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1 老夫聊发少年狂 (第2/2页)
“现在倒是信了,十八年了,我也老了,而你未有任何变化,奇哉怪也!” 苏轼将手中酒碗放下,眼中的惊疑之色少了许多,转而又被nongnong的好奇之色代替。 文人,自然心思灵泛。 他率先问道:“九百多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山河一统,河清海晏,大宋未曾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 “可曾收复失地?” “自然,不仅仅收复了失地,我们还极大地扩张了版图。” 易泽点点头,看着有些欢喜的苏轼,心中明白,大宋这几个豪放派的文人,心中都有一个保家卫国的梦想。 无论是苏轼,还是辛弃疾。 “好啊,好啊!” 苏轼欢喜的如同一个孩童。 “子瞻何不问问自己的前程?或者是后世之名?” 人生一世,博得就是一个前程似锦,或者是万古流芳。 不过苏轼看起来,并没有很在意这些。 这是为何? “前程?我出入庙堂,未来未必不能拜相!” 苏轼眼中有光,意气风发,“至于后世之名,以轼之文才,必有一席之地,何必问之?” 依旧是那么狂,那么自信! “一点都没变啊!” “多霸气!这种态度,一点也不患得患失。” “这就是苏东坡吗?爱了爱了!” “胸中有日月,豪气干云,不愧是苏东坡!” 易泽稍稍惊讶了一下,很快又将话题扯了回来。 “如今新法势大,子瞻恐怕难以回到庙堂吧。” 苏轼摇了摇头:“新法弊端太多,王安石过于心急,难以成事。” 他看得很透彻。 “子瞻就不怕未来会有牢狱之灾?” “牢狱之灾?” 苏轼一笑,“不会,虽说我与新法派理念不合,但不至于会入狱,况且我已离开汴梁,他们拿我也没办法。” 苏轼非常乐观,喝了一碗酒,又道:“你既然来自九百年后,想必也知道不少,可否告知一二?” “不可!” 没想到易泽想也没想,直接拒绝了苏轼的想法。 “这是为何?” 苏轼不解,忙问道。 “知道的多了,就不是苏东坡了!” “那倒也是。” 苏轼洒脱一笑,丝毫没有动怒的意思。 观众们也看的啧啧称奇。 “易泽好坏啊,要我是苏轼早上去打几巴掌了。” “还是透露了一些东西,比如说牢狱之灾,距离乌台诗案不远了吧!” “苏轼一声的转折点就要来了。” “差点死在狱中的苏轼,唉,心疼。” “所以说舆论害死人,更被提古代那种环境了。” “诶?易泽这是要干嘛?” 画面中,只见易泽取出一张卷轴,而后笑道:“久闻苏子瞻才思敏捷,不知今日可有兴致,作词一首?” 苏轼抬眼看了一眼易泽手中的东西,将酒碗一扔,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这有何难?” 依旧是十几年前那种语气,自信满满,毫不犹豫。 “卧槽,所以说《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这么来的?” “这就有意思了,考验演员的书法功底的时候到了。” “苏轼可是全才,书法那也是相当的好。” “不说了,我苏轼,要开始装逼了!” 笔墨纸砚,漂浮在半人高的空中。 苏轼倒是没什么意外的神色。 或许是加了一些酒劲,他的神色略微有些张扬。 笔蘸浓墨,短短几个呼吸的思考之后,苏轼下笔。 开篇便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出手相当不凡。 观众都被此刻苏轼的模样震惊到了。 “怎么感觉换了个人?” “气质突然间就变强了,明明刚才还有几分文弱书生的模样。” “这一句,雄健豪放,无敌了啊。” “以前读这首词怎么没这个感觉,现在看苏轼亲笔写,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真的是气吞万里如虎!” 笔落惊风雨,篝火摇曳,风声大作。 苏轼毫不在意,笔尖一转,继续写道:“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气势越发浓厚,一层又一层,雄浑壮阔,气势饱满。 惊得篝火劈啪作响,震的风儿凝滞不前。 易泽也暗自心惊。 这叫天地异象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原本以为只是诗人夸张的写法,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苏轼没有过多的思考,充分的展示了什么叫做才思敏捷,倚马可待。 他的笔尖,极少停顿。 偶尔有,那也只是因为笔尖无墨,需要蘸墨而已。 见这幅场景,观众们惊得下巴掉了一地。 “真的,之前我以为倚马可待,走马观碑就是吹牛,不过现在,才发现这是事实描写。” “这也太强了吧,我背的全文,但是想要这么流畅的书写都做不到啊!” “原地创作,信手捏来,这是多么可怕的文化底蕴,那些说古代科举状元相当于大学生的可以闭嘴了。” “我记得这首词是苏轼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我去,大佬的第一次都这么牛逼的嘛?” 画面之中,苏轼已然写到了下半阙。 胸中豪迈之气更甚,因此有“酒酣胸胆尚开张!” 此间虽然年迈,但依旧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首词,酣畅淋漓。 苏轼头顶微微冒着白烟,像极了武侠小说中形容一人武功深厚的模样。 墨迹尚未干,苏轼纵览全幅,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看如何?” 易泽此刻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真正的见识到了苏轼作词,和在课堂上学习苏轼的词,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果易泽这时候不矜持一点,大概就是跪在地上膜拜大佬了。 纵览全词,易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豪情万状,感受到苏轼的一腔热忱。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易泽轻声念道,只觉得胸中有一股火被点燃。 “先生之才,名不虚传!” 易泽躬身一拜,目光中满是感慨。 只有真正的见到了这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人物,才会感受到什么叫做全方面的压制。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