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杀流贼 (第1/2页)
尚宁一还没走到帐前,李自成已经迎了出来。 眼前贼首穿着粗布短衣,从相貌、神气和言谈、举止看,也很温文儒雅,不带一点儿草莽模样。 时已天热,李自成并没戴帽,露着小平头。 尚宁一暗暗摇头,“髡发流贼!无君无父!” 彼此寒暄几句,双方开始议和。 县里的顾虑是,“流寇”怎么保证不会祸害民众。 李自成爽朗一笑,“此事易耳,本帅孤身一人入县衙为质,如何?若革命军进城后但有sao扰地方,取某项上人头可也。” 老尚吃惊道:“你果真是大统领?情愿以身犯险?” 李自成反问,“本帅一身正气,行得正坐得端,何险之有?” 尚宁一心下鄙夷,嘴上说道:“既如此,何故谋反?” 李自成暗喜,等的就是你先开口。 “汉代严君平有言,‘帝王根本,道为元始。道失而德次之,德失而仁次之,仁失而义次之,义失而礼次之,礼失而乱次之。’当今皇帝有道?有德?有仁?有义?有礼?” “……”尚宁一五味杂陈。 髡贼居然晓得严君平?! 唐宋以降到了元明,就算博学鸿儒也很少有了解严君平。 严君平有个学生叫扬雄,因为学问大,又被称为扬子。①钱钟书字默存,出自杨雄的“默默者存”。他爹意思是让他少惹些口舌是非,结果老钱也没咋听。 “浑天说”中的“浑天”这个词最早也出于扬雄。(按记载看,比扬早出生一百年的落下闳,在汉武帝时已造有“浑天仪”,只是相关著作没流传下来。) 在宋代,出现过孟子和扬子谁高谁低之争。由此可见扬雄地位。 朱熹觉得扬雄在学术上不儒不道,而且他认为扬雄仕王莽是卖汉。所以,老朱编著四书时舍去扬子,只把孟子辑进去。 后来随着朱熹理学的兴起和四书在科举中的应用,孟子学说崛起,而扬雄学说则被挤出了正统。由此,扬雄老师严君平的学说也受到连累,在后代少见了。 而尚宁一恰好少慕严君平,甚至自号希平。 髡贼能引用严君平的话,让老尚着实震惊。 李自成又说道:“人之生也,悬命于君;君之立也,悬命于民。君得道也,则万民昌;君失道也,则万民丧。” “君者,民之源也;民者,君之根也。根伤,则华实不生;源衰,则流沫不盈。上下相保,故能长久。” “国朝二百余年以降,暮气已深,沉疴积弊,势难再起。赵某只是不愿饿死,数十万数百万饥民不愿饿死。希平兄,不愿饿死有错么?你还认为赵某是作乱反上?” “……”尚宁一无言以对。 他本博学之人,对科举嗤之以鼻,不爽朝政也不愿出仕。崇祯时辟博学真儒他都不去,情愿在家里做个有四五百亩田的小地主。 随着农民军进入上党,虽然还没到沁水,老尚已经准备带着父母牌位进历山潜居。没想到革命军来的太快,他没来得及跑。 李自成继续蛊惑,“希平兄,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当养浩然正气,仿天地之德以爱人。请随赵某拨开乌云,重见天日!” 尚宁一苦笑摇头,“某只一书生耳,后半生埋首故纸,不欲闻天下事。” 招募失败! 李自成孤身一人随老尚入城。 举县哗然! 行至县衙前,小巷里突然窜出一人。 老汉举刀大喊:“流贼祸乱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一刀劈在髡贼后心。 李自成转身皱眉,“这件短褂是我亲手缝制,穿出感情了,你要赔五两银子。” “杀流贼!”老汉一刀再劈短毛胸口。 冥顽不灵之辈何其多。李自成挺身又受一刀。 尚宁一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前抱住老汉,“卫兄不可!” 聚在衙门口的土豪士绅们被震的瞠目结舌! 髡贼衣破,明明都露rou了,为何半点血迹没有? 卫思濂暗叫一声糟糕,紧跑几步上前把弟弟拖开,逃逃之夭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