭的。 所以说,这种交易量不会太大,乌寨会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免得受到外界的影响。 “那么其他的也可以购置一点的。”冯疆笑了笑道,“除了药材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有。”吴南渡立即来了兴致。 知道冯疆准备花一万两的时候,他自然希望能够帮冯疆多花出去一些,这样他可以多赚一些。 当然,他不会心黑宰客,还是会合理的安排冯疆的银子,他还想和冯疆打好关系,想着长久合作,岂能干那种心黑宰人的事? “乌寨有不少山珍,哦,野味也有不少,这些在益州都算是罕见的美食,更别说是其他州。尤其是你们扬州,能够有这些山珍,怕是天价。有一些都成了贡品,想要购得一些大家都是抢破了头。” 听着吴南渡说得口沫横飞,冯疆有些讶然。 “听你的话,这些比药材更受欢迎?” “这不明摆着的吗?”吴南渡有些无语道,“白老弟,你看重乌寨的这些药材,可不代表其他人也看好,再说就算有一些疑难杂症需要这些药材,可天下又有多少人得这种病症呢?所以说,这些药材其实没那么畅销。山珍野味就不同了,享用过一次,就不会忘了那种味道,那个鲜~~哦,那些山珍都是乌寨经过特别的手艺制成的干货,外人是做不出那种地道的味道,独一无二。” 冯疆心中暗暗摇头。 吴南渡已经在美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极力推销让自己尽可能多的购买这些山珍野味。 其实冯疆知道吴南渡的话不假,若自己真是为了做买卖,为了赚钱,他这个推荐其实是最为正确的。 药材还是太小众了一些,只不过是当时自己的一个借口罢了。 当然,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对于吴南渡的推荐冯疆笑纳了。 可以让他在购置药材之后,用剩下的银子去购买山珍野味。 “白老弟,绝对不会亏。”吴南渡拍着胸脯保证道,“你想啊,扬州都是有钱的主,就喜欢这种调调,稀罕物才稀奇,可以卖得上高价。而且这些是货真价实,绝对的美味,不是蒙人的。我现在就是担心抢不到多少啊,反倒是药材可能拿下一些。” “一切都得见到乌寨的人再说。”冯疆说道。 吴南渡愣了一下,没有再说什么了。 的确是有这个前提条件的,若是自己无法说服乌寨的人见冯疆,冯疆是不会出手的。 转来转去,为了自己吴家能够翻身,自己是豁出去了,就算给乌寨的那些大爷跪下也认了。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 可现在自己下跪不就是为了银子,为了黄金吗? 没什么大不了的。 接下来,两人谈起了旱情,不免提及了官府的态度。 对此吴南渡气极,官府的态度简直是将人往绝路上逼。 冯疆心中暗暗叹息。 之前从梁江行口中也听到了一些,这种事其实见怪不怪了。 想要当地的官府有什么作为,太难了。 冯疆倒是希望梁江行在杨于泽那边有所收获。 杨于泽上书朝廷是肯定的,不要说他和梁江行的交情。 就梁江行给他带去的有关卫夫人一脉的消息线索,就值得他豁出去帮梁江行,帮益州争取朝廷的一些赈灾粮了。 除此之外,冯疆还在想,如果吴南渡真的谈下来这笔买卖,这些东西怎么处理? 不可能运到白家的,那么只能是魏氏商行了,交给魏漪雪。 这样一来,难免还得和吴南渡解释一下。 不过这些解释肯定要到自己将正事办完之后,到时候直说又有什么关系? 对吴南渡来说,反正都是做生意的。 和魏氏商行合作同样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进入成都城比两人预期的还要麻烦点,两人多花了半天才抵达。 路上的饥民托儿带口,瘦骨嶙峋,路旁不时就有饿死的人。 野狗到处乱窜。 这种凄惨的场面,冯疆这个穿越者哪能见过? 以往也就是在电视电影上才能看到些镜头,现在真实感受,内心无比的压抑。 按说他现在在江湖中杀人都没什么感觉了,可这种人间惨剧不得不让人动容。 冯疆将自己带来的干粮分出去了,可自己这点分发又能抵什么事? 最终还得看官府,看朝廷的赈灾力度了。 可这益州黑莲教蠢蠢欲动,接下来可是有更大的灾难,不管对谁都是。 民变,起义。 一旦乱起来,底层的百姓首当其冲,其次就是一些大户。 而真正得益的却是那些少数人,主要是黑莲教以及真正的豪强势力。 成都城其实早就封城,城门关闭,禁止通行了。 城外聚集了太多流民,官府是不可能打开城门让他们入城的。 也就是在外面支起了一些粥铺,有官府的,也有城中积善之家开设的,有用没用,总归是有口汤水喝,哪怕汤里没几粒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