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嫡皇孙_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下读书人的座右铭(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下读书人的座右铭(求订阅) (第1/3页)

    刚一走进前院,李医就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士,正在教一群女童练字。

    那些女童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只有五六岁而已。

    她们用来练字的工具,并不是笔墨纸张,而是一根形似毛笔的细木棍,以及框起来的细沙。

    字虽然写的歪歪扭扭,但那些女童却很认真。

    教女童写字的那位中年文士,教的也很专注,以至于并没有注意到李医的到来。

    而在旁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位气度儒雅的中年文士,正在教另一群女童诵读文章。

    她们诵读的,正是荀子的《劝学》。

    那群女童的年龄稍大一些,应该认识一些字,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书。

    自从活字印刷术被李医发明出来、并迅速推广开来,各类书籍的数量就开始暴增,价格却下降了许多。

    就算是普通老百姓,现在也能买的起书籍了。

    这种情况之下,士族再想垄断知识和文化,已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越来越多出身庶族、出身平民的人才,如同潮水般涌现而出。

    就在那些女童认真学习的时候,站在屋檐下的几个女人,正羡慕地看着这一切。

    “咳咳”

    高内侍故意咳嗽两声,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教学。

    李医转头看了看他,随即低声说道:

    “这样的事情以后少做,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学习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宜打断”

    “不能因为权势,而阻挠知识的传承和传播”

    高内侍脸色一变,连忙躬身请罪。

    “请公子赎罪,老朽知错了,绝不敢再犯”

    就在他们对话的同时,那两位中年文士和众多女童,全都转头看了过来。

    看到是李医,那两位中年文士都惊喜不已,立刻迎了过来。

    很显然,他们认识李医,之前或许在什么地方见过。

    女童中也有几个人认识李医,都满眼惊喜之色。

    三两步之间,两位中年文士已来到近前,恭敬地鞠躬施礼。

    “见过公子”

    李医看了看这两位,微笑着拱手说道:

    “不必客气,两位先生辛苦了”

    “两位先生高姓大名,家居何地?”

    “来长安多久了?可否习惯这里的气候?”

    这是两位来自外乡的文人士子,从口音就能听出来。

    正因为如此,李医才会如此询问。

    “劳公子关心,吾等愧不敢当”

    “在下赵放,来自蜀地,四月来的长安,已逐渐习惯了长安的气候,”

    “在下上官仪,陕州人士,自幼迁居江都,到长安已有两月,还算习惯”

    两位文士自我介绍一番,也感谢了李医安排的这个差事,解决了他们在经济上的一些困难。

    听着他们的介绍,李医眼中不禁闪过一片惊喜之色。

    他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上官仪,这可是未来的大唐宰相,可惜死在了武媚手里。

    上官仪不但是未来的大唐宰相,也是一位著名的初唐诗人,开创了上官体诗风,还是著名的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

    相比而言,他的孙女上官婉儿更有名。

    那可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巾帼宰相’,非常罕见的一位才女。

    上官仪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显然是来长安赶考的。

    在明年初的科举考试中,他就会进士及第,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因本身卓越的才华,从此青云直上。

    想到这些,李医不禁多打量了上官仪几眼,不过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随后,他就跟上官仪他们闲聊了几句。

    通过闲聊得知,这两人的确是来长安赶考的,顺便四处游学,开阔眼界。

    在唐朝,文人士子都会四处游学,增长见识,结识各地才俊,这再正常不过了。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未来的诗仙李白,一辈子都在四处游学,足迹踏遍了整个天下!

    上官仪他们一路游学来到长安,准备结交一下各地士子,拜访名师,等着明年初的春闱开始。

    在此期间,恰好碰到大唐公司的管事去崇仁坊招先生,来教授这些刚脱离苦海的女童识文断字。

    听到这个消息,两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报名参加了选拔。

    当然,他们多少也有一点其它想法,比如通过这个机会结识医公子。

    经过一番选拔,最终被选上的几人里面,恰好就有他们两人。

    两人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教书先生。

    从那以后,他们每天都会赶来这里教这些女童读书识字,倒也乐在其中。

    就在李医跟他们闲聊的同时,院子里那些女童和仆役,都好奇地看着李医,每个人都满眼崇敬。

    对于李医现在的形象,起初她们都觉得很奇怪,有几个小女孩还窃笑了几声。

    没一会功夫,她们就已习惯。

    此时,李医也已走进前院。

    他径直来到一个女童的身边,看了看写在沙子上的字,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

    “字写的很好,透着几分灵动,不过还需努力”

    话音未落,那个小女孩已跪了下来。

    “谢公子夸奖,小女子愧不敢当”

    “也感谢公子的救命之恩,让小女子得以离开青楼,重获新生”

    说着,这个小女孩就已哽咽,并开始不停磕头。

    之前在青楼时,这些女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