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武都雪中埋枯骨 (第1/1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燃文小说“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查找最新章节! 周瑜看出众将心思,道:“诸位无忧,若李奇与关羽封锁三道城门,只留一道城门,则是想要擒拿吾等。他现在留了三道城门,是有意要放我们走。” 众将问道:“都督何以知晓李奇的意图?” 周瑜道:“毕竟,益州大军在荆州与曹cao对峙,李奇也不想长时间在这儿跟我们死瞌。” 周泰道:“那我们就偏在这儿跟他死瞌,看他奈我们如何。” 这家伙天天在城楼上看着李奇与关羽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和士兵却往稀粥里不断的盛水,以求果腹,着实可恨。 周瑜叹道:“城中粮草殆尽,不是我们想死磕,就能有资格跟人家死磕的。” 于是,周瑜整顿军马,从南门而退。 刚出城门时,一支弓箭从阴暗处射向周瑜,正中其下怀。 众将或追击射箭者,或询问周瑜伤势,俱无所获。 周瑜拿起箭矢,方知箭矢没有箭头,只是插了一封信函。 周瑜急拆信函来看,见其上写着:“奇素仰公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想今日背盟助贼,实在令人失望。吾知江东决策在于吴侯,望公瑾善言相劝,勿使曹贼坐大。即便不为吴侯,也想想尊夫人之处境,君不见张济、秦宜之事乎?” 周瑜看完信函,用火烧之,乃下令还军庐江。 江东兵既退,关羽感李奇之恩,邀他至江夏城中共聚。 李奇道:“今当阳战事未休,实不敢久留。他日曹贼退还北方,皇叔、翼德回到江夏之日,再行拜谒。” 关羽送李奇西行三十里方还。 时建安十四年冬,气候苦寒,汉中险山峻岭皆飘洒着鹅毛大雪。 诚所谓“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 郭淮、孙礼带领残军穿梭于山涧,希望能够取道武都郡,往北而行,绕过诸葛亮大军的围追堵截。 武都郡多羌氐人,少汉人。 当年李奇攻打张鲁时,遣赵云绕道武都,从后方攻取阳安关。 汉中平定之后,李奇暂时没有空闲打理武都郡,便将武都郡的汉人悉数迁往汉中,使其在汉中平原屯田。故而武都郡基本上是一个被暂时遗弃了的地区。 郭淮、孙礼部经由武都时,天气逐渐转冷,直至大雪纷飞,士卒饥寒体乏,又屡屡被羌、氐部落袭击sao扰,死者过半。 郭淮令人拔下死者的衣服御寒,并将死者就地掩埋。 到了夜晚,气温骤降,郭淮又令人生火取暖。 至半夜时,忽闻有士卒嚎啕大哭,郭淮便出帐安抚。 那士卒道:“吾兄傍晚时伤重不治,他们竟然……竟然挖出吾兄尸体,烧着吃了。” 郭淮闻言大惊。 虽然郭淮绝非圣母婊,也知道当一个人饿到极限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但是咱们可以吃敌人,绝不能吃自己人啊,否则军中人人自危,必生哗变。 故而,郭淮速将掘尸者擒拿斩杀,并告之众人道:“我们是兄弟,是战友,是那个可以在战场上替你分担敌军压力的人,你们怎么忍心下得去口?虽然前路艰险,但我郭淮保证带你们活着离开这里,回到长安。如果你们不相信郭某的,随时可以离开,但是留在这里的,必须相互扶持,走出这险恶的环境。若再有人心生歹意,休怪我刀下无情。” 至天明时,郭淮召集部属,脸上充满着自信与喜悦,他告诉众人道:“我今天早晨收到消息,西凉侯韩遂已从陇西郡派出援军前来接应咱们。只是他们携带了很多食物和衣服,在山路上行进缓慢,所以,大家想要早一点见到援军,可要加快步伐了。” 众将士听了之后,精神为之一振,阴霾尽去。 孙礼苦笑着低声问郭淮:“你骗他们的吧?” 郭淮道:“如果骗他们,能够让他们活下去,为什么不骗呢?” 与郭淮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当阳城外的李奇大营。 众人听闻江东兵退,喜迎李奇凯旋,点起篝火,杀猪宰羊以示庆贺。 消息传至当阳城中,许褚请军出战,曹cao道:“此乃李奇诱敌之计也,不可轻动。” 其实现在曹cao也不好受的,虽然他破了李奇四路军马:杀马腾、败刘备、策反孙权、逼退诸葛亮,但是李奇也破了他两路军马:败夏侯,退周瑜。 现在唯一还活跃在战场上的就是李奇亲率的江陵部和曹cao亲率的襄阳部。 胜败只在一念之间,故而不得不谨慎行事。 李奇大营中,法正送来诸葛亮的书函。 诸葛亮自责出兵无功,西城得而复失,没有完成此番战略目的,请李奇对自己贬官治罪。又言马超来投,此人英勇无敌,有大将之材,但是其心桀骜,其性鲁莽,不可独当一面。 李奇对此一一作了回复,让诸葛亮对马超量才而用,又言放弃西城,回援汉中乃上上策,就算换了自己也会这么做。所以请诸葛亮不要有心理压力,凡事可遵从自己的意愿而行。 诸葛亮得书大为感动,誓要为李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说周瑜回到江东,向孙权汇报江夏战况。 孙权忧心忡忡的说道:“今江夏未得,又与李奇结怨,他日曹cao退兵北方之后,李奇必来攻伐,如之奈何?” 周瑜道:“愚有上、中、下三策,望吴侯定夺。” 孙权喜道:“公瑾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周瑜道:“一是重新与李奇修好,趁曹cao长安兵败,主力大军又俱在荆州时,攻打合淝。不过我方未必能尽获李奇的信任,故为下策;二是趁着李奇与曹cao相持于当阳,我们即刻从豫章郡出兵,攻打长沙、桂阳等郡。不过从李奇分兵救江夏来说,他同样有余力分兵来救长沙和桂阳,而且战事一开,再无挽回的余地了。故而此乃中策。” 孙权身体前倾,急问:“上策又是如何?” 周瑜道:“派人迁交州刺史,吸纳士燮的力量。此计既不与李奇正面为敌,又能在他的益州大后方埋下一根隐刺,是为上策。”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