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零章 意料之外的变化,谣言乘风而起(10k) (第2/5页)
上了。 以后只要有人提起这个名字,自然会牵连出来这个名字背后的前因后果。 这事恐怕永远也别想过去了,永远也别想冷处理掉,等待着时间将其淹没。 余子清敢肯定,离火院那边,肯定已经做好了完善的记录,就专门摆在书库的第一层,谁都能看到。 以余子清对那位大离太子的了解,她八成也会将其记录到史书大事件里。 这种实锤黑历史,不逮着琅琊院和大乾朝死里黑,那就是心善。 估计顺带着,还会把深渊裂缝的事,也给带上,一起记录下来。 可别小看这种污点。 大震可以忽略不计,普天之下,最出名的两院,就是离火院和琅琊院。 但凡心有大志的修道者,亦或者专精某一项的大佬,他们往日里,想要做选择的时候,就是二选一,大部分时候甚至是直接选琅琊院。 可现在,这种一个两个污点,名声不好了,关键时刻,就会左右这种选择的。 此消彼长,日后所带来的影响,一点都不小。 毕竟,外面的人才是大多数,绝大多数哪知道琅琊化身术是怎么来的,就知道是琅琊院里出来的。 琅琊院里毫无关系的人,出门都可能受到此事牵连。 大多数高手,还是注重自身名声,还是要脸的。 听完笑话,吃完瓜,余子清问道正事。 “那位东厂的督主,找到了么?” “没有。”宋承越摇了摇头,语气颇有些不屑。 “宫里的那位老太监,自恃其侍奉陛下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多年来一直死死的压制着下面的那些阉人。 却是有些自傲了,终归还是失控了。 那些阉人已经放出宫很多年了,具体多久,那老太监不会告诉我的。 不过我估计,少说也有八百年以上了。 这么长的时间,他早已经控制不住外面的人了。 真以为太监就只能忠于陛下,不会有私心么? 我查阅资料,甚至都没找到那位东厂督主叫什么。” 之所以估计是八百年以上,就是因为他继任指挥使八百多年了。 哪怕宫城里的太监,和记录这些太监的资料,都不归锦衣卫管。 那放出去这么多太监,他也不可能毫不知情,连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 只有在他继任之前,做这些事,才有可能。 宋承越在查阅典籍的时候,甚至隐约有个猜测。 上一任指挥使,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很多要干的活,被东厂完美接过去,他最终才会乾皇赐死。 而上上一任指挥使,似乎也死的挺惨的,但他是殉职,暂时的资料来看,跟那些死太监没什么关系。 这么一算,宋承越估计,那东厂秘密建立,甚至可能已经有近两千年了。 这中间不知道还有多少事,是连锦衣卫都不知道的。 若非这几年,那些死太监办重要的事情,接连失利,他又从七号这得到了关键信息。 可能他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究竟因为什么而死。 甚至他知道,那些死太监办砸的几件事,都有锦岚山参与。 只不过从他得到的资料看,锦岚山都占据着不甚重要的位置。 若是往日,仅此一点,他就能先锁定锦岚山。 可惜,他巴不得那些成气候的死太监,死的只剩下那个独臂老太监,老老实实在宫城里侍候乾皇。 那老太监都不会告诉他很多事,他说梦话也不会将这些事告诉那个死太监。 “你放心吧,他总会露出马脚的,接下来肯定也会有变化的。”宋承越难得对一件没有多少把握的事情,说的如此信誓旦旦。 余子清笑着应了下来。 余子清现在对那位乾皇,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 老羊也曾说过,乾皇心气极高,乃是历任乾皇之中,心思最深的一个。 之前发现崔常甁是化身,老羊都从未怀疑过是乾皇。 他说乾皇纵然要进阶十阶,那也必然是走的煌煌大道,绝无可能走这种法子。 对于一般修士,这法子其实跟一般化身之法没多大区别,但对于乾皇,这法子便是取巧。 取巧得来的进阶,必然不是最强。 当年乾皇进阶九阶,都未曾借助化身之力,便是为了尽可能的达到最强最完美的状态。 绝大部分时候,这种大门槛,跨的容易,就是弱,门槛越高越难,跨过去便越强。 乾皇估计根本不在意,那位督主炼就化身的事。 在意的恐怕只是这位督主瞒着他做了很多事。 而他一直觉得,这些太监,是对其绝对忠诚,私心永远是排在忠心后面。 那位督主最后还把事情搞砸了,那乾皇肯定不可能忍了。 跟老宋例行聊完,余子清盘算了一下时间。 检验琅琊化身的效率虽然不高,但随着一个个化身被揪出来,其引起的变化,也开始辐射开来。 大门大派大家族,肯定也是没法忍得住了。 后续可能所有的九阶强者,都必须得过一遍检验。 九阶都过了,那余下之人,肯定也逃不了。 筛一遍,哪怕没法把那位督主筛出来,那会筛出来一些蛛丝马迹。 余子清只需要静静等着就行。 一晃又是三个月时间。 余子清带着编撰的青莲剑典初始版,去了锦岚山槐树林之南。 他想请邗栋帮忙斧正一下。 老羊个嘴炮,只是看了几眼,就来了句,我又不是剑修,你让我看能看出来什么? 余子清只能来找邗栋了。 “栋哥,在这住着还好么?” “挺好的,不,都很好。” “我这有门剑典,想请你斧正一下,有时间么?” “我一直都有时间。” 余子清将初始版的青莲剑典递给邗栋,邗栋只是拿起剑典,顿时面色一正,将剑典重新放了回去。 他自顾自的去沐浴更衣,磨剑静心,折腾了足足俩时辰,才重新坐了下来,很是郑重的跪坐在案几前,屏气凝神,翻开了剑典。 这一坐就是三天。 三天之后,晨曦浮现,他长出一口气。 气如长剑,奔行里许,而后化作一朵白色的莲花,缓缓绽放。 他斟酌了半晌语言。 “其总纲主干,像是一首让人酣畅淋漓的长诗。 其真意非常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