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朝鲜(八) (第1/1页)
从晌午到傍晚,义州城头上都陷入一片诡异地寂静。 无论明军还是朝鲜兵都屏气凝神,紧张地盯着城外的建虏。 然而,建虏自从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却没了任何动作。 “将军,鞑子怎么没动静了?” 一名明军军官满脸疑惑看向赵先。 赵先此时也在暗自纳闷。 建虏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过他身为现在义州城内明军的最高指挥官,身上担负着替赵安守好义州的职责,自然是需要尽可能地谨慎。 “无论建虏有什么打算,想拿下这义州,须得踏过我等的尸首!” 赵先抬起左手将自己的战盔扶正,右手又将柳叶刀握紧了几分。 身旁的几名家丁闻言,目光也变得坚毅。 “你们去各门传令,所有戍守军士入夜就在这城墙上休息,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城。” “诺。” 几人接到命令,分别快步前往各城门。 夜幕很快降临,各处城墙上都燃起了火堆。 大部分士卒便围在火堆旁歇息,另一部分则依旧警惕着城外,预防鞑子趁机偷袭。 金度此时与养子围坐在火堆旁,手里捏着二两羊rou,一张面饼。 羊是刚宰的,为了应对夜战,赵先特地下的命令,让人吃饱了打仗。 金度先是将饼撕成两块,将羊rou夹在中间,一同串在了刀尖上,放在火堆上烤。 周围的士兵也都有样学样。 待羊rou差不多熟了之后,金度自怀中掏出一个小瓶,里面装的是粗盐。 倒出些在手上,金度先是给周围的兵士、壮丁分了点,随后才是自己同养子。 走南闯北的他自然清楚同他人打好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战时,这里的每一人都可能救他一命。 随后,金度又拉着养子为众人都打了碗羊汤。 众人吃着饼喝着羊汤,腹中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多了些精气。 第一锅羊汤自然是滋味十足,很快便被分光,同一副羊骨,很快便“熬”出了第二锅、第三锅…… 眼见鞑子依旧没有反应,朝鲜的宋虞侯却是有了提议: “赵将军,建虏远道而来,应当是人困马乏,若是此时我军出击,必定会有不小的斩获。” 赵先心里发笑。 “不知宋虞侯可愿领一支骑军出城袭击建虏大营?” “这是自然,如今危难之际,宋某自然也想为国立功,特来向将军请命,领兵出击。” 赵先心里有些惊讶,这宋虞侯平时表现地贪生怕死,没想到现在却有如此担当。 不过赵先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他的建议。 “如今城内战兵不足,当以守为先。宋将军忠肝义胆,我自会向我家大人禀告。” 宋虞侯欲言又止,最终只得向赵先道了谢。 此次围攻义州的鞑军除了阿敏带领的镶蓝旗主力两千余人之外,还有老将费扬古率领的近千镶白旗士卒。 “若不是大汗带走了我镶蓝旗主力,你我早就站在义州的城墙上。” 阿敏看着喧闹的义州城头,有些愤愤不平。 不知怎地,他只要看见那些尼堪享乐,从心底总是会窜出一把无名的怒火。 “无需动怒,安费扬古使人传消息说,他们已经到了地方,想必很快便会领兵归来。” 阿济格却是不急,镶白旗名义上的旗主是杜度,可实际上一直是由“五大臣” 之一的扈尔汉掌控。 扈尔汉死在了萨尔浒,自己过来随便再领些军功,说不准过两年自己便能名正言顺地掌管镶白旗。 “他最好动作快点。” 阿敏冷哼一声。 若不是这费扬古又分走了他现有的一半人马,他早就令人攻城。 城内正军不过一千余人,就算仗着火器,也绝对挡不住他麾下的镶蓝旗健儿。 奈何自己现在只剩下一千多人,保险起见,只能憋屈地待在城下。 “天明去东边的村寨弄些rou食过来。” 对着一边侍候的奴才,阿敏大声命令道。 “喳。” 奴才连忙答应。 出了帐篷急忙使人连夜去抢东西。 何须天明? 对于主子的要求,他向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要让主子在天亮前就吃上rou。 这样他便会夸我好奴才了吧? 奴才是这样想的。 正当阿敏一觉睡醒,吃上新鲜的牛rou之时,自义州出发的信使也终于在百里处遇上了赵安军中的夜不收。 探马立马将他带到了还未启程的大军营中。 “什么?建虏围城!” 当信使将义州被围的消息通报给赵安时,后者大为震惊。 宽奠、镇江未失,辽镇明军主力尚在,努尔哈赤就敢领人打朝鲜,难道就不怕被朝鲜援军黏住,明军趁机反攻? 鞑子还在创业阶段,不可能如此冒险,八旗主力绝对不会轻举妄动,想来围困义州的应当是一支偏师。 义州城高,历来有数千兵马驻守,即便朝鲜兵弱,缺乏攻城能力的鞑子想攻下这里至少也得来个三、四千兵。 不过无论鞑子来了多少,赵安都必须救义州。 因为城内还有两百多明军。 这两百多人都是定辽右卫人,若是赵安真的抛下他们,那这兵也就没法带了。 但光靠这赵安此时手中的人马同建虏野战胜算太低。 必须要求援。 朝鲜援兵如今八成是靠不住,那就只能从自己家里调兵。 传令兵急忙吹号,召集军官们议事。 在赵安将义州被围的消息透露给众人时,他们的反应与赵安如出一辙。 “我等父母妻儿都在城内,还请将军发兵援助,若是建虏破城,义州必将血流成河。” 金洽的发声代表了大多数朝鲜军官的意愿。 “将军,建虏来势汹汹,光凭军中现有兵马,恐怕无力解围,贸然出击,恐怕会将大军置于险境。” 金应河冷静地分析道,不过他这一番话,倒是引得不少朝鲜军官的怒视。 而明军一方则没人说话,他们在乎的只是赵安的将令。 最终还是赵安一锤定音。 “赵金,你亲自去镇江调集兵马。” “诺!” “赵赤。” “属下在!” “你领三百骑兵先行出发,探查义州是否失守并查清建虏兵力,路上尽量避免与敌接战。” “诺!” 三百人虽然人数不多,如果义州未失,这对于城内守军却是一剂强心药。 若是义州丢了,这三百人化整为零,也方便逃离。 “行军时,什长、伍长在前,哨官、队长在后。搀前越后、紧缓不同、稀拥不一、继绝不凑,有其一弊者,全哨重罚,朝鲜军中依如此例。” 赵安重重地拍打木桌,冷声道。 “诺。” 众将齐声。 骑兵出发后,赵安带着大部人马徐徐前进,等待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