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二章:【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第2/2页)
半个小时后,徐福就亲眼目睹几辆警车驶进小区。 大约两个小时后,于连光与孙悦悦在一家五星酒店房间里被逮捕。 此后的事情,暂时不得而知。 徐福兜里没钱,繁华的羊城,他现在没机会体验,以后等我腰缠万贯财,一定试试传说中从天上下到人间的滋味。 现在就暂且别过。 尽管兜里还揣着上百万的彩票,可平素里节俭惯了,动辄一两千的飞机票,徐福还是没舍得买。 年纪轻轻的,就辛苦一些吧,省下来的钱留着请大家吃碗水煮鱼,他不香吗? 于是,再次坐上慢悠悠的火车出发。 十多个小时后,又是一个深夜,车子在江城站停。 徐福下了车。 作为楚州人,江城就是大本营,徐福熟得很。 于连光只说了个地址,他就自己打了辆车直奔目的地去了。 “就在这?” 分明是个城中村的旧仓库。 “这是我以前开店时放材料的仓库,后来店面改址了,这里就放置一些闲置的家具。钥匙就在旁边的砖瓦缝隙里,你找一找。” 徐福乐了,“还真是你的风格,藏钥匙的手段都一样。” 顺利开门,拉开卷帘门,里面并不稍显杂乱,但也能住人。 徐福循着于连光的指引,在一个存放瓷器的木箱子里找出那件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的古玩。 宛如一个含苞待放的姑娘,徐福一点点撕开她的外衣,最终展现在眼前的,豁然是一件“龙纹点缀的青花大盘”。 即便对古董不懂行,看了这大盘,也觉得美极了。 “正宗的雍正青花龙纹大盘无疑,大件的青花器是青花器物中的上品,这件青花大盘直径足有一尺半长。我花费八十万,从那位老爷子家收来的,算是捡了个大漏。据说那家里祖上当过大官,就那宗族牌坊,都有好几座。” 于连光略显自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只是没想到,本以为是发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福兮祸所依呀!” 徐福脸上也多出许多笑容,问道:“你后来找人鉴定过吗?” 于连光知道他担心什么,道:“当时听到有我儿子的消息后,整个人都不冷静了。走得太急,我连家都没回,就直奔火车站了。 “上了车才稍稍冷静下来,觉得带着这么大件物品是个麻烦,才在中途江城站时下了趟车,把它存进仓库里。当时也跟你坐着同一趟车,也是在半夜里下的车。 “整个过程知道的不足三人,卖东西的老者、陈福广,然后便是我。至于东西真假您请尽管放心,我玩收藏这么多年,青花龙纹大盘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会打眼的。” 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徐福将大盘包好,放进事先准备好的行李箱中。 周围还用泡沫包好,将大盘固定住。 出了仓库,钥匙放归原处。 他尽量抹除自己来过的痕迹。 天色已经太晚了,折腾了一整天,他也着实累得不轻。 然而没两个小时天就要亮了,他这会儿去酒店睡觉太亏了。 干脆直奔火车站,买了最近的票,继续往回赶。 在火车上有的是时间休息。 待火车重新出发,车厢里没什么人时,他又忍不住把大盘搬出来看。 尽管他不是很懂,但好东西是藏不住的。 按照于连光一路上不停叨逼叨的说法: 青花是明清瓷器重要品种之一,雍正一朝仅十三年,雍正青花瓷虽不能与享有盛誉的“永宣青花”媲美,但其烧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以雍容典雅的器形,洁白莹润的胎釉,舒展流畅的纹饰,凝重典雅的青花,制作技艺精湛而著称於世。 雍正官窑青花瓷器,在康熙朝制瓷技艺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其造型一改康熙时期浑厚古拙之风,崇尚轻巧俊秀工丽之貌,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其绘制也与康熙青花雄浑、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隽秀尔雅的艺术风韵。 无论胎釉、造型、绘制、款识均一丝不苟。 的确无可挑剔,连外行都越看越美。 徐福两只眼睛都快成了玛尼的形状,“这多大尺寸啊?一份宽面还装不满,至少得装一盆吧。” 于连光投其所好解释道:“盘口直径43厘米,您别小看了它。 “除了尺寸大外,这大盘盘心的龙纹样式也十分罕见。这是一只带翅膀的飞龙,您知道叫什么吗?” “应龙。”徐福随口道。 毕竟中国龙,长翅膀的也就这一位。 于连光道:“对,就是中国四大神龙之一的应龙。 “雍正时期,盘心画龙多为没有翅膀的云龙纹,就像这盘左右两边的龙。《述异记》提到过,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为应龙。这件青花大盘,极致的体现出清朝瓷匠的精工巧艺,正是雍正时期的盛世辉煌才能铸就这样的精美瓷器。” “嗯,有道理。它能值多少钱?” 这才是徐福最关心的问题。 于连光道:“现在古玩市场行情正热,去年在香江苏富比拍卖会上,拍过一只直径仅36的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估价300万,最后成交价406万。 “若是能上拍,咱们这大盘,最后成交价肯定在这之上。” “这么多?”徐福脸上笑容更甚了。 于连光看他高兴,又忍不住小心提了句,“我还知道全套上拍流程,可以指导您找那些人合作。您看,是否能帮我联系一下家人?” 徐福表情瞬间收敛。 摸索着下巴,一脸为难道:“这事……不太好办啊。” 于连光脸上一喜,只要不是一直拒绝,就有戏了。 他愈发勤快的将整个上拍流程,需要防备的手段,都教与徐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