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梦中世界,大历三年!  (第1/1页)
    梦境世界。    大魏风雨飘摇。    自二十年前宝应帝驾崩,大魏时局迅速崩坏。    宝应。    广德。    永泰。    短短数年,巍峨龙椅上接连变换三任帝王。    及至永泰十一年中,永泰帝驾崩,年仅十岁的小皇帝酆植登上皇座,改元大历。    酆植年幼,无甚威望。    大魏的形势自此愈发严峻。    狼烟四起。    烽火遍地。    各路诸侯愈发猖獗,群雄割据局面彻底形成。    一转眼。    已是大历三年六月。    这一日。    南流城外,一处瀑布下。    陈一平人在瀑布中,两肩挑银河,运刀自如,正在修炼刀法。    瀑布外。    ‘金甲狮王’许泰陪同‘鸳鸯刀’周彪到来。    三合镖局的摊子越铺越大,前些年还仅限二府三州之地,甚至险些都站不稳。    但是自从快活林兴旺起来后,三合镖局迅速起死回生,跟着发达起来。    从二府三州到镖行十府。    再到如今以齐昌府封川城、杜陵府南流城、义昌府檀溪城为三大中心,三合镖局的生意已经遍布大半个魏国,愈发兴隆。    在这个过程中,三合镖局已经很难再被周彪上上下下的把控。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三合镖局目前也有这样的苗头。    于是周彪听从陈一平的建议,每一两年就在各处转一圈,视察也好,敲打也好,总之三合镖局的人心不能散、招牌不能坏。    这次周彪过来,就是视察途中路过杜陵府,来见一见老友许泰的同时,再看看自己的大儿子。    周彪、许泰并立。    许泰看着远处瀑布下的那道身影,口中赞叹道:“大胜这些年真是成材了。往年学文,近年习武,如今在经营、武略方面,早就超过你我。南流城这边表面上都是我在管,但我只是效仿快活林那边的模式照猫画虎而已。倒是大胜这边,又是建农场,又是建造藏经阁,又是练新军,一举一动、一计一策,都颇有章法。”    许泰对陈一平多是盛赞。    “大胜这些年变化确实挺大。”    周彪听的高兴,乐意多听这些话,就催促道:“许兄,快给我仔细说说。”    许泰见状也是一笑,当即就道:“农场这件事其实就算你不问,大胜过段时间也准备回去亲自给你汇报。他三年前回来南流城,我本意是想要让他负责南流快活林的诸项事宜,不过被他推了,倒是将精力放在农事上。又是招人、收拢难民,又是买地、新建水利,在南边的葫芦谷中建造一座座农场。我曾去过多次,只知道大胜在那农场中革新了许多技术,涉及到育种、工具、肥料等方方面面。今年六千亩农场预计收成是36000石,平均每亩收稻谷6石,是南流城其他上熟之田的两倍,普通稻田的三倍。”    提起农场,许泰也不禁赞叹。    三年前,他本以为陈一平只是不忍难民流离失所,才购买农田给难民一个活计,他还让三合镖局在杜陵府内外四处宣传‘九命郎君’仁心仁德的名声。    但没想到,这样一件发光发热的善事,居然也被陈一平折腾出名堂来。    其实去年农场的亩产就已经不俗,能有四石多。    今年农场规模更大,亩产更多,同时三黄鸡、生猪、山羊、水产的养殖也都走上正轨。陈一平已经写就厚厚一摞的农场经营手册,只等今年丰收后就让三合镖局在各处买地新建农场,特别是南边,推行开来。    乱世当积粮。    只要将农场经营起来,三合镖局就是手上有粮心底不慌,不论是往外卖,还是存下来,都能让三合镖局更加稳固,基本盘更稳。    这一边。    “亩产6石!”    周彪一时瞠目,继而大笑开颜,口中大赞:“好!好啊!”    他虽曾是武夫,但这些年把控三合镖局,对时事也有了解,知道乱世已经到来,清楚粮食的珍贵。    六千亩农场。    年产粮3.6万石。    魏制,一石稻米约为144斤。    即使三合镖局都是武夫,饭量极大,按照平均每人每天四斤稻米计算,也足够一万人吃上三个月。    再建造几个同等规模的农场,单凭农场产出,蓄养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精兵都能自给自足。    “亩产六石!”    “这个消息可得藏好,一旦泄露出去,怕是惹人注目。”    周彪高兴过后又提醒道。    “周兄放心。”    “大胜都已经想到。”    “那三千亩农场位于一处葫芦口,易守难攻。大胜正在出入口编练新军,保管传不出消息。”    许泰解释道。    其实三合镖局在保密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早在多年前,三合镖局就有香水、香皂、水泥、烈酒、白糖、玻璃等等拳头产业,至今配方跟制作工艺都没泄露出去。    其中甚至还包括三合镖局名震天下的‘火枪’与‘雷震子’。    这方面经验丰富。    现如今,只是又多一项而已。    周彪多关心一句,也只是因为这处农场不在封川城。    不过陈一平跟许泰都有防范。    而且南流城这边,值得保密的还不止农场,还有一处藏经阁。    “‘藏经阁’分为文武二库,‘文库’保罗万象,上含天文,下含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但凡想读书的,都可以遵循规矩借书、看书,不收分文。”    “‘武库’则是收录众多武功秘籍。大胜通过各种渠道,近年来陆续得来二百多门秘籍,全都分门别类收藏起来,镖局中、新军中立下功劳的就可以进去观看,挑选一二修习。各路江湖高手也有慕名而来的。”    “‘藏经阁’现有藏书万卷,大胜常常在里面一待就是六七天,不少人都称赞他文武双全,是宰相之才。”    藏经阁。    这是一座宝库。    天底下财富易变,唯知识永恒。    陈一平建立它,一是为了吸引一众文武人才,二来则是为了自己。    他主修一门《十三象功》,却不是一天到晚都在修行。闲暇时多看看书,多点思考,对各路武学多点研究,这都是极好的。    再有。    他每每回归现实,只要往‘藏经阁’的单人阅览室里一钻,装作嗜书成瘾,也能省去许多无端猜测。    一举多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