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去吃烩面 (第1/3页)
稷山县丞狄遵制担心官军收复失地后小命不保,遂投“流贼”。 县里的训导田嘉毂拒不从贼,由不得他,裹挟而去。因为他是陕西白水人,早前跟冯起龙相识。可不能让他泄露底细。 刘宗敏先带一哨人马北窜进入吕梁山,去发展革命根据地。 白旺、张能等依次出发,先南下稷王山虚晃一圈,然后再由紫金山潜行北上,最终进入历山。 重阳节前两天,李自成泪别稷山父老,率领殿后的骑兵哨出了东门。 革命军行至绛州城外跟官军对峙三天,佯败而去。 官军追至稷山,追至河津,追至万泉(万荣),追至猗氏(临猗),然后被拖垮了。 李自成返回去玩了次骑兵三堵墙,效果不错。然后再掉头窜往司盐城(运城),“拿”了一些盐。 顺便说一下盐。 茅元仪在军事理论上还行,实战一般,人品也就那样。算是明末部分文人的代表。不过他在财政上颇有些见识,这里单说盐一项。 “今国家滥觞之事,不可枚举,而徒日夜忧贫。何异膏粱子弟不知生产,豪奴宠婢恣擅奢靡,而独攒眉蹙额,日事借乞乎?是更不可不讲也。虽然讲者为难,而行者更难。讲者曰:吾儒者也,而甘为聚敛之臣,将以毁名,将以贾怨,夫怨,盖臣之所不避也。特不能忘者,名耳。夫苟果浚民肥上,聚财祸国,而以逢君土木斋祷yin蛊黩武之恶,则诚不可使。必欲避其名而坐视国贫,始以庚癸之呼,终以内溃之祸,坐见胡虏长驱,宗社腥膻,亦何颜施眉横襟而称儒者乎?” “今天下之盐,淮居其半,浙次之。按天下户口之众,流寓之广,财赋之自出,孰有过于浙之杭、嘉、湖、宁、绍,南畿之苏、松、常、镇、应天、淮扬者,然此十二郡者,无一人食官盐。” 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十二地,无一人食官盐。 为啥呢? “按《东坡集》扬州盐元价二十八文,今扬州盐四五文即以为贵,不肯行引,而别请食盐。” 实际宋代官府卖盐,按“颗、末二种”(粗盐、细盐),每种又分不同等级。颗盐最便宜的三十四钱一斤,末盐最便宜的四十钱一斤。 上面二十八文已经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可大明呢,同样是扬州,四五文即以为贵。 茅元仪说“其弊在于纵私盐。私盐不禁,即再损之,亦常虞壅积也。” 可见私盐之便宜,冲击市场带来的危害之大。 还有,“近楚盐至十余钱而交口诟之”。“往熊廷弼居乡,遗书袁世振,极言盐贵厉民也。” 茅元仪又说“楚人好嚣,而是时熊廷弼入土商数千金,欲以阻盐法耳。” 说熊廷弼收了贿赂才阻挠改革盐法。(老茅看不上老熊,经常拉出来打靶。可他自己曾放狂言有三万军队就能横扫奴虏,“全辽不复,弟甘三族之诛”。嘴炮小王子吧。) 按茅元仪估计,大明如能禁私盐,一年可以多得一千多万两白银收入;再提下盐价,年入两三千万。 以绝大多数贫苦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每人每月吃半斤盐顶天了。提盐价并不会加重多少负担。 让李自成来干,若再加上其他改革,明末每年可获得合理财政收入,银两加实物折合不会少于八千万白银,努努力再增个五六千万也不是不可能。①明代财政收入并没有一个单独部门做完全统计,很分散,不止是明面上的几百万。 大明总比偏安一隅的大宋强吧,结果呢,不止税收上惨不忍睹,而大明老百姓也未必有大宋百姓过得好。 …… 李自成率队进入中条山,游山玩水几日,出发北上,潜行至历山。 一别两月,刘芳亮已经在历山扎下根,营寨修的颇为齐整。 小钢炮也铸出一门。②西方要到两百年后的克虏伯才浇铸成钢炮。 李自成检查过后撇撇嘴,“多用点心呐!” 质量过关,口径误差略大了些。 张鼐率领孩儿营百多个娃娃列阵,为大统领cao演一番。 “好!”李自成忍不住夸赞一句。 “认识多少字了?” “五……六……八百个吧?”李来亨挠着头,一脸苦相。 邢秀娘笑道:“能写对五百个字算他有本事!” 李自成大怒,飞起一脚,“滚回去念书!” 一群虾兵蟹将落荒而逃。 妇女营大有进步,共培养出五个女秘书,三十个娘子军,四十个医护。 李自成大喜,一连跟秘书头子神清气爽三日不下炕。 邢秀娘吹枕头风,说想要个孩子。 “戎马倥偬,生下来也不好养。算了吧。”李自成提裤子就跑。 实际上,《大明王朝》里想生娃要另花钱,当初老王穷,所以李自成注定绝后。 这事将来也是个隐患。 李自成蜗居深山时,关外大凌河之战正如火如荼。 大凌河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以及跟蒙古人交易,也就必拆此城。 从袁崇焕之前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从大凌河城再次修筑开始,朝廷里是守是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磕磕绊绊反反复复中,城墙上的雉堞尚未完工,后金大军气势汹汹而来。 关外前线指挥有两层体系:督师经略和辽东巡抚。权责既不清,推诿扯皮就难免了。 袁崇焕时,为了避免狗屁倒灶之事,崇祯皇帝撤销了巡抚,以统一事权。他对老袁真的挺不错。 还有件事也能看出来。 前辽东巡抚因为发不出军饷,被哗变士兵羞辱的自尽了。然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袁崇焕及时到任,“请速发关内外积欠七十四万金及太仆寺马价并扶赏四万金,以无误封疆……” 崇祯皇帝眼都不眨就掏钱了,兵变也就消弭了。 还有,天启皇帝对袁崇焕也不错,“朝议以崇焕、(王)之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 这待遇没的说。 袁死后,崇祯皇帝唯恐重新出山的孙承宗权利过大,又开始设置辽东巡抚牵制。 然后辽东巡抚丘禾嘉就和孙承宗有了冲突,互相不甚配合。孙承宗就想赶走他。 崇祯皇帝先用孙穀代替;紧接着又让谢琏上;然后一思考决定还是启用丘禾嘉;最后一拍屁股又以刘宇烈为兵部左侍郎兼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山海关等处地方。 一个辽东巡抚,战时旬月之间连续变更几道任命。好吗? 明军先是用添油战术救援大凌河,被后金逐一吃掉。 九月份终于凑齐一支两三万人的大军,再次增援。 后金佯退,山海关总兵宋伟和遵化总兵吴襄二人都以为有便宜可捡,抢先冲出。 皇太极直接从两翼切入明军阵营,吴三桂他爹见势不妙撒丫子开溜,只损失一百来人;宋伟被出卖惨了,五千车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