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五陵春(修) (第2/2页)
味道须重,否则不易入味,酱头只是搭配之用。这南方的水面,宽只一分,薄如篾片,入口无甚劲道,但胜在入味,因此南方水面的汤底大多清淡,若想让面的味道比较丰富的话,就需在浇头上面动心思,所以南方的浇头花样繁多,甚至还搭配咸菜。得亏鞠弓、靖萃都是南方人,要不然,这水面真不是一两天能掌握窍门的。晏兄若是觉着不顶饿,还有这竹筒饭可以食用。” 众人刚才就看到伙计端上来放到桌子中间的竹筒子,不知道是什么,都忙着吃面,一时没顾得上问。只见陈十一拿起搁在竹筒旁边的刀片,割开捆着的麻绳,又沿着竹筒上的缝隙,撬开了盖子,拆开裹着米饭的荷叶,顿时满室飘香。 “这是……?”晏辉祖咽着唾沫问道。 “竹筒荷叶饭。糯米裹了香料、猪油、大火蒸出来的。尝尝看。” “嗯,好吃!里面没有rou,却比有rou还好吃!” 众人赞口不绝。 魏王摇着扇子,有点意外的说道:“可以啊,陈十一,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原以为你要雇个厨子呢,没想到,居然亲自上手,你厉害!” “都是跟着我娘学的……” “那……这每人面前一小碗汤不汤、水不水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这就是喝的,是面汤。” “你就给客人喝面汤呀?厨房熬个汤也不难呀。” “不是难不难,而是这是南方地道的吃法,原汤化原食。而且,有头道饺子二道面的说法。” “怎么讲?” “在南方,这汤汁给客人化食,饺子的要用第一道汤水,否则饺子煮的多了,水就会厚,入口会涩,味道不好;这面条呢,要用下面的第二道汤水,否则清汤寡水的,不易消食。以上若是做不到,店家是要跟客人打招呼的。” 李三甲听得摇头晃脑,直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面汤,竟还有这么多讲究。妙,实在是妙!” 徐良在一旁打趣道:“咱们这新认的兄弟,可谓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也不知将来哪家的闺女,能有这好福气,嫁给我们十一贤弟啊。” 没得少年开口答话,李三甲已是“刷”的一声展开扇子,在胸前轻摇了几下,意味深长的看着陈十一,笑道:“这就不用我们cao心了,如我所料不差,陈贤弟已是心中有人了。” 少年大惊,赶忙分辩道:“哪有……没有的事……” 众人都来了兴趣,纷纷向李三甲追问道,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李三甲小啜了口面汤,再次卖足了关子,方才说道:“这店名,懒回顾,出自哪里?元稹的《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前面两句是什么,还用我多说么?” 众人恍然大悟,就连晏辉祖都拉着坐在他旁边的傅雪岩让给解释了半天,然后望着少年,发出会心的笑声。 陈十一臊的面红耳赤,直道去楼下招呼客人,狗撵兔子似的跑了。 …… 一连三天,陈十一都在招待被魏王等人呼朋唤友、叫来捧场的勋贵子弟,也不知他们整天哪那么多闲工夫。直到司正大人和雨公公闻讯大驾光临,魏王这才不见了踪影。 这日,正是七月初一,几乎很少有百姓晚上在外面吃饭,都早早的回了家,夜市上也是行人寥寥。 陈十一打发了鞠弓、靖萃早点回去休息,店里就剩下自己和十二,打算等记完当日的流水,就熄了灶头,上门板打烊了。这些日子,白天要去衙门点卯当值,下晚回到铺子里帮忙,别说没能好好修习功法,连个大致的准备工作都没捞到时间做呢。 好在这几日生意已趋于平稳,回头再雇个帮佣,基本上就能将自己给摘出来,好好忙正经事了。 少年正暗自思忖着,却听得进店的脚步声响起。 陈十一没抬头,正打算招呼一声“打烊了”,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 “懒回顾!是面馆哎!” “可是咱们身上没什么钱了,好像吃不起了……” “要不你再去化个缘,顺便帮我化个红烧牛rou面,鳝鱼面也成。” “啊?罪过,罪过……” “啊什么,化缘不是和尚的本分么,有什么好罪过的?” “你见过有哪个和尚化缘,会要rou吃的,还指明了,尽吃好的……” “你去不去?” “不去!” “不去打死!”少女恶狠狠的说道,随即又唉声叹气:“咱们兜里没钱了,不去就真要饿肚子了。” “还不是你又去赌,把最后一点饭钱都输光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先前手气好的时候,你不也喊着师姐多赢点?那时候你的佛祖在哪里?”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闭嘴,再念打死!” 陈十一站起身来,走到一大一小盯着柜台后面菜单牌子看的两个人身后,轻声说道:“要不鳝鱼和牛rou做成热菜,搭配阳春面,再来一管竹筒荷叶饭,小师傅就吃素面吧。” 少女回过头,刚想说“自己没钱,能不能赊账,再不行掌柜的收不收小和尚、可以把小和尚押给你”之类的话,却见一个戴面具的少年正微笑着站在后面,个子都比自己高了,旁边还蹲着一只漂亮的不像话的猴子,顿时眉开眼笑起来,杏核般的眼睛弯的像月牙一样,忙不及的点头应道:“好的呀,好的呀!” 脸颊上两个俏皮的酒窝甜甜的,陈十一开心的招呼少女和小和尚坐下来,自己往后厨走去,心里美滋滋的:果然,七月是个好时节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