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1.说变就变 (第2/3页)
家说一下后续的拍摄计划。「 很简短的说完情况,许鑫落座,李海平开始跟演员们沟通。 这些人都是了。 看一个剧组专业不专业,其实从拍摄计划就能得见一二。 而李海平的业务水平自然也不用说,从时间安排,到拍摄安排,把整个要在横店取的景,包括后续要去大连、旅顺取的景都说完之后,时间也过了差不多半小时左右。 条理清楚,事无巨细。 等他说完落座后,许鑫这才重新站了起来∶ 说到这,他指了指自己: 说完,他点点头∶ 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客套或者推诿。 许鑫给所有演员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只有一个; 「简洁、高效。「 干净利落的一塌糊涂。 这时候不是套交情的时候,作为一个青年导演……或者说当年从核心小组下来开始接管一应事宜的时候,一个团队从陌生、审视到熟悉、认可的过程他已经走过了一遍。 归根结底,还是看能力。 你要是能力强,你说的话就管用。 要是个没能力的草包,你就算天天请人吃饭把酒言欢,别人也真不见得瞧得起你。 这些人又不是什么初丁,几句话下来就能抛头颅洒热血的。 自己要搞个跟打鸡血一样,反倒显得心虚。 在剧组,导演和演员怎么相处好,其实就一句话总结∶ 「各司其职,拉开距离。「 不见得要特别亲,特别亲会没有权威性。 也不能不亲,那样会显得疏远。 所以,凡事以实际出发,对事不对人,那么在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之前,就一定能拿捏住这些人。 这样就够了。 …… 当晚,一片安静。 许鑫的话已经挑明了,从现在开始进入拍摄状态,所以任何外界的事情过来影响他,都可能招致一场不快。 接着,早上8点,所有演员和剧组成员就分别登上了各自的车,很低调的朝着影视城走去。 城隍庙这会儿还没什么人,大概不到9点的时候,李平东已经开始分发「乖乖「。 对于这种习俗,郭正义他们倒不怎么稀奇。 港台人在这方面的迷信程度,内地确实比不上。 连零食都能当贡品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在他们超长的职业生涯里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也见过,听说过。 反倒是剧组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倒觉得新鲜。 摆弄着膨化球,有人还挺好奇这里面什么味道的。 许鑫呢,拿着笔,看着这外包装上的想了想,写到∶ 写完,他捏着这包乖乖等在一旁。 而其他人写完后,就开始把自己手里的放到供桌的金托盘上面。 想吃一会儿去问李平东要,这是给城隍爷的。 从剧组到演员,所有人都摆完后,作为导演,许鑫把自己手里这包乖乖放到了最上面。 接着,他看了一眼供桌上摆放的猪头,苹果后,站在了放着红纸的供桌前。 供桌上有个小金碗,里面有一张折叠的黄纸。 这就是从西安的城隍庙里请过来的香裱。 意思呢,跟介绍信差不多。 里面写的是来自城隍爷的通知,说正式一点呢,大概就是。 有了这介绍信,本地城隍收到了,自然就会按照上头的命令保佑《风声》剧组平平安安。 接着就是香炉,酒杯,酒杯里面倒满了讨吉利的酒。 倒不是说因为西凤就是陕西酒才买,而是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吉利。 也是讨彩头用的。 不然要是用什么或者这种也不好听,不吉利。 看到这酒,许鑫心说这可比《秘密》那拜机神隆重多了。 想着,他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 见大家也都在望着自己后,他又转过了身。 「《风声》剧组,开业大吉!「的横幅下面,是一台蒙着红布的摄影机。 那就开始吧。 他拿出了伙计,点燃了金碗里的香裱。 很快,香裱在青烟徐徐中化作了灰烬。 他接着抽出了三根香点燃,贴在额头上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把清香插在香炉上,然后退到了一边。 接着是李海平、李平东,郭正义、纪健民等各个剧组部门的代表。 他们插完之后,跟着剧组过来的主演们开始上香。 陆陆续续都上完了后,许鑫忽然看到刘一菲在那犹豫…… 心思一转就知道了她在犹豫什么,喊了一声 「……「 刘一菲的眼眸瞬间投了过来。 耳边回荡着他的催促。 她心里没来由的一暖,甚至鼻子有些发酸。 不过还是压下了这些情绪,藏在心底,在最后一个上前,恭恭敬的上了三炷香。 至此,所有演员上香完毕,许鑫亲自来到了摄影机前,把手放到了红布上面∶ 他一把抽下了红布,露出了里面的摄影机 「哗啦啦啦啦……「 掌声中,香炉里插满了的黄香散发着青烟徐徐上天,逐不可见。 --- 开机仪式结束,大家合影。 接着剧组开始转场。 明清旧居的一处二层阁楼前,许鑫拿着对讲机,指着楼梯对张函予和梁冰凝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