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用钱砸 (第1/3页)
,从靖康开始 虽然被任命为山东东路宣抚使,也结过周宁手中宣抚司的职务,李敬也没办法跑完自己山东东路所有管辖。 山东东路包括了整个山东半岛,包括沿海南下的日照,连云港一直到南下的山阳,涟水等地后世的江苏境内。 时间紧急,李敬给自己规划线路是绕山东半岛一圈,谁让半岛上几个州州府都在海边呢。 从淄州出发,到益都府,到莱州,到登州,到宁海州,到密州然后返回淄州,半个月都下不来。 好在李云易和李易峰都被任命在了莒州和沂州,他们可以直接去把两州兵马带来,他就不用再南边跑了。 至于更南的,听说被康王召唤去勤王了。 李敬对山东东路的厢军兴趣不大。 无论他们以前是什么样子,除了州县部分留守协助政务意外,其余都要集结起来,到章丘去接受新装备,重新进行十天的队列整训,以便边走边训练时候不出岔子。 青州除了是州,还是府,知州升任知府,知府去三司,宣抚司也在青州,李敬在自己衙门只逛了一圈,然后去莱州,莱州他都没有做太多停留,他最感兴趣的是登州。 宋朝鼓励科技发明创造。 无论是医学成就,改良水利,或者提升军械水准者,当宋朝皇帝知道以后。 总是很随意的得到嘉奖。 宋朝还是比较重视科技人才的任用,比如沈括在编校书籍的职位上自学天文历算,后被提拔至司天监,都是很好的例子,证明了宋朝对人才的重视。 所以李敬对于登州还是期待的。 登州集结了大宋北方造船行业的所有顶尖人才。 虽然这个季节海岸可能结冰了。 船厂也停止了修造。 登州的船队也在赵明诚的书信恳请下,南下购买运输粮食去了。 但是他就想看看,船厂现在有多少人,多少物料。 造船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船工又是何种水平,最远的航海距离是什么样的。 毕竟航海时代,才是李敬最期待的时代,比起打打狠毒的金狗,通过蔚蓝的大海,让华夏族探索这个星球对李敬更加有诱惑力。 尤其李敬在济南府下厨的时候。 除了萝卜,白菜,哪怕为荤腥配菜也捉襟见肘的时候。 尤其是他这个上辈子擅长川菜的家庭煮夫。 就算是弄上一个暖棚,也找不到蔬菜种子。 南美洲的辣椒,番茄,土豆,红薯,花生,玉米甚至还有向日葵和草莓可望而不及。 他也不知道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依稀记得史料上记载,南宋之所以可以依托半壁江上苟延残喘全靠海贸。 南宋的海船已经大量抵达波斯湾附近了。 可是当李敬赶到登州,大宋北方唯一的造船基地的时候。 大失所望。 官办的船厂仅有四千工匠,今年一分钱工钱都没有领到。 从管事到一般工匠都没有钱。 连三司派来官员也跟登州水师一起,替李家的人一起下江南采买大米混饭吃去了。 甚至听说他到登州整顿厢军去打仗,船厂的工匠们还跑到知州衙门,情愿跟着做义军去打仗混口吃的。 拿让船厂的工匠去战场送死,这不是扯淡吗? “秦知州,这是什么情况?” 登州通判接到圣旨就自己去济南三司报道去了。 登州的知州还得继续跟陈仁俊一起,担任登州的父母官。 “嗨,这还不是童贯搞的,这不是秘密,昔日赵知府做登州通判也知道!” 回来以后,李敬和李清照都没时间单独聊,更何况赵明诚。 “朝廷要派人去谈海上之盟,生怕船小了被金人嗤笑,不仅调来了太上皇的神舟,还拨付了很多银两过来造船组织船队,当时就临时雇佣了比较多的船工,也外聘了很多作坊。可是海上之盟以后,金狗肆虐大宋,朝廷官员不找海上之盟始作俑者麻烦,水师和船厂,拖欠的造船工资一直没派人押解过来,莱州这里并不富庶,也没有足够的造船需求,养不了这么多工匠。” 得知这些船造好了以后,还没有在登州水师,去年金军兵临汴梁的时候,开去了扬州。 这让李敬有些郁闷。 倒是朝廷迁怒于水师船厂对他来说是好消息。 带了一马车的钱,就是来收买人心的。 “这样不行,我带着一些钱过来,你立刻随我去看望工匠,皇后娘娘现在就在章丘,她会协助黄灿大人改组三司。登州的水师对未来的对金作战非常重要,极可能跨海攻入辽东半岛腹地,又可以开进入渤海湾黄河口,直捣被金狗占领的边关重镇燕京!” 秦知州也没想过,新上任的山东东路宣抚使如此年轻,还如此有见识,对登州官办船厂,水师如此重视。 说实话,宣抚司管着各州县的兵,对于知州,县令没有多大的威慑力。 他们的官职都是朝廷任命的。 当然,能配合就配合,宣抚司跟朝廷抱怨下属无能,可不是什么好前途。 “那就太好了,实不相瞒,三司派驻在登州船厂的派遣使叫蔡笃,此人原籍就是登州的,他此番随着水师南下江南,就是希望在那边揽工,然后带着船厂船匠南下,替江南富庶海商造船!” “这不行,船工在这里一个都不能走,我带来本来是准备造船的钱,先把工匠薪俸补了,我再禀报皇后,改组登州船厂,改组登州水师。” “李宣抚使见识卓绝,下官拜服!” 真正到了海边的官办登州船厂,李敬的心里如海岸边的冰一样透凉。 破破烂烂的作坊,就在海边,冰雪覆盖着一些打造船只的枕木,看起来满眼苍凉。 腐朽的木材随意丢弃。 海滩边上的船厂就看不见一艘上岸检修的船只。 所有的建筑都是破旧的,海风吹的呼呼作响。 甚至船厂的工匠都变成了渔民,自己造船或者修补旧船,出海打鱼维持生计。 偏偏这几个季节不能出海,还升起了火堆,挤满了人。 目前这个季节风浪稍微一大一点,就不敢到近海去。 怕海浪冲来冰块,或者把船只撞向冰岸倾覆了。 一个个破衣烂衫,蜷缩在朝廷提供的工匠房里。 胆怯的看着身穿铠甲的李敬,陈仁俊以及穿着官服的秦知州。 “里面有没有能主持修筑大船,完成万石船的大匠?” 宋朝的一千石船只,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多吨。 李敬想起后世记载宋徽宗的游船都超过千吨,他很怀疑是登州修造的。 “都死了吗?不敢领赏?” 李敬对着陈仁俊看了一眼,他就把李敬携带到登州造船的金银从箱子里倒在了这些船匠宿舍的门口。 满满一箱子,在门口金光闪闪。 大宋朝各地修建了很多安居房。 官办的作坊,大部分工匠住的都是这种安居房,不过大匠住的是小院,条件要比这群居房好一些。 看着士卒们倒出来的金银。 秦知府眼晕。 工匠们更不知所措,还有人低声喊着去请几个大匠的。 “有,还不止一个!” “赏你了,大匠都给我站出来!” 在登州不敢待太久,李敬根本没时间循序渐进的收复这些工匠效力。 他顺手捡起一个小银锭,空抛扔给回话的那个汉子。 那个汉子顺手就接在手中看了起来,百花花的银子那么爱人。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敬,知道李易安吗?那是我姑姑,某现在是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