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就怕货比货 (第2/3页)
临海居的日常开销都改为她的内孥拨发。 私下找李敬的时候都有了很多顾及。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其实大宋有自己的对官员的考核体系,只要不弄虚作假,耐心查阅这些官员的履历,很容易找出值得倚重的官员。” “别给我猜哑谜,我不管政务,也没有查阅过官员履历,这又不是玩文字!” 乔太妃拍了李敬的后背一下。 这战船上,将士们都有穿着铠甲,李敬当然也没穿。 王太妃眼里闪过一道金光,乔太妃跟李敬这份亲昵,有些过分。 李敬不在意,他很欣赏乔太妃的才情,也两人有时候讨论事情也喜欢打哑谜。 跟这样的美人一起做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当然不会拒绝乔太妃的要求。 “李光中进士以后,调任开化县令,任内有政声,因此升任的都堂审察,他的每一步,虽然受官场限制,不得不钻营讨好,但是其能力,忠诚,不逊色于李纲,陈卓,调任东平府知府,有些屈才了,不过这个位置当前很是适合他历练,娘娘可以留意此人!” “就是那个救了山东粮荒的李光,他长子在稷下学宫读书那个?” “是的,李孟搏求了我姑姑,每周都会把稷下学宫的讲义内容,整理出来,通过战船带给李光家在济南的家人,抄录后转给李光,这是个有心人!” 到宋朝以后,李敬还真不敢小瞧天下人,李光能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为南宋四大名臣,其能力决不单是靠投机和及经营。 朱琏也派他到东平府任职之后,他首先拜访了关胜,又找了刘韐和李邈两人请教山东的防御布置。 到了东平府大战旗鼓的协助周宁完成辖区的政治改良。 连关胜也对李光的能力赞赏有加。 “李光,我记下了,李敬,你们李家还有没有类似李敏这样的人举荐?举贤不要避亲嘛?” 李敬笑了笑,他知道乔太妃说的是李清照同父异母的弟弟李迒。 轮辈分,李敬应该叫他一声叔叔,难得的是,这位叔叔听说娘娘到了明水住在李家,立刻从江南弃官赶来了济南。 跟历史上一样,任职敕局的删定官。 这就是修改律法条文的。 只不过因为周宁在主导部分律法和政务调整,李迒这个官职,变得有些举足轻重。 天天跟着周宁到处跑。 周宁看在李清照和李敬的面子上,可没少说他的好话。 李敬对这个叔叔却不太感兴趣,至少李清照把许多珍品献于南宋朝廷,可所藏文物还是散失殆尽,深深地陷入了困境,投奔他,他却给李清照介绍了张汝舟。 几次见面,也当成一般的长辈。 李迒不是进士,在太学里荫官任职江南的,回到济南以后,在人前人后,总是提起李敬侄儿跟皇后,太后关系如何如何好,拉大旗作虎皮,威风八面,然后被李清照语言上敲打了一顿,收敛了很多。 “太妃,你这不是为难我,想当初,我可是章丘街头一霸,家族有点前途的弟子,能看上我?我哥除外!” 想起李清照说李敬昔日在章丘人憎狗厌,稍微有点能力的都白眼这群熊孩子。 “李敬,你的经历倒是很戏剧,出身书香门第,堕落街头,经商遇匪,弃商从戎,跑去找金国都统完颜宗望决斗,自称章丘花花太岁,要不我给你写个话本《花花太岁传奇》。” “不用,不用,以后我老了写自传!” “哪有自己吹自己的道理,你写兵书还差不多!” 听见乔太妃调侃李敬,李敬一副我脸皮厚通吃的样子,一边不苟言笑的王太妃都笑起来。 笑声把李清照和她带的学子都吸引到了船舱。 李家跟皇后,太后,太妃的关系,实在让这些学子太羡慕了。 羡慕归羡慕,一个个可不敢无礼。 纷纷行礼。 倒是李敬觉得李清照很合适干这个,上了一些年龄,喜欢给这些有点阅历的学子交流。 也喜欢显摆她的小成绩。 “李敬,学子们对于你的打法,可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 对于教授的学生,一个个都是主战派,在船上纷纷发表对金之战的见解,李清照很满意。 可是她不能评判这些见解,只能拉到李敬和太妃霸占的济南府舰指挥使来了。 李敬有些无语,纸上谈兵谁不会啊。 有那个闲工夫更他们争论,还不如返回登州去别院看侍女们跳舞。 “李宣抚使,稷下学宫学子李孟搏请教爵爷,我宋军威武雄壮,训练有素,为何不能一战直捣黄龙!” 怕什么来什么。 看着姑姑期盼的眼神,他又不能不作答。 笑着反问。 “诸位学子,请教我宋军开辟的渤海登陆口距离黄龙府多少里?” 李敬的问题一下子把李孟搏问愣了,他左顾右盼,其他人纷纷摇头。 只有其中一个人站出来了。 “李宣抚使,如果我宋军在兴城登陆,距离金国的黄龙府大约一千五百里!”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陆宰,家父曾经尚书右丞,学生在太学期间,荫官为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等职务,受六贼牵连,在靖康初年被罢职,听闻娘娘在山东主张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