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9 汴梁,锋芒毕露苏子瞻 (第1/1页)
光芒炽盛,有若九天之烈日,煌煌然不可逼视。 所有观众,都下意识的闭上了双眼。 他们能够感觉到哪一种炽热。 璀璨夺目,刺眼而又明亮。 就好像是一颗太阳在眼前爆炸开来。 节目已经开始! 一个文风盛大、矛盾重重的时代,将在易泽的带领下,展现在每一个观众的面前。 这是文人的时代! 是华夏五千年来,文人势力发展到巅峰,士大夫无限荣耀的时代! 终于,足足过了有半分钟时间。 时代的烈日在此刻逐渐的平和下来。 在一片明亮的天际,有人乘风而来。 好似天上谪仙人,误入凡尘,仙气缥缈。 正是易泽! 此时,此刻,易泽凌虚而立,衣袂翻飞,飘飘然遗世独立。 他手持一卷古书,脚踏七星,逐渐向镜头走来。 “论市井繁荣,历朝历代,未有出宋者!” 易泽开口,声音非常平静,目光中倒映出山河之影。 在他身后,红日喷薄,光明无限,他就好像是佛教典故中所说的无量光佛,代表了世间一切光明浩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易泽的声音平稳有力,语气之中的情绪却在逐渐的堆积。 就好像是一座即将爆发开的火山,正在蓄积着最后的力量! 只等待,爆发的那一刻! 一个人,一古卷,却胜似万马千军。 电视机前的观众只感觉到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无尽的感慨,无尽的豪迈,一时间全部爆发出来。 易泽的目光中仿佛有星河倒转,有山河盛景。 身后的光明,此刻已经化作一颗颗炽盛的繁星。 在这一片属于大宋的天空,熠熠生辉,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大宋三百一十九年的国祚,其中涌现了无数的天之骄子。 他们,就如同这浩荡长空之中的炽盛繁星,纵情挥洒着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辉,恣意书写着个人的美丽传说。 易泽目光深邃,手中的古书逐渐展开。 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仿佛展开的不是一卷古书,而是历史长河。 观众们眯着眼睛,仔细的看去,只觉得心神荡漾。 “这,这是人物图!” “这上面的人物,难道是大宋三百年的人杰?” 不少观众此刻已经开始揣度。 他们不知道历史上的真实人杰到底长什么模样。 但是结合节目的一贯作风,观众们明白,易泽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尤其是开头的场景,每一个细节之中,都会有着常人难以注意到的深意。 “我好像看到了岳飞岳武穆!” “那个人和画像上的宋徽宗好像,瘦金体!”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难不成易泽要对话的不仅仅是苏轼?而是整个大宋所有的风流人物?” “嘶!好大的一盘棋,难不成那个预告真的有这样的深意?” “易泽到底要做什么?” 观众们心中的情绪因为节目,逐渐的紧张起来。 仅仅是知道了预告的他们,难以揣度易泽此刻的想法。 画面之中,易泽不急不缓,于繁星注视之下,将手中古书抛出。 那一卷古书逐渐展开,上面的人物画像逐渐的淡化。 最后,所有人都消失在古书之上。 紧接着,所有观众赫然发现,易泽身后那漫天炽盛,此刻竟如泥牛入海一般,冲入古卷之中。 山河重现,日月同辉。 古书化作一副浩大地图,逐渐的化作一个真实世界。 喧闹声,烟火气,人间俗世的气息扑面而来。 河流,高桥,往来商户,烟柳绕云。 所有的景色被不断的放大,而后成为一派人间烟火气。 熟悉的场景,让眼尖的观众一下子就反应过来。 “是汴梁!” “北宋都城,这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场景!” “嘶,这是要从苏轼年轻时候讲起吗?” “嘉佑二年,苏轼进京应试,这时的他,才二十岁!” 刷! 画面继续接近,随着镜头的切入,观众的视野跨过河流,越多长桥,走过市井茶楼,步入一座酒楼之中。 酒楼依水而建,只三层楼,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 “进酒楼了!” “易泽呢?苏轼呢?怎么都没有看见?” “这是要做什么?” 观众们心急难耐。 他们恨不得直接把脑袋挤进电视屏幕里,拨开这人群,仔细的寻找易泽和苏轼的背影。 循着烟火气一路,顺着楼梯往上。 雅间! 公子哥儿喜爱的场所,无论是否有着真才实学,也能来此附庸风雅。 顺着梅花屏风,视线转入一雅间之中。 里面已经有了七人身影。 皆是文士襕衫,风度不凡。 但其中一人身着白色襕衫,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质更是超凡脱俗。 观众们一眼就觉得,此人就是苏轼苏东坡。 无他,实在是太过于优秀,好似明珠一般,光芒耀眼,锋芒毕露。 “卧槽苏轼好帅啊!” “谁他么说苏轼是个胖子?这分明就是一个大帅哥!” “气质太好了!” “爱了爱了,这才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 “这是要做什么?莫非是一群举人在一起饮酒作乐?” “我怎么感觉这是有人要找苏轼的麻烦?” “文人相轻!” 观众们心中兴趣盎然。 虽说这些戏码平日里在电视剧中常有出现。 但是现在没有观众觉得此时此刻烂俗。 因为这些人刁难的对象,是苏东坡! 如果是《还珠格格》中一群狗屁文人刁难微服的乾隆,观众们看起来只觉得是解气。 而现在,因为气质和形象,所有人都自觉地站在了苏轼这一边。 镜头彻底的固定下来,不再移动。 画面稳定,一下子便将主角衬托出来。 而现场其中一人的话,将观众所有的怀疑全部打散。 “苏轼,今日约你前来,是为饮酒作诗,不过这其中,自然要有一点小小的较量!” 雅间之中,年纪最大的文人一展画扇,傲然开口。 “素闻苏子瞻文才非凡,有倚马可待之聪慧,今日我兄弟几人,正要见识一下。” “走马观碑,倚马可待,古来已久,子瞻既有此等美玉,想必定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可敢比试比试?” 这六人你一言我一语,皆目光灼灼的望着苏轼。 观众此刻屏气凝神,他们在等待着苏轼的回答。 “诸位仁兄既然有此雅兴,子瞻自不敢败了诸位兴致。” 苏轼折扇一收,轻打在掌心,啪的一声,就好似打在观众心头。 “有何见教,就请一一拿出来吧!”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