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之主_第一七三章 千门八典,罗盘的真正用法(11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三章 千门八典,罗盘的真正用法(11k) (第1/5页)

    诡道之主饿鬼第一七三章千门八典,罗盘的真正用法事情到了这里,封印便到了尾声。

    余子清摇了摇头,身形消失不见。

    接下来他就不适合待在那里了,那头可怕的九尾妖狐闹腾起来,他受到波及的话,弄不好会死掉的。

    余子清满腔疑问,太多不对劲的地方。

    妖妃不对劲,那个丁卯城郡守仇庆也不对劲,一切都不对劲。

    偏偏一切好似又挺正常。

    所有人都觉得很合理,很正常,就是不正常。

    余子清觉得他大概抓住了要点,为什么那个督主提前很多年去布局。

    召唤来了魃,就引来了邗栋,邗栋不可能放弃魃。

    所以余子清估计,到时候大概率就是明晃晃的阳谋,告诉邗栋,魃的来历。

    然后再告诉邗栋,不化解某个封印,尘埃尚未落定,不解决妖妃,魃这里就会一直有破绽如何如何。

    再让邗栋心甘情愿的来帮忙。

    而妖妃封印里,那种无声无息传播谣言,还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甚至最后,不只是丁卯城,而是几乎囊括了大兑所有的城池,甚至还有人发兵来逼迫末代兑皇。

    就连前线与大乾交战的大军,都主动退后三千里,以此来逼迫兑皇。

    闹的这般不好看,余子清不觉得那些人不信谣言,甚至绝大部分的人,甚至九成九的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这才给了那个黑影,最后光明正大害了辰妃的机会。

    而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谣言。

    而放到如今的大离,哪怕因为余子清果断的搅局,将事情搅和的一塌糊涂,变成了大离和大乾的口水仗。

    可还是有一些人,对于太子修行了琅琊化身术的事,依然深信不疑。

    真的是那种哪怕以死相逼,他们因为恐惧,嘴上说不信,承认那是谣言,可是内心深处也依然深信不疑。

    妖妃封印的事,跟大离太子的事,归根到底,其根源是一模一样。

    考虑到妖妃封印里,事情发展的速度极快,区区几个月时间,就发展到逼死了辰妃的地步。

    而修士也好,神朝也罢,办事效率一向不是多高。

    若是按照正常的路子来,余子清估计,大离那边,处理这件事,起码也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做到政令传遍大离。

    而这个速度,肯定是远远比不上谣言传播的速度。

    到时候,哪怕最关键的人物,离皇,不会如同兑皇这般软弱,大离也不会复刻妖妃封印里的结局。

    那最后的结局,肯定也不太好看。

    太子位置不稳,就是最好的结果。

    弄不好到了最后,再复刻一波边军打着勤王的名义,来复刻一波。

    到了那个时候,大离想不乱起来都不可能。

    而大离太子,指不定也会被逼的主动退下去。

    可惜,那谣言的威力,还没酝酿出来,就被余子清乱拳打死了老师傅,搅和的乱七八糟。

    督主的事,被坏了其中一件,他必然会更在意另外一件。

    只是现在,还没人来深渊,让余子清有些意外。

    督主在大离做的事,在妖妃封印里,同样有东西或者有人能做到,这里肯定会对其非常重要。

    余子清没有再去妖妃封印。

    盘算着之前在里面听说,辰妃进入宫城,已经三百年了。

    余子清便找出来往前三百年的所有封印,一个接一个的进去,从那些地方,寻找有关丁卯城的信息。

    因为这一次,在丁卯城,就有大量其他城池的信息出现,那在其他城池,自然也是有希望找到丁卯城的信息。

    这也给了余子清一个新思路,以一个封印的信息去化解另外一个封印。

    ……

    锦岚山之南,邗栋借青莲剑典的真意,化作一朵青莲,将冰棺包裹在内,沉入地下,彻底断绝了有人三番两次的召唤。

    他站在墓前,面沉似水,尝试着逆向追踪,可惜,什么都追不到。

    他是个太过纯粹的剑修,很多乱七八糟的法门,他都不擅长。

    只擅长杀人。

    他已经想杀人好些天了,现在只能听了余子清的劝,就在这守着。

    以不变应万变。

    等着看看有没有人,能找到这里,能来强行出手。

    可惜,他等了很久都没等到,那柄颤抖的黑剑,已经忍不住要出鞘了,却一直找不到目标。

    ……

    大离都城之外,荒凉死寂的墓区,这里埋葬着大量宫城内死去的人。

    都是些太监、侍女之类的存在,而且都得是寿终正寝,或者是牺牲掉的。

    那些犯错被杀掉的,大概率是没机会安葬在这里了。

    因为那些被送到宫里当太监的人,大部分都是没希望回到祖地,落叶归根。

    哪怕他们的家族还在,族谱上也都没有他们的名字了。

    除非这个太监生前地位很高,对其出身的家族帮助极大,才有可能上族谱,落叶归根。

    可惜,但凡有选择,有大家族当靠山,谁会选择去当太监。

    所以,种种原因之下,大部分太监侍女,其实都是葬在这里,墓碑面向宫城的方向,死后也能看到宫城,算得上是一种恩典了。

    这墓园压根没有守卫,盗墓的都不会来这里。

    大家都一清二楚,那些太监在宫里,绝大部分都没机会出来,有些一生都没出过宫城。

    修行几乎就成了这些太监唯一能花钱的地方,敛财,修行,孝敬上官,继续敛财修行,如此循环。

    大部分都贪的情况下,谁会让宝物和财物,跟着一个死人去陪葬?

    种种原因之下,这里就只有一个瘸腿的老太监在这里守着。

    因为正常人,没人愿意给一群死太监守墓。

    老太监日常洒扫,处理杂草,清理落叶,一个墓一个墓的扫过去。

    一路来到一座新墓,老太监继续洒扫,不偏不倚,处理的规规整整。

    老太监伸出一只手,拂过墓碑,将墓碑上的一片杂草拨落,一丝凝而不散的力量,就在这个瞬间,没入他的掌心消失不见。

    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没有任何变化。

    老太监自顾自的去打理下一座墓地。

    不管墓里埋着的,曾经是什么地位,到了这里,都是一样,连个高低都不会有,纯按照先后顺序选择墓地。

    到了天黑入夜,一辆板车嘎吱嘎吱的进入墓园。

    一个有些跛的小太监,艰难的推着车,进入了墓园。

    瘸腿老太监掌着灯,照亮了来路,看到那大汗淋漓的小太监,咬着牙抿着嘴,艰难的把车推过来之后,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

    “春儿啊,最近宫里出来的人,有点多啊。”

    “是啊,有点多了……”

    老太监帮忙一起,把那草席包裹着的尸体,一个个的放入到早就挖好墓坑,摆好棺材的墓里。

    一老一少,忙活了俩时辰,才将一座墓给填好。

    坐在目前,老太监摆好了贡品,点燃了线香,叹了口气。

    “春儿啊,你听我一句劝,最近死人太多了,你也别在宫里待了。

    你的腿跛了,你也没钱找医师给你治,你还不如来接我的班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