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换人 (第1/1页)
周甫被小太监一盆冷水给泼醒了,在场所有官员都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是皇帝想要给周甫难堪,还是真的想要救周甫。 “阿贞!我的阿贞!”悠悠转醒的周甫嘴里小声念叨。 “周尚书念叨谁呢?”挨得近的一个官员听到声音,悄悄问旁边的人。 “估计是他孙女吧!”那人说道。 周甫像是才看清楚,自己身在奉天殿,连忙跪在地上,向皇帝告罪:“臣……殿前失仪!请圣上责罚!” 没等皇帝开口,杨舒就开口说道:“父皇,周尚书是忧心自己的孙女,如今周家姑娘还生死不明……” “哎呦,四皇子这是在关心未来的妻子和岳丈!”有官员小声说道。 另一个官员附和:“未婚妻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四皇子心里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 “喂,你不知道吗?前段时间街上流传,说周家大小姐实际上心悦之人是新晋的探花郎……” “这街头传言怎么能信?” 官员嗡嗡的议论声传进了周甫的耳朵里,他痛哭出声:“我的孙女不是那样的人,她乖巧孝顺,定是有人在诋毁她!” 杨舒对低声议论的官员说道:“事实胜于雄辩!周家大小姐如今为了救祖母摔下悬崖,难道不能说明这位姑娘纯善仁孝,人品贵重吗?” 他指着那帮官员,质问道,“你们怎么忍心在周尚书面前,说这些扎心窝子的话?” 刚刚说话的官员缩着脖子,捂住嘴不敢再吱声。 “父皇!如周家大小姐这般的好女子,应当作为女子的典范,我提议,将其孝行公之于众,再追封她为县主!”杨舒拱手向皇帝行礼。 “使不得!使不得!我的孙女何德何能!万万使不得!”周甫跪在地上,颤巍巍地摆手。 皇帝面无表情,依旧坐在那里像是老僧入定一般。 朝堂里除了周甫的哽咽声,再没有其他声音。 “确定死了才能追封!不是还没找到吗?说不定还活着!”皇帝平静说道。 杨舒一愣,看了看低着头的周甫,可惜他只看到周甫的后脑勺。 他还想再说什么,就看到皇帝挥了挥手。 孟方立刻拉长声音唱道:“散朝!” 朝堂里的官员纷纷下跪,三呼万岁。 皇帝起身大步离开了奉天殿,孟方并没有追在后面,而是对下面就要离去的傅太师说道: “傅老,您留步!” 孟方笑着说道:“圣上请您去东煖阁议事!” 傅太师向孟方拱手:“多谢孟公公!” “傅老您客气!”孟方脸上笑出了褶子。 周甫在下属的搀扶下,出了奉天殿,杨舒一头雾水,他只觉得今日皇帝的态度很是奇怪。 皇帝的心思向来让人猜不透,杨舒也不确定皇帝对周家的事到底在不在意。 自己虽然也膈应周心贞,但是这个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有情有义,必须出言维护…… 出了奉天殿,杨舒心情莫名烦躁,此时此刻他也不想再做戏,脚步匆匆地上了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三皇子杨昭和几位官员同行,走到了宫门口,他幽幽叹了一口气,对工部尚书宋渤说道:“本来指望今日早朝,就能议出解决山西大旱的方法,没想到都被周尚书给打乱了!” “依我看,周尚书就是装的,若是真伤心,也不会等到那个时候晕倒,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宋渤无奈摇头:“就连圣上的注意力也被转移了,周甫简直就是不分轻重缓急,山西的百姓已经等不起了!” “朝中那么多官员尸位素餐,耳朵竖起来只愿意听街头的流言八卦,而枉顾民生大计,只觉得事不关己!”卫利年忿忿说道,“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真不知道圣上是怎么……” 宋渤连忙捂住卫利年的嘴,压低声音说道:“卫尚书,慎言!” 卫利年移开宋渤的手,恨恨地跺脚。 此时宫门口只有他们三人在说话,眼看几人就要上马车,一个小太监追到了杨昭的身后,对杨昭说道:“殿下,圣上召您去乾清宫议事!” 杨昭停下了脚步,另外两人也回头看向小太监。 小太监又向卫利年和宋渤拱手说道:“圣上也叫了两位尚书大人同去!” “哦?”宋渤抚须,连忙和卫利年一起,跟在杨昭后面去了乾清宫。 一路上几人都满面春风,看来皇帝并没有忘了正事,想来召回他们,八成就是为了山西的旱灾。 皇帝刚进入东煖阁,就有小太监上了茶水,傅太师坐在鼓凳上,喝了一口茶,就听到皇帝问道: “老师,依您看,朝中可有人,能接替周甫?” 傅太师像是早有预料,想了想说道:“吏部的两个侍郎,左侍郎是他的门生,才能还是有一些的,只是若是换了他,换汤不换药!还有一个右侍郎是破例提拔,上任才两年,资历尚浅。” 皇帝将茶杯放下说道:“那就从地方选调!” “老臣这里倒是有个人选!”傅太师说道。 “老师请讲!”皇帝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扬州知府任青泉,他在任十几年,政绩斐然,兢兢业业,历年来考绩都是优!”傅太师说道。 “任青泉!”皇帝念道。 “此人刚正不阿,霁月风光,这些年将扬州治理得极好……”傅太师刚要详说,就被皇帝抬手制止了: “扬州李氏作恶多年,他都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将违法乱纪之人一网打尽,这人能力还待商榷!” 傅太师默默翻了个白眼,若不是皇帝宠信代王,而之前顺嫔还是顺贵妃,若是任青泉公然挑战贵妃娘娘和当朝王爷,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任青泉能在夹缝中生存至今,已是不易! “圣上,他前些日子不是已经将李氏一族的案卷,送到您的御案上了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您给任青泉一次机会,臣敢为此人担保!”傅太师笑着说道。 “那好吧!朕看在老师的面子上,让他试一试!只是朝廷的烂疮不小,只怕他要费好一番功夫!”皇帝说道。 傅太师:“不破不立!任青泉要是真有能耐,肯定会下决心整顿吏治,您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将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清除出朝堂!” 三皇子杨昭和两位尚书进了东煖阁,皇帝和傅太师止住了话头,让内侍搬来凳子,几人开始商讨山西的事务。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