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小小野心家(求订阅) (第2/3页)
下臣特来禀报” “贵公子李医于大唐有功,已于前几日被陛下封为钱塘县候,食邑一千户,……” 话音未落,堂屋里就已炸锅。 “什么?医儿被封为开国县侯,他之前不是开国县子吗?” “怎么一下跳了两级,这怎么可能?” 李承乾激动的直接惊呼起来,满眼狂喜。 再看苏夫人和另外两位夫人,却都愣在了原地,瞬间已泪雨滂沱。 至于李象和李厥,在短暂的震撼过后,立刻欢呼庆祝起来。 看着激动不已的这一家人,宗正府丞羡慕的都有点眼红了。 自从进入宗正府,做事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这种事情。 以往那些被贬黜流放的皇亲国戚、乃至皇子皇孙,哪一个、哪一家不是在凄风苦雨中度日。 其中很多人都过得无比颓废,最后阴郁而终,早早离世。 从被流放那天开始,这些人就没有了欢乐、跟希望彻底绝缘。 想要咸鱼翻身、东山再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听都没听说过! 能平平安安活着就非常不错了,那甚至都是一种奢望! 但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就发生在自己眼前。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居然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谁敢相信? 想到这些,宗正府丞顿时就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情绪,随即开始解释。 “医公子之所以被越级封为开国县侯,是因为他为大唐带来了土豆这种新粮食” “就在前几天,试验种植的土豆刚刚收获,据说亩产能达到惊人的五十石” “而且土豆非常美味,既是一种蔬菜,也可以替代主粮” “这种粮食不挑土地,在沙地也能生长,且便于储藏运输,堪称无上至宝,……” 接下来,宗正府丞简略介绍了一下情况。 叙述过程中,他的语气异常激动、话里话外充满崇敬。 身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也经历过人命如草芥的隋末乱世。 他出身陇西李氏旁系,亲身体会过食不果腹的绝望滋味。 非但如此,他甚至亲眼目睹过老百姓们易子而食的凄惨场景。 他非常清楚,一种亩产五十石的粮食究竟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如此恭敬的表现,那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再看李承乾,已被震撼的瞠目结舌,不停喃喃自语着。 “种出了亩产五十石的粮食,这是泼天之功啊!” “我李承乾何德何能,竟有这样的麒麟儿!” 感慨不已的同时,李承乾眼中也流露出几分忿忿的眼神。 医儿立下的这个泼天大功,就算直接封为太子也没问题,结果却只封了个开国县侯。 老头子还是那么吝啬,真没个当爷爷的样! 此时的李承乾,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还有个名叫李治的亲弟弟! “大公子说的没错,这的确是泼天之功,将永载史册” “为表彰大公子和苏夫人的养育之功,陛下特赏赐黄金二百两,以贴补家用” “并派来几名侍卫,保护大公子一家,还送来一封家书” “此外,医公子也送来三千两银子和一封家信” 说着,宗正府丞就掏出两封家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李承乾。 接下来,他介绍一下站在堂屋外的几名侍卫,然后就躬身告辞了。 送走宗正府丞,李承乾先是吩咐管家,带几名侍卫去安顿下来。 等管家带着人离开,他立刻打开李医的家信开始 站在一旁的苏夫人、以及另外两位夫人和李象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手中的家信,满眼期待。 地上那两个装满金银的箱子,却根本没人关注。 仅仅看了两眼信上的内容,李承乾就已哽咽。 “真是个好孩子,时时刻刻都想着家人” 说着,他就来到李象和李厥面前,对他们说道: “医儿在信里说,会在近日送来两种价值连城的新生产技术,送给你们俩兄弟” “这两种新生产技术分别是制造香皂和茶叶,你们二人各选一样” “而且医儿会派人过来指导生产、并帮你们开店,确保造出最好的香皂、炒出最好的茶叶” “就这两门新生产技术,能让你们锦衣玉食过一辈子,这是授人以渔啊!……” 话音未落,李象和李厥已喜上眉梢。 “二弟真是太好了,居然愿意把制造香皂的技术送给我们” “孩儿用过二弟送来的香皂,非常好用,不管什么污渍都能迅速去除干净” 李象激动不已地说道,显然看上香皂制造技术了。 年龄还小的李厥,对这些却没什么概念,也不懂得争抢。 这两门价值连城的新生产技术,反正有他一个,又有什么好抢的! 再看站在一旁的苏夫人,一直紧盯着李承乾手中的家信,恨不能立刻上去抢过来。 好在李承乾很快就转过身来,微笑着将李医的家信递给了苏夫人。 “夫人,医儿在信中多有问候,并送来一个好消息” “岳父大人已官复原职,现为台州刺史” “苏侍郎也一样,不过迁任为了吏部侍郎” “这都是医儿的功劳,令人叹为观止啊!” “啊!” 苏夫人惊呼一声,顿时就愣住了。 下一刻,她双腿一软,直接跌坐在了地上,随即大哭起来。 李承乾谋反被废,苏家也受到了不小牵连。 在朝中为官的苏家人,几乎都被罢免了,好在没有人被杀。 现在好了,遮蔽在苏家人头顶上的漫天乌云,终于被那个小家伙以一己之力全部拨开了! 想到这里,苏夫人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转眼已泪雨滂沱。 …… 安兴坊,苏侍郎府。 李医正被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人搂在怀中,心疼个没够。 跟远在黔州的苏夫人一样,这位老夫人也泪雨涟涟,同样是激动的眼泪。 旁边太师椅上,正襟危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文士。 他不停上下打量着李医,眼中充满疼爱与赞赏,也透着几分犹豫,情绪很复杂。 这就是刚刚上任的吏部侍郎,苏勖。 苏勖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