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动荡 (第1/1页)
由于在战场上一连串的失利,整个辽东的明军士气都跌入了谷底。 有逃回凤凰城的戍守军士传言:孤山、叆阳堡一带已经出现了建虏游骑。 尽管在朝廷命令下,援辽游击将军张旆率领五千兵马驻守在了清河一带,但依旧无法遏制在辽人心里蔓延的恐惧,各堡各铺已经出现了逃兵。 整个定辽右卫此刻也显得人心惶惶。 赵安骑马行在凤凰城的街道上,四周皆是面露忧色的百姓。 周围小堡内的乡民纷纷逃进了凤凰城,而凤凰城内富裕一些的人家已经拿上行李,拖家带口的准备逃往金州方向,乃至关内。 刚从指挥使衙门出来的赵安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急于揽钱的李大人很痛快的以批发价格处理了仓库内一半的武器装备。 见到李大人的这些动作,赵安心中明白,李威这是准备跑路了,不由得有些感慨: 李大人可真是活得明白,花了不知多少功夫才得来的这个指挥使的位置说不要就不要,换做自己可不一定舍得。 不过李大人的逃跑计划也算是间接帮了赵安的忙,原本赵安正打算想办法将凤凰城城楼上的火炮也搞到手,这下子连钱都不用出了,等李威一走,赵安直接派兵进驻凤凰城就是了。 路过福兴楼时,只见其大门紧闭,已经不复过去的热闹繁华。 赵安在定辽右卫开的的几家酒楼、饭馆大多已经关了门,掌柜、伙计们大多回了安奠,仅仅在凤凰城留了一家,用来赈济灾民。 出了城门,一路直奔安奠。 安奠城门处,一群百姓正围在一起对着三个木像指指点点。 三个木像都是赵安令人特地雕刻,只见中间跪着一个面如恶鬼、梳着丑陋的金钱鼠尾鞭的男人,胸前用漆写了“努尔哈赤”四个大字。 另外的两个雕像则是如同家犬一般的四肢着地,脑袋后面同样拖着鞭子。背上分别刻了李永芳、赵一鹤两个名字,李永芳木像身后还插着横幅,上面由赵安亲自提写诸如“李氏耻辱,汉家败类”、“天下第一jianian”等字样。 赵安之前下达过军令,凡是入城之人,必须要在几人身上唾口唾沫,由军士监督,若是发现神色有变或者不愿遵从者,立刻拿下。 有了这几个木像,一来有助于帮助军民辨别间谍。要知道,早期缺乏重型火炮的建虏攻城能力十分有限,之所以能攻下铁岭、沈阳等坚城,内应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也是赵安对众人的告诫,谁要是不要脸做了汉jianian,那就得被天下人耻骂,后世的子子孙孙也抬不起头来。 入了城,一向热闹的安奠却也显得有些冷清,街道上到处都是披甲持戈的巡逻军士,百姓们干完农活便自觉地回了家。 堡内稍微年长些的百姓已经感受到形势的严峻,上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阵势还是在万历二十年。 城外,安奠旗军训练时的炮声、铳声也变得更加频繁,无一不预示着战争的临近。 刚在马厩拴好马匹,兵房主事徐文龙便立刻走了过来,低声说道: “大人,今日三公子在城外试铳时抓住两个鞑子。” 闻言,赵安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急忙问道: “审问过了没?” 徐文龙摇了摇头: “上了大刑,死活不招,有个已经快不行了。还有个还没动刑,就等您回来。” “看看去。” ———————————————— 东城。 韩老爹夫妇两人正坐在堂上,神色复杂的看着跪着地上的小儿子。 此刻的韩圆已经穿上了一套明军制式的布面铁甲,整个人低头不语。 “逆子,跟你哥一样,全都是逆子。” 韩老爹被小儿子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后者的鼻子骂道。 “从了军也就罢了,不跟着你哥做个铳手,当什么刀牌手。” “跟着你哥,兄弟俩还能有个照应,毕竟你哥还是个总……小旗官。” 说道这里,韩老爹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 韩圆依旧选择了用沉默来应付父亲的“指责”。 “罢了罢了,去吧,哪天要是死在外面,你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他爹,你说得这叫什么话……” 沉默多时的韩母终于忍不住了。 “那也是为国而死,后世人会记得我。” 韩圆抬起头,与父亲对视着。 见到孩子如此的倔强,韩老爹张了张口,刚想说些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留下一句“在这等着”,便转身进了厢房。 不一会儿,韩老爹端着一个木箱走了出来。当着妻儿的面,他缓缓打开箱子。 “这是军里百户才配的甲!” 韩母没有太大的反应,韩圆却是惊得直起了身,上前两步,惊喜地看着箱子里的那套鱼鳞叶罩甲。刚想上手,却被父亲打了下去。 打落儿子的贼手,韩老爹一寸一寸地抚摸着这承载自己昔年荣耀的盔甲,眼里满是不舍。 终于,韩老爹一咬牙阖上木箱,转身将其递给韩圆,有些rou疼地说道: “这甲可比你身上穿的那套好多了,你这崽子胆比爹大,当了个刀牌手。真打起来,穿上爹这甲,多杀几个鞑子。” “你爹我当年跟随赵大人在朝鲜杀倭子,如今你又跟着小赵大人去打鞑子。在我看来,小赵大人的本事可是胜过他爹,不知你小子能不能胜过我,哈哈哈哈。” 韩老爹说着说着,竟大笑起来。 韩圆闻言,眼角闪出泪花,膝盖一弯,重重地跪在了地上,声音有些哽咽: “爹、娘,孩儿不孝,等孩儿平了建虏再回来侍奉二老!” 说罢,韩圆站起身,将木箱推了回去,飞快的跑到家门口,扭头丢下一句: “爹,那套甲给我留着,等我做了百户再穿!” 话音刚落,便没了踪影。 韩老爹放下箱子,抚着胡须,颇有些自豪地对着身后的韩母说道: “不愧是我韩家的种。” 此时的韩母已经泣不成声。 这让韩老爹一下子皱起了眉头: “真乃妇人,遇见个什么事都哭哭啼啼的。” “我本来便是妇人。” “……” ———————————————— 牢房中。 赵安一手揪着被俘鞑子脑门后的小辫,一手挥舞着匕首,狞笑着看向正在瑟瑟发抖的鞑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