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俘,退,愧 (第2/5页)
音传的很远很远,赵云和张辽都隐隐约约的开始听到。 “都说是上阵父子兵,我看赵云将军也是虎父无犬子,令郎能与我交战那么久,又将夏侯惇和于禁逼得那么的狼狈。将来必成大器,又是我之心腹大患呀。” “哈哈哈哈,文远将军过于谬赞了,犬子还未成才,当不得将军如此夸奖。只不过有大势相助,才捡了这个便宜而已。” 张辽冲着赵云一抱拳。 “我等各为其主,如今便不在此做口舌之争,将来战场上相逢,切莫留手,再看看谁是英雄。” 赵云自然也是抱着银枪大方的拱一拱手。 “日后疆场相逢,再向将军讨教武艺。” “告辞!” “不送!” 张辽拨马回到了山坡下面。 赵云则仍然立在这高坡之上,坐在马上看着张辽离去,并不动弹。 张辽往回走,于禁自动的凑到跟前。 “文远将军,想必赵云援兵已至,咱们快些撤离吧。” 张辽能看出来的事情,于禁自然也能看出来。 张辽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赞叹于禁。 正如夏侯惇等人在随县败退之时。众副将都想火烧随县屠个城,给曹司空助助兴。 这一来是干出点成绩,让司空高兴,高兴回去之后能没有惩罚,二来,砍些人头挂在腰间,充当自己的军功。 于禁在随县能够忍住以大局为重,不带那些累赘,已经足够令人敬佩。 而在此时连番受挫,又在这桐柏山被打了一个大伏击,夏侯惇率着重兵都被困在火中,生死不知,这绝对是大大的损失,大大的溃败。 正常人在此时一定心中惶恐不安,害怕曹cao怪罪。张辽携大军在此,而赵统的军队已经没有了战力,赵子龙虽然强大,但也只是孤军一人。 若这个时候鼓动张辽发起进攻,也许能获得不小的斩获。一般的将军,在对曹cao的恐惧之下,再在军功的诱惑之下,一定难以自持。 而于禁仍然能够克制住心中的情绪,以大局为重,如此坚韧不拔,不能不让人敬佩。 想到这里,张辽凑到于禁耳边,开口低声说道。 “咱们要赶快回去。我刚接到军令,还未出发之时,就听说河北袁绍病死邺城……” 张辽话只说到了这里,于禁却忍不住的眼前一亮,千年不变的表情也缓和了一些,长长松了口气。 于禁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表示领了张辽的情。 张辽说这句话,也是看好于禁,他认为,以于禁的这种性格和大局观,将来在曹cao手底下一定会地位越来越高。 张辽虽然不喜欢去搞那些政治上的东西,但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而此时,他告诉于禁,袁绍已死。正是为了宽慰于禁,且提点于禁。 是在告诉于禁,不必为了兵败而担心。 袁绍已死,河北自然大乱,曹cao就要对河北动兵。 一来正是用兵之际,于禁虽然兵败,但他本人没有犯下什么过错,曹cao自然不会杀他。 二来也是给于禁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两人简单交谈之后,纠集士兵冲入山谷之中,开始清点战场。 山谷之中,烟雾弥漫,火焰渐熄,一股烤rou味儿充斥在众人的鼻腔里,让人忍不住作呕。 于禁派出了大量士兵前去翻找。 不是为了寻找还有多少士兵活着,而是要寻找夏侯惇。 而这左右躺在谷底的没有被火烧的面目全非的尸体,大多都变得没有动静。 可能未必死透,但窒息之下,早已失去了意识,而于禁自然没有功夫去救治他们。 无论是死没死透的,只一律当成尸体来看待。 终于寻摸了好久,才在一大堆尸体之间翻出来了夏侯惇。 夏侯惇受人拥戴,身边总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士兵。火焰围绕之下他们舍生忘死,抱在夏侯惇身边,替夏侯惇挡住火焰。 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有效,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可于禁等人将夏侯惇翻来之后,也只能留下一口叹息。 夏侯惇身上虽然没有多少火焰灼烧的痕迹,但是却已经窒息而亡。 而赵云身边,几百骑兵已经呼啸而来,都在一旁等待着赵云发号施令。 赵云却只在马上不动如山,远远的盯着山边的动静。 赵云一边看着,一边和转回来的赵统徐盛闲聊。 赵云的心情非常不错,刚才张辽对于赵统的夸奖也让赵云感到欣慰。 “这一次辛苦你们两个了,这一仗打的不错。” 赵统和徐盛却谦虚地低下了头,又摇了摇头。 “这是大局,对我们有利,他们不敢恋战,才被我们一路追赶而已。厮杀了一路,人困马乏,却并没有取到什么战果。” 虽然两人这样说,但是赵云也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反而继续夸道。 “怎么没有战果?这一场伏击不是打的很好吗?那一把大火我可是在数里之外就看的清清楚楚,想来他们应该损失不小。” 赵云这样一说,赵统愈发的感到惭愧。 “父亲,我们也真的只是凭借着扬州的大胜才耀武扬威而已。这场伏击也根本不是我们打的。若不是孔明先生神机妙算,提前布下伏兵,一把大火将曹兵烧乱,恐怕我们也只能望着桐柏山而叹气了。” 赵统这样一说,愈发的引起了赵云的注意,想不到这么漂亮的一场伏击,居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诸葛亮布下的。 “孔明先生虽然是从政文官,但当时在豫章之时便已经发觉他胸中有兵法韬略。如今这一把火也算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你们两个也不要灰心丧气。打仗从来不是一个对一个的好勇斗狠。凡是从军交战,本来就是这样的,需要各部密切配合。” “可战场之上一片混乱,往往也无法互相沟通,靠的就是互相依据局势判断友军的情况,中间还要夹杂一些运气。孔明先生此次能决胜千里之外,在桐柏山伏击敌军,也是对你们两个人的信任,对你们的作战风格、思考方式有所把握,才做出了这样的配合。” 赵云一同鼓励,让赵统和徐盛心里开心,可两个人咬着牙,还是有一丝不甘。 “这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