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当女儿养 (第2/3页)
渤海势力以后,在辽阳故城的基础上,重修了辽阳城,并铸以铁凤镇之,所以又叫铁凤城。 后来到了辽太宗时期,改南京为东京,设置东京道,辽阳府。 金灭辽以后,也遵循了辽国的五京制度。 辽阳府城依旧是东京,甚至辽阳周围地区,也成了东京路。 所配置军队,不是用于攻宋,而是防备高丽。 金狗之所以腾不出手来进攻山东。 实在是战线太长。 西线的折可求在延安府的边军,向北防御西夏,向西对峙这太原府。 河东南路的张所,岳飞,张伯奋对也对着北面的太原府虎视眈眈。 中部的河北两路,正面对着宗泽在河北,京畿组织的义军,西面要对峙关胜在济州,东平府的康字军。 表面上种彦鸿让出了沧州等河北东路。 可是靖,武两军也有经常从海岸线登陆,许崇把沧州当成了骑兵训练场,燕京的金狗根本不敢南下打草谷。 兵力不足的金国不得不从北方和辽东一带,抽调大量兵力到西线。 如今李敬他们开辟新的战场。 不管是李敬的打法,还是宗泽的打法,关胜都觉得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肯定这一壶喝大了。 他要赶回济南府,带着大军接替吴谈在河北,山东两路交界的骑兵,布防东北的。 “娘娘,太后,卑将为大宋而战,九死无悔,此番我奉命对峙,不参与进攻,可不是我康字军战力不行,此战先锋让给了种彦鸿和刘,下次娘娘记得轮到我了!” 不管是朱琏,还是郑太后,两位太妃,都很欣赏关胜的直率。 “关宣抚使放心,我记下了,若是下一战收回燕山府,定然少不了官家亲自命名的康字军身影!” 大战在即,各地都在准备。 关胜也没时间去扶桑转一圈。 就乐呵呵的带着赵珠珠几个记功官回济南府去了。 种彦鸿也要去收拢在沧州一带的跟着许崇一起训练的士卒。 李敬身边虽然少了一直形影不离的种彦鸿和关胜。 可是他依旧忙的很,赵玉盘几次给他摇晃军营别院的钥匙,他都只能摇头。 稷下学宫因为朱琏在登州。 于是临时设在了新建的水师学堂,暂缓了水师学堂招生。 半个月的军训之后,稷下学宫的学子开始了文化课程。 朱琏作为稷下学宫山长,盯着李清照,周宁,张叔夜,陈卓,黄灿轮番上阵,为一百多个学生做先生。 陈卓讲述地方官吏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行政司法的准则以及断案。 黄灿主讲山东各地矿藏开采,识别,利用以及盐铁的制造方式。 周宁则对行政改革和改革之后的政务要求,做详细阐述。 张叔夜就周宁的政治改革遇到的一些情况,让士子们行进讨论。 最难的是李清照,李敬撰写了一本政治,律法和经济之间关系的教材给朱琏,朱琏都没有完全看懂,就扔给副山长李清照去讲。 李清照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每天晚上找李敬一起编撰讲义,第二天就现学现卖,她真是觉得自己的诗词才华,全部被书里的财迷油盐毁了,张口就是如何提升地方的生产力,如何创造赋税,如何为大宋凝聚财富,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她意外的是,这些考上来的科举学子并没有因为她是女人就排斥她。 在所有稷下学宫的先生里面,李清照是最受欢迎的。 学子们都认为李清照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语言风趣,性格和善,每次上大课,课堂气氛都不一样。 这让她非常有成就感。 学子们各种问题都扔给他,包括一些非课程内容的。 李清照也耐心,经常给学子们解答登州为什么会与众不同。 一百八十多个学子,浩浩荡荡的,骑着马,护送李清照的马车,去船厂,去海鲜加工作坊,去麻染织作坊和各种矿场去参观。 甚至把王太妃请来教授学子绘制各地堪舆图,讲述大宋地理概要,各地风物特产。 把乔海和乔清澜,请来给他们讲述造船的过程,通过两人针对性讲述,他们也对铁料,木料,各种运输价格有所了解。 偶尔参观回来,还带着这帮稷下学宫的学子到临海居吃饭,一起喝点小酒。 这让赵明诚瞠目结舌。 本来想找李敬聊聊,李敬忙的跟狗一样。 登州的军械,物资,金元,银元都在往各地调配,汴梁士兵必须利用夏秋这段丰水期运出来。 辽东,渤海湾军情刺探,船只调配,第二军港的建设,新兵招募,军械调拨,士卒的训练,后勤配送。 林林总总的问题,每天李敬都没到水师营地,就等着他去解决了。 让李敬有些庆幸的是,赵玉盘和赵福金两个公主能力很强。 做记功使有些可惜了。 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让她们试探着出面解决一些军务,两人做的不比陈仁俊和李云易差。 在这个备战的节骨眼上,把第二军港建设和后勤配送的事情交给她们两人处理。 李敬顿时轻松了很多。 难得早点回家,陈书倩几个姐妹还在海滩边上打闹,看见李敬骑马回来。 立刻奔跑着回别院。 眼看着李敬在别院门口等他,高兴的跳起来,在李敬的怀里,双手搂着脖子就不松手。 “书倩下来,你看旁边几个别院的人都把你望着,像什么样子!” 祁虹没有跟她们在海滩上玩,而是在别院里,走出来看着陈书倩跟八爪鱼一样,趴在李敬身前,拍了一下她的翘起。 “我不要,将军抱我回去!” 别看陈书倩偏c,她身材高挑,加上到山东以后,吃得好,坚持练习舞蹈,李敬抱着并不轻松。 可是当陈书倩把在李敬脸上啄了一口,把脸贴上了李敬的脖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