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0章 烤鸡大业 (第1/1页)
“父皇,母后弄了点粥跟鸡汤过来。” 李丽质已经将饭给摆好了,但是李世民还没发觉。 “哦哦哦,长乐来了。” 李世民才反应过来。 “父皇,母后为您准备的,快吃吧。” 李世民接过筷子跟汤勺,然后再次陷入沉思。 “一定没有别的好办法了,只要搜身,就没有任何作弊的可能了。“ 李世民还在苦思冥想当中。 李丽质在一旁很奇怪。 李世民这是怎么了? 怎么茶饭不思的。 “父皇,先吃饭了。” 李丽质看李世民还没动手,于是就说了一句。 “哦哦哦,吃饭。” 李世民回过神来,然后吃了两口。 之后,就不动了。 他又念叨说道:“朕跟无忌的玉佩都给了他,他还不说,也太贪心了。” “嘿嘿,不过当着程咬金的面骂他儿子是傻儿子,当着长孙无忌的面骂他儿子是个纨绔无能之辈,也是过瘾。” 李世民时而愁苦,时而傻笑。 李丽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李世民。 “父皇,快吃,要凉掉了。” 李丽质提醒说道。 李世民反应过来。 “啊,长乐,你怎么在这里?” 李丽质无奈了。 这李世民是怎么了。 都将自己给忘了。 “哦,给朕送饭,有心了,你先回去吧。” 李世民反应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李丽质摇摇头说道:“儿臣要看着父皇将饭吃光。” 李世民苦笑一下说道:“都是被那小子搞的。” 李世民赶紧大口的吃了起来。 “太过分了,改天去,如果没有好主意,朕要你好看。” 吃着吃着,李世民嘴里又冒出了一句,这让李丽质摸不着头脑。 李丽质实在奇怪。 李世民吃完,李丽质收拾了一下,然后请安出去。 王德将李丽质送出去。 “王德,我父皇说的是谁?” 王德一愣,他也没在里面,不知道长乐公主说的是什么。 “长公主,小的不知。” 长乐公主稍微想了一下说道:“我父皇跟我舅舅,将玉佩给了谁?” 王德脸色变了一下,知道长乐公主说的是谁了。 “长公主,说不得,说不得啊。” 王德脸色都变了,李世民跟几个大臣都在那吃瘪,这要是传出去,他们脸上无光,那王德就是大罪了。 长乐公主看王德的脸色就知道,此事不小,他不敢说出去。 她眼珠子转了一下,然后说道:“那玉佩是我父皇心爱之物,我现在要花钱赎回来,你告诉我,应该去找谁。” 王德顿时呆立当场。 说出去,可能得罪李世民跟几个大臣。 不说出去,这长乐公主要尽孝心,他若阻止,就是死罪。 这左右是个死啊。 阻止长公主尽孝,这妥妥的死罪。 “王德,我只是要去赎回我父皇跟舅舅的玉佩,又没让你说其他的。” 王德脸色变了两次,终于说道:“城外八里处,大河村村长。” 王德不敢再多说半个字了。 李丽质点点头,拿着食盒回去了。 沿路,李丽质的小脑袋一直在思索着,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能让李世民跟长孙无忌的玉佩都拿了出来。 而且,从李世民的话里分析出,此人还不太待见李世民他们。 李丽质一直很崇拜英明神武的李世民。 现在,居然出现在这样的一个人。 话说,陆尘那,完全不知道有人那么惦记他。 当天下午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做烤鸡。 按照菜谱上的来,烤的鸡没有金黄金黄的,倒是这黑一块,那黑一块的。 “下次得用炭,这用木柴烤出来的,太难看了。” 第一只烤鸡,一般般,只是熟了而已,加上弄上了食盐跟蜂蜜等等,勉强能吃。 “做这个太难了,也不知道我要的铁锅能不能搞出来,弄点炒菜,可比这个简单多了。” 炒菜要宋朝的时候才发明出来,便是那时候能做出铁锅来。 陆尘吃了两口烤鸡,食盐分布不均匀,所以难吃。 他就吃了两口,然后分给了村民吃。 这可是rou,村民可不嫌弃。 开始烤第二只,这次陆尘弄聪明了。 食盐弄成盐水,烤的时候弄一些上去。 没有刷子,否则可以刷上调料,还有酱料什么的。 陆尘决定,用鹅毛或者鸭毛做一些刷子,烤鸡或者烤鸭的时候可以用。 第二只烤出来,还像点样子。 陆尘吃了一下,有些rou老了,还需要练习。 他让村民买了十几只来。 又烤了一只,进步不小,剩下的第二天再烤。 三只烤鸡,大部分都分给了村民,许多小孩就在旁边等着。 晚上,陆尘躺着,开始规划他的计划,慢慢进入梦乡。 大唐的夜晚没有华丽的灯光,除了睡觉,就是睡觉。 第二天,早早就醒来。 初晨,起来活动一番。 无聊的一天又开始了。 新的一天到来,陆尘又开始了烤鸡大业。 这次,他弄了几个刷子来。 同时,还调制了一些调料。 还让人找了一把小刀来。 开始烤鸡。 而此时,皇宫走出了几个人来。 长乐公主,一身男装打扮,他的侍女跟侍卫则战战兢兢的。 长乐公主出宫,跟长孙皇后说过,然而长乐却撒谎了。 她说要去舅舅家玩玩,这长孙皇后还以为他要去找长孙冲,于是便同意了。 然而,长乐公主,却直奔城外。 皇宫里面,李世民已经开始早朝了。 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宣布。 “朕决定,调整科举,半年之后开始新一届的科举,因为,朕决定,大改科举制度。“ 众大臣议论纷纷。 此时正是三月中,半年之后,就是九月份。 这去年才科举,一般三年一次。 这时间还没到。 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不妥,众多考生,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三年时间,足够他们的知识大有长进。” 科举,三年一次不是没有道理的。 许多路途遥远的,来回甚至要七八个月。 所以,定在半年之后,时间紧迫。 故,房玄龄第一个出来反对。 接着,杜如晦也站出来。 “臣附议,若陛下真要大改规则,也需要让天下读书人熟悉一下,应尽快公布考试规则,而两年之后,如期举行便可。” 两个宰相都反对了,还有一些官员也反对。 只有长孙无忌,一直沉默,他甚至神游物外,根本不在乎这些大臣说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