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十大悲情人物盘点,姜维出场 (第2/2页)
新视频等的不耐烦。 “也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出有关我们文人的盘点视频,还真是期待。” “是啊,十大才子不错,十大宰相也不错啊。” “去你的宰相,我大明没有宰相,岂不是很吃亏?” “啊?大明没有宰相?还有这种事情?” “不会是朱元璋给取消的吧?” “也是,除了朱元璋,谁敢下这种命令?” …………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苍穹之上的投影再度变化。 “这一次的盘点视频为盘点华夏十大悲情人物。” “请期待。” 各个平行世界的人,听到这话突然一愣。 “悲情人物?” “有点意思,这是比谁更惨吗?” “比惨?谁能有我惨,我父母双亡,经济困难。” “你?你不行,你还不够惨,看看我,不仅父母双亡,而且所有亲人都死了,剩了一个弟弟,可弟弟是个痴呆,养了一条狗,还被偷了,前两天摔断了腿,房子也被大水冲垮了,谁能有我惨?” “……你这个,还真没人比你惨。” ………… 很快,天空再度变化。 泱泱华夏五千年,英雄人物辈出。 但也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虽然也是不凡的人物,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却英雄末路断头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息。 他们就是华夏的悲情人物。 在华夏历史里,总有一个悲情的瞬间能深深的感染过你,总有一个悲情的英雄人物能深深的触动过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盘点一下华夏历史上的十大悲情人物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盘点华夏十大悲情人物。 上榜人物——姜维。 所属朝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 ………… “???” “姜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姜维是谁?” 曹cao看到这里,有些不解。 蜀国能有啥悲情人物。 ………… 姜维,也算是一个人物。 他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 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 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姜维当初不得已投降诸葛亮,为啥后面不反正?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二二八年,乘着曹丕新丧,洛阳不稳,蜀汉实际的掌权人诸葛亮在给刘禅上了一份以后,便整顿三军,挥师北上,出汉中,入祁山,以图恢复中原,兴复汉室。 这次北伐对于蜀汉来说,没有取得多少预想中的成果,对于曹魏来说,造成关中震动,洛阳惊恐,早就蛰伏的西线,此后被重视,对于东吴来说,减轻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 本来,或许可以一举拿下关中的蜀汉失去了最可能成功的一次。 此后的诸多北伐都没有办法对曹魏造成恐慌,就如同蜻蜓点水一般。 即使这样,对蜀汉来说也不是一无所获,因为这一次最少有三个收获。 重新修复好了孙刘联盟,是的吕蒙袭击荆州之后破裂的关系暂时重归于好拔西县千余户入汉中,充实了益州人口。 然后获得了此后蜀汉军事重臣姜维,一直到蜀汉灭亡身死。 对于收降姜维,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参照此后蜀汉没有重量级的军事人才,抑或是算一种补偿。 很多人有疑问,觉得姜维既然是不得已投降诸葛亮的,为什么后来死心塌地的效忠蜀汉,甚至多次和魏国为敌。 为什么他不回归魏国,这个问题就要从姜维投降的原因,投降时候的背景来分析了。 姜维为什么投降诸葛亮? 就在建兴六年,诸葛亮出祁山,曹魏陇右诸郡响应,不战而降,而当时担任天水郡从事,参本郡军事的姜维跟随当时太守马遵外出巡视,结果汉军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一直兵临城下,三郡望风而降,太守马遵才听到风声,这位郡守迅速的做出决定: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 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 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 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 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 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简单的归纳一下就是,诸葛亮兵到祁山之后,在外视察工作的天水太守怀疑姜维有异心,于是丢下姜维等一干人,自己连夜跑回上邽。 而姜维等一干人发现太守跑了,立马追过去。 但是跑进城里面的太守紧闭城门,不让他们入城,他们又跑到冀县,一样不要他们。 于是,走投无路的他们只好主动投降诸葛亮。 这里有重要的点: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大军压境的时候,这位太守首先怀疑姜维有异心,所以把他扔了。 这个异心是什么? 诸葛亮给出了答案:“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上士也,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心存汉室这四个字才是当时太守马遵扔掉姜维的主要原因。 正是姜维平时的言行或多或少的思念汉朝,才受到马遵的忌讳。 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时虽然曹丕篡汉已经好几年,凉州部分人仍然心存汉室,对魏没有多少好感,于是诸葛亮大军一到,诸郡响应,马遵惧怕的是姜维后面思汉的势力,而不是姜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