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朝鲜(六) (第1/1页)
清晨,城门处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名朝鲜士兵站在那打着哈欠。 三个慌乱的身影忽然映入他们眼帘。 士兵们连忙拔出腰刀,或是拉开弓。 “什么人?” 一名军官喝问道。 三人见刀枪对准了自己,慌忙止步,为首的年轻人哭喊道: “大人,我们都是从大浦里逃来得。” 军官敏锐地捕捉到“逃”这个字,语气变得有些紧张: “出了什么事?” “建奴打进寨子里,到处杀人,我家人也……” 说到伤心处,那人终究是坐在地上哭出了声。 此事非同小可,军官连忙将三人带入城内。 在几人将情况原原本本地告知吕建时,后者也一改风轻云淡的模样,难见地露出了慌色: “建奴有多少人马?” 吕建的眼神有些吓人,那青年人慌乱地回道; “当时天黑,不太看得清。” 问不出有用的信息,吕建只好摆摆手,军官将三人带了出去。 紧接着,吕建又急忙吩咐仆役请留守义州的赵先议事。 等赵先进入府衙之时,只见吕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内来回踱步。 赵先上前时,能清楚的看到吕建额上的汗水。 听完吕建的担忧,赵先沉默了片刻,开口安慰道: “建虏缺乏器械,不善攻城,我等广招军士,备齐滚石擂木,火炮上城,应当可以坚守到援兵到来。” “还请你尽快通知赵将军大军回援。” 现在的义州已经与光海君撕破了脸,等着朝鲜各道的援兵恐怕不太现实,现在唯一的指望便是赵安带出去的一支军队。 “我回去便差人报信,不过还请吕大人务必保守机密,以免人心浮动。” 然而随着接踵而至的几队难民,建奴入寇的消息终究是传开了,义州城内的官员们第一时间来到了府衙拜见吕建。 众人看向台下两名来自东坪里的难民,吕建清了清嗓子,发问道: “建奴到底有多少人?” “小人当时正在山上砍木头,山下突然传来杀声,一看竟是建奴杀来了,小人在山上望得真切,还数了数,大概有三百来个。” 难民一五一时的回答道。 吕建闻言,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又恢复了那幅胸有成竹的模样,看向立在两边的官员们,淡声说道: “诸位可都听到了,建虏不过只有数百人,我义州城内有青壮过万,粮草充足,何惧之有啊?” 见众人认识没有反应,吕建满脸笑意,又重复了一句: “何惧之有啊?诸位。” 众人心里也清楚,光靠三、四百人完全不可能打下义州,至于城外的那些村寨被破也就破了,死些贱民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自己这种栋梁之才还活着,国家就亡不了。 想到这里,众人悬着的心也都落下。 忽然有人站了出来: “城外百姓没有义州坚城作为依靠,敢问诸公,他们又当如何?” “这……” 愣头青的出场一时使得局面冷落下来。 吕建看向那人,见其穿着朴素与他人的锦衣绣袍形成鲜明的对比,脸庞上透露出几分青涩,说话时却显得掷地有声。 同为寒门出身的吕建见他与年轻时的自己有些相似,不由的起了爱才之心,便出声提醒这个还不成熟的后辈: “城外百姓如何安置,诸位大人自有打算,你不必多虑。” 哪知这小子像是没听出吕建话中的警告似的。 “愚以为,当下最稳妥的方法便是将周边百姓全部迁入城中。” 话音刚落,便遭到了怒斥。 “放肆,你以为在座的诸位都是酒囊饭袋,连这都不知吗?” 一名官员终究是忍不住了,平时看这小子沉默寡言的,才将他安排在身边听用,没想到却是如此的目无尊卑。 眼见矛盾愈演愈烈,顾及边上的赵先,吕建还是打了圆场,不过语气变得有些冷淡: “好了,我等自有计较,无须你多言,请你暂时出去吧。” 那愣头青看向赵先,眼神满是希冀,然而后者却始终没有表示,他内心无比失望,愤然离开了府衙。 赵先确实感受到了那道目光,但他实际的官衔毕竟只是一个百户,远没有赵安在众人心中的分量重,况且这是人家朝鲜的家事,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客人,怎么管主人家的事? 谁料那人实在是不撞南山不回头的典范,眼见住在城外的官员贵族们拖家带口的进了义州,他竟然也带了一百多口平民想要入城,双方在城门处爆发了冲突,吕建无奈只好送了些吃食帐篷,让这些人住在城外,而领头的人却是直接进了牢房。 即便如此,吕建却依旧因为态度问题引发了城内贵族、官员们的强烈不满。 而赵安这一路人马却是无比自在,所到之处,当地的朝鲜官员们纷纷献上吃食酒水犒劳大军,而赵安在行军途中又将一部分粮食分给了当地贫民,引得一批青壮加入队伍,赵安正想扩大声势,稍作甄别之后便让他们入了营。 就连萨尔浒之战后被罢官的宣川郡守金应河也加入进来,赵安趁机将新人编为一营交由这位勇将统领。 没过多久,众人便来到了铁山城下,赵安的麾下此时已经有了接近三千人,全军如同往常一般在城下摆开阵势,铁山的官员们轻车熟路地送来了补给。 “再送三百套兵器、盔甲来!” 赵安此时已经不满足于粮草补给,直接是狮子大开口。 “这……” 见那官员有些犹豫,一旁的赵金直接抽出刀,恐吓道: “麻利点,不然我们便攻城了。” 那官员当即吓得直冒冷汗。 现任国君还没表明态度,哪个敢直接动手,即便是明军真的攻城,抵不抵抗还是两说,万一大明皇帝追究起来,自己便是替罪羊,岂不悲惨? 官员回城之后,没过多久便派人送来了赵安所要的兵器、盔甲。 欢快的打劫四天之后,整个平安道已经被赵安搅和的乌烟瘴气,正在赵安快要祸害到平壤城时,又有了新的情况。 赵兴邦又来信了! 信上先是说他抵达汉城之后,受到了光海君的热烈欢迎,即便是他透露了来意之后,光海君虽然有些不满,却也并未发作,近来更是同李倧等人谈起了退位的条件,不过两天来却是没什么进展。 不过赵大人表示他很快会亲自上场,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下,谅他光海君也拖不了多久。 除此以外,赵大人还表示,这其中也定然有赵安的一部分功劳,事成之后,他会为赵安请赏。 靠着弑兄囚母才坐稳王位的光海君当真愿意禅位? 赵安拿着信,心中不禁有些怀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