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几个脑袋啊 (第1/3页)
,从靖康开始 在泉州,福州往返奔忙的李敬足足忙了十五天。 还担心三条船海上出了什么事情。 北上的三条战舰以及兴国的扬州舰,才一起赶回来福州。 在码头停靠的成都舰看见来舰旗语,郑太后,两位太妃这才知道皇后在船上。 朱琏来了,她放不下女儿,眼看着济南的稷下学宫考试完毕,第一时间就让李清照带着一百八十个学员跟黄灿,陈卓,周宁,陈过庭,刘k等人一起来了。 连李芘也点头哈腰的率先走下船引路,完全没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排场。 “哇呜,母后来了,你有没有收到我给你带去的龙虾!” 李敬和郑太后到福建,并不血刃的就拿下了福建沿海各州,朱琏怎么可能在山东坐的住。 毕竟她才是监国的皇后,太后的教旨只是临时替他做决策。 像改组福建刑狱司为宣抚使,任命吴谈为副宣抚使这样的事情,必须她亲自来。 再说,如果能把福建路变成第二个山东,朱琏做梦都会笑醒。 更何况李敬还要去两广,再能顺利拿下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赵构那个伪帝,就更憋屈了。 “这么多天没看见母后,想母后没有!”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赵柔嘉这么小。 朱琏看着扑来的儿子,一把就抱起来。 赵柔嘉南下没有朱琏管束,玩疯了,天天不是在福州,泉州游山玩水,就是出海捕鱼。 也不是太想朱琏。 有些不好意思。 “母后,龙虾活着到了登州吗?李敬专门叮嘱船员,让他们前半段用水泵抽水养着,离开东海后还要注意保温。” “谢谢柔嘉给我带的龙虾,厨子做的很好吃呢,李敬呢?” “李敬在泉州呢?他说铁厂事情太多,不适合小孩子,让我跟着太后呢?” 赵柔嘉可爱的表情,彷佛在跟朱琏说,表扬我吧,我可听话了。 皇后在赵柔嘉脸上啄了一口,又跟太后,太妃打起了招呼,下令林正风起航。 “林统制,走,我们去泉州!” 李清照,朱琏原以为李敬会在江南闹事,谁知道他们第一站来的福建,救了福州城,平定了建州军叛乱,并且让福建路提点刑狱李芘带着两州一军的地方官来向她臣服。 太意外了。 急急忙忙让人把他们转运到济南,让他们观摩三司吏员考试。 听取了福建官员的述职。 福建路拿下之后,是不是需要跟山东一样,组织政务改革,让各地选举民意代表。 派驻多少军队到福建,在福建招募多少军队。 如何在这里选点建设军港。 不止是朱琏,当附近两州一军的地方官惊讶登州的同时,山东官员脸上都洋溢出一种幸福的烦恼。 要知道,福建路在大宋可是一个人才,人口资源充沛的地区。 读书人多,经商,海贸,办作坊的人也多。 北宋初期,占城稻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 北宋一百多年下来,占城稻在福建路广泛种植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经有向江南东路,两浙路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受益最大的,还是福建路的地主们。 就连科考,福建路在北宋期间也出了好些个状元,成绩在全国各路排名全国第六,能并同两路汇集的一些科考大路一起处于全国最顶尖的状态。 李芘和福建去济南朝见皇后的官员详细的介绍了福建路的一些情况。 这让陈过庭,黄灿等人大感兴趣,连李清照也拉着赵明诚,跟着稷下学宫学子一起来了福建。 李敬还在泉州的青阳铁厂里忙碌。 这个铁厂还没有在泉州,从晋江入海口的泉州还有两百里,朔江而上跑完晋江还要跑西溪支流。 如果说北宋的磁州是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泉州就是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 附近配套的铁作坊是民办的。 可是冶铁厂属于三司铁桉官办的铁厂。 泉州出产的铁矿,不仅要供应福建路,广南两路以及海贸的商家采购,还要向扬州供应。 除了在河边的青阳铁厂,另外还有倚洋铁厂,赤水铁厂,不过这两个铁厂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大量依靠畜力运输成品铁料。 李敬不太瞧得上,只是派兵去过把赵构派去的官员全部拘谨了。 又把另外两个铁厂的管事,大匠,都拘到了青阳这边来。 这世间就没有李敬不敢干的事情。 带着兵冲到了铁厂,控制了铁厂,接管了铁厂以后,又开始指挥当地铁匠,还有找来的窑工一起修筑高炉。 黄灿跟着朱琏下了船,老远看见旁边新竖起的一排水车,李敬在一边吆喝工匠干活,还在骂人。 这老头就爆笑起来。 连忙跟朱琏请示,自己去打个头阵。 “李敬小子,老夫不在,你就吃不住了?” “去你的,你那点三脚猫功夫,都是从我这里偷师的,我帮你干三司的活,老匹夫都没有一点感恩!” 李敬刚给黄灿怼回去,才注意到朱琏的车马在后面。 已经停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