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风凉话 (第1/2页)
最新网址:祖庙内。 满朝的文武百官并未散去。 所以当李济民拎着一个黄巾包袱走进祖庙之时,近乎百双眼睛皆是朝他这边望来。 那些目光之中有猜忌,有狐疑,有忌惮,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太子一党的讥讽。 一个已经确定要被“流放”京城,远离权力中枢的王爷,哪怕体内流淌着的是最纯正的大梁皇室血脉,那他也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一旦等到太子殿下登基大宝,说不定就会一纸诏书将其调遣至漠北之地。 而他也会顶着个亲王的头衔在那里孤独终老,凄凉至死。 高庭芳跟随在其身后,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置之不顾。 他是在御马道上迎上秦王李济民的,当时就他孤身一人正朝祖庙这边走来,在他身边并未见到太子的身影。 而他却从这位秦王殿下手上的那个黄巾包袱上嗅到了浓郁的血腥气。 就在他正思忖如何开口询问之时,迎面走来的李济民已经率先开头问道:“是父皇派你前来的?” 身为禁军统领的高庭芳点点头,应道:“皇帝陛下担心您与太子殿下的安危,所以派末将过来看看。” 李济民闻言轻“哦”一声,继而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跟我一起回去面见父皇吧。” 然后他就再没有给过这位禁军统领说话的机会,一步将其越过,然后拎着那个包袱朝祖庙走去。 高庭芳见此只得转身快步跟上。 所以这才有了先前李济民重新踏进祖庙,而高庭芳跟随其后的一幕。 李汤看向重新走进祖庙的李济民,神情复杂。 不知为何,明明后者离开尚且不足半日的光景,但却仿佛变了一个人般,让他觉得极为陌生。 甚至让他怀疑如今站在他面前的究竟还是不是那个温良恭俭的秦王。 “父皇。”李济民将手中的黄巾包裹放在地上,沉声喊道。 “济民,你去而复返,可有重要之事?”李汤问道。 出乎在场所有朝臣的意料,李济民在听到这声询问后并没有出声,而是选择了沉默。 “济民?”李汤神色如常地再次开口道。 “秦王殿下,皇帝陛下在问你话呢。”站在他身后的高庭芳以灵力裹挟着声音对他提醒道。 李济民仿佛大梦初醒般,那双低垂的眼眸之中终于浮现出一抹神采。 然后他抬眸看向不远处的那道明黄之色,仿若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般躬身喊道:“儿臣恳请父皇免去李雍和东宫太子之位!” “大胆!”站在两旁的朝臣中在听到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语后已经有人厉声呵斥道。 李济民闻声望去,当他看清礼部尚书那张通红的脸庞的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噙起一抹讽笑。 随着礼部尚书率先发声,属于太子一党的众多朝臣也开始了“声援”,一时间整座祖庙内争吵得沸沸扬扬。 但是他们似乎都忘了祭台上那位居高临下开口便是金科玉律的九五至尊。 “住口!”李汤的目光在台下每位朝臣的嘴脸上扫过,然后嗓音威严地喝道。 声音不大,但却瞬间就盖过了宛若蒸腾沸水般的激烈争吵声。 而身为这场“闹剧”始作俑者的李济民,除了最开始的那句“滑天下之大稽”的言语后,自始至终都再没有反驳辩解过半句。 至于高庭芳,因为他站在李济民的身后,所以也是被诸多的朝臣以恶言多加“照顾”了一番。 不过他对于那些声音充耳不闻,此时的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身前之人手中的黄巾包袱上。 穆然间他瞪大了双眼,那面坚毅的脸庞上充斥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因为他见到殷红的鲜血将黄巾浸透,然后滴落在了地面上。 他确信自己没有看错,那确实是鲜血。 “济民,你知不知道你究竟说了什么?”李汤注视着李济民,问道。 随着李汤的声音响起,原本哗然大作的众朝臣纷纷噤若寒蝉,大气都不喘一下。 “儿臣清楚。”李济民不卑不亢地回道。 “那你又知不知道你说出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李汤继续问道。 他不明白为何李济民前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生出这番大的变故。 “儿臣明白。”李济民嗓音平静地说道。 “既然你知道,那朕要责罚你你可有怨言?”李汤神情严肃地斥问道。 “儿臣毫无怨言。”李济民淡淡说道。 “既然如此,来人,将李济民打入天牢,严加看管!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见他!”李汤拂袖一挥,命令道。 高庭芳闻言刚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