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_140.三切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三切分 (第3/4页)

里“恋人未满”的定义。

    人老啦。

    什么干柴遇烈火之类的……

    搞不动了。

    真正的爱情就是那几十年如一日连绵不绝、静水流深的关怀与陪伴。

    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

    老啦,牙口不好,嚼不动太硬的东西,喝不了太烈的酒,更吃不了太多甜的。

    恰恰相反,这种粗茶淡饭却蕴藏心意的风格……

    他很喜欢。

    真的很喜欢。

    因为,这就是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

    轨道铺设完毕。

    “许导,来看角度啦。”

    随着李平东的话,许鑫赶紧走了过去。

    见角度没问题,刚好山在“三分之二”后,点点头:

    “没问题。”

    说完,抬头看向了周杰仑和杨蜜:

    “刚才那个速度去走,不紧不慢的来,想聊什么聊什么。反正是试拍,好与不好咱们都收工去下一个取景地,好吧?”

    “OK。”

    杨蜜应了一声,而周杰仑也摆出了个OK的手势。

    于是,许鑫点点头,站在滑轨旁边,盯着摄影机上面的数字屏幕喊道:

    “来,三,二,一,走……”

    画面开始移动。

    俩人开始步行。

    杨蜜第一个开口:

    “咱俩聊点什么?”

    “呃……随便啊。”

    “那总要说点什么吧?”

    “要说什么?”

    “就说点什么呗。”

    “可说什么呢?”

    “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

    “那也要说些什么呀。”

    “咱俩……在绕圈子吗?”

    “好像是在绕圈子吧?”

    “感觉好奇怪喔。”

    “所以才要说点什么吧?……诶你看看我眼睛还肿么?”

    话音落,光影自脚尖蔓延到了上半身。

    恰好,周杰仑转身。

    二人对视。

    看了两眼后,周杰仑摇摇头,一声轻笑:

    “不肿了喔~”

    “不肿了就行,不然眼睛跟你一样小可就难受了。”

    “……哈。”

    周杰仑脸上又出现了笑容:

    “拜托,我是单眼皮,你不要听他乱讲了好不好。我眼睛只是看起来小,其实不小的。”

    “诶,一会儿带我们去哪吃早餐?”

    “就在这附近,码头那边。”

    随手一指远方:

    “渔船回归了喔,有好多新鲜的海产,味道很棒喔~”

    “咕嘟~”

    女孩咽了口口水:

    “好饿……”

    话音落,摄影机定格。

    俩人走出了镜头。

    “OK。”

    许鑫喊了一声,然后都不用他说,杨蜜和周杰仑,包括旁边站着的人都挤在了摄影机的数字屏幕前,想要看看拍的什么样。

    所有人挤在一处,李平东直接调出了刚才拍摄的画面。

    人群最前面的许鑫眯起了眼睛。

    “三,二,一,走~”

    随着自己的声音响起,画面开始缓缓移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画面结束。

    许鑫颇为感叹的来了一句:

    “李老师,真厉害啊……”

    “哈哈哈~许导,你也不错哦,这段拍的很棒。镜头感很好~!”

    李平东一脸笑意。

    可其他人却都忍不住互相看了看……

    包括周杰仑和杨蜜……

    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这段……不就是走路,移动拍摄吗?

    演员一边说话一边走,还有啥?

    拍啥了?

    这俩人……就这么互相夸对方?

    虽然镜头看起来还挺舒服的。

    但也瞧不见什么特别的啊……

    这是很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而许鑫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或者说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去解释。

    导演的首要职能,是给观众诠释好故事。

    告诉大家我拍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或者说把一个故事从剧本文字呈现到屏幕上。

    这是首先要做的。

    而做到了这一点之后,再去表达一些东西,或者利用镜头语言之类的……那是导演个人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的“风格”。

    而很多观众追求的艺术鉴赏也不是什么去看导演拍摄的,他们看的是故事,是画面,是演技这些。

    故事是否清晰明了,画面是否看起来舒服,演员的演技看起来是否自然。

    他们追求的是这些。

    而许鑫做到了么?

    做到了。

    高山、大海、林荫路。

    这些画面通过二人那不紧不慢的步伐,以及缓慢平移的镜头,已经呈现给观众了。所以他们才会感觉这段看着还不错。

    可要说去解构导演的镜头语言,或者是干嘛的……其实没必要,也谈不上。

    第一是艺术鉴赏水平的高低。

    第二就是……电影画面每一分每一秒的在前进。除非是刻意来抠细节的影评人,或者是被导演的某一个画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饱含特定情感的印象。

    否则,就这种风景、人物、对话、剧情的设定,观众的第一印象永远都是“舒服不舒服”或者“看起来美与不美”这么简单直接而已。

    不是说观众没有艺术鉴赏水平,而是说……

    电影市场里百分之99的观众,看电影最开始的关注都是这一点。

    或许在二刷、三刷时,他们才会细心的留意一些东西,比如解析镜头语言,演技,或者是里面的某个彩蛋之类的。

    但在观众心里,同样也有一个泾渭分明的分割线,就是哪些电影值得多刷,而哪些电影看完就忘。

    就是这么简单。

    值得多刷的电影,一定是某种电影本身通过一些你看得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