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那个地方风水不好 (第2/3页)
个地方,登州住了这么长时间,没见到海市蜃楼,是不是有些遗憾?”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赵福金听见李敬作了这么一首诗,顿时愣住了,然后不顾形象的疯狂大笑。 跟身边几个女兵抱成一团。 “这可是你们苏门的胜地,旁边还石刻东坡先生大作,你想干什么?要不要我找石工帮你把这首诗打个石碑竖在旁边?” 北宋元丰八年,苏轼知登州军州事,虽然只当了几天官,还是登临蓬莱阁作《望海》《海市诗》《北海十二石记》等诗文,并勒石为记。 李敬当然不会吃撑了,把张宗昌这首诗当成自己的,刻在旁边。 博美人一笑,让百花失色,令大海风平浪静,足够了。 赵福金跟赵玉盘一起作为军队记功官,在李敬身边时间长了,也慢慢摸透他的性格了。 他总是喜欢用一些笑话,掩饰心里所想,越是他说笑的时候,越潜伏大风大浪。 现在登州乃至于山东,福建,广南没有什么让人cao心的。 冰雪聪明的赵福金难免想到大家议论纷纷的临安。 “李宣抚使,你是不是有些担心临安的时局!” 哪怕岳飞带着船南下了好几天,临海居争论的动静不单没有停止,消息随着报纸发行,反而向稷下学宫,水师学堂,乃至于登州,济南扩散。 临安把军队逼反了。 赵构从扬州迁徙到临安,士卒带着家眷步行,所有的车船都用于装王渊和朝中太监的家产。 伪帝信赖的重臣王渊,肆意陷害属下。 苗傅,刘正彦走投无路之际,能想到山东,这毕竟是刷声望的好事。 所以朱琏,李敬都没有下令封锁消息。 乔太妃甚至为此事在复兴报出了一期专刊,讲述前因后果。 消息如同一个炸弹一样,炸响了大宋北方地区。 一时间复兴报洛阳纸贵。 有赞许苗刘好汉的,也有认为他们是反贼的。 山东街上说报的,也因为各自理解不同,隔着街道都对喷起来。 李敬这时候居然不吱声。 这让赵福金感觉很奇怪,不过以李敬性格,这些事情军中将校要是主动问起,他会详细讲述。 “苗傅乃是梁扬祖的手下,昔日梁扬祖奉兵部命令,护送康王到磁州,我跟他见过一面,只不过当时梁扬祖也好,苗傅也好,都看不上我们兄弟,赵构也因为刚收复他们做元帅府班底,不敢跟宗帅以及我们过于频繁接触!生怕宋帅扣下他的兵马留守磁州抗金!” “还有这事?就是你传颂姑姑《雪梅》,《咏雪》那次?” “他们很傲气,自顾自的喝酒,当我们不存在!” 看着李敬点头,赵福金一股荒诞涌上心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昔日梁扬祖和苗傅看不上的李敬,种彦鸿,已经在大宋诸侯一方了。 还扶持娘娘监国,官居副枢密使,协助宗帅统领天下兵马。 坐拥灭六国之功,封赏侯爵。 赵福金在想,此刻的梁扬祖也会后悔昔日没有对李敬,种彦鸿,宗泽礼贤下士,保留一份香火情谊。 “我听说梁扬祖也是山东人?” “不错,他祖籍山东郓城,梁家可比我们李家显赫多了,梁家祖上出过大宋朝唯一的父子状元,梁颢于宋太宗雍熙二年状元及第。” “真刚在郓城人为梁颢不长寿,眼看着平步青云就夭折了,与宰相失之交臂的时候。” “长子梁固在梁颢状元及第之后的第24个年头,同样一鸣惊人,当时人称叹不已,雍熙中翰林公策名第一,及是,君济其美,荐绅纪为国朝盛事。逮今言父子继登甲科者有梁氏云。” 父子状元举世罕见,大宋朝也仅有这么一个,听着李敬在说梁家祖上这段,赵福金也想起来了。 “我想起来了,郓州知州在当地为其家族修建了“状元坊”可谓名传千古。我听说梁固弟弟梁适还做过枢密院副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跟孙子梁子美一起并称为爷孙宰相!” 李敬现在就是枢密院副使,咧着嘴笑起来。 “梁扬祖就是爷孙宰相中,孙子宰相梁子美的长子!” 父子状元再接爷孙宰相,全大宋都是独一份,梁家后代那一个不是目空一切。 昔日在磁州,不对地方小官指手画脚,人家已经很有教养了。 哪怕李清照文采飞扬,李格非官至礼部尚书,赵明诚他爹官至吏部尚书,他们也看不上李家。 赵构在宗泽,李家和梁家之间,肯定选择站梁扬祖这一边。 梁扬祖现在也没有亏待赵构对他的信任,赵构任命江、淮发运使梁扬祖提领东南茶盐事,他欣然领命,全力为赵构筹集钱粮。 官职虽然不高,但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因为茶和盐在北宋属国家专营,茶和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为此政府对茶实行专卖政策。 如非梁扬祖人在江淮,全力经营十三个“山场”,所得全部给了赵构调派。 赵构一点都不解风情。 也不知道在延续人家梁家爷孙宰相传奇,再给人家一个父子宰相的名声有多难吗? 让人家学着李纲做几十天的宰相也好啊。 光把钱收了心安理得,这典型吃干抹净不认账。 他也不想想,梁扬祖昔日放下知州身份,带着一群将领,在元帅府跟着一群纸上谈兵的等着从龙之功,要的是什么? 梁扬祖还不如来山东,替朱琏经营经营茶场,李敬一定举荐他做十几天的宰相,圆了他的梦。 这样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