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太安城中的他们 (第1/3页)
神庭第二百六十三章太安城中的他们太安城。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整座太安城就变了天。 太子李雍和起兵谋逆,欲要行弑君杀弟之事,被皇子李济民斩杀于玄武门前。 这是不久前从那座巍峨恢宏的皇城中传出来的消息。 大梁储君消失不见,作为大梁皇室一国之君的李汤总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这道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就在太安城的街头小巷中引起了滔天巨浪。 有人说身为储君的李雍和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然已经坐稳了东宫之位,那只要再熬几年等到当今的陛下退位,那他就可以顺利登基大宝,届时只是一个被分封出京城的亲王,根本就不足为惧。 也有人说觉得此事很有蹊跷,身为太子的李雍和又不是傻子,皇位明明已经唾手可得,又为何行这种人神共愤之事? 甚至在这座天下首善之城的太安城中还有这样的流传,“太子李雍和是被李济民兵变杀害于玄武门前”。 不过这则传言很快就被人鄙夷唾弃,犹如石沉大海看似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秦王李济民的性情为人整座太安城的百姓皆是有目共睹,虽说先前传出他被分封离京的消息,大半太安城的百姓纷纷表示不敢相信此事。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今陛下的三位皇子中,除去已经起兵以下犯上的皇子李景凉外,二皇子李济民无疑是最合适坐龙椅的人。 至于太子李雍和,无非是占了身为嫡长子的便宜。 不过眼下既然他自寻死路,梁国百姓自然乐见其成,甚至曾有人当中调侃已死的李雍和是自作自受。 虽然李济民如今已经正式辅佐当今陛下处理朝中事务,但那座金碧辉煌的东宫始终是空荡荡的。 虽然朝中也有大臣进言“既然秦王殿下已经处理政务,那理该入主东宫,否则在天下人看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身为当事人的李济民却始终没有松口,每每谈及此事他都是笑而不语。 所以秦王府一直还是那座秦王府,而太子府随着李雍和的身死已经是树倒猢狲散,早已经面目全非。 自从李雍和死后,原本的太子一党分崩离析,朝中大臣皆是见风使舵改弦更张,转投到了秦王李济民的麾下。 那座原本门可罗雀的秦王府如今也朝中官员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但除了最早跟随在李济民身边的兵刑两部朝臣之外,李济民从未再让任何一人踏入过秦王府的那座梧桐院。 每每待客李济民也只会安排在前堂。 当然,除兵刑两部的官员外,还有一介布衣能够自由进出梧桐院。 秦王府的人称呼他为房先生。 一个尚且不足而立之年的年轻书生。 秦王府,梧桐院内。 如今已经站在权力巅峰的李济民只身一人站在了梧桐树下。 “殿下,房先生来了。”一身轻便甲胄的秦鸾走到他身后,恭敬地说道。 李济民闻声点点头,摆摆手,示意道:“让他进来。” 随着秦鸾的离去,很快就有一道青袍人影踱步走进了院中。 “见过秦王殿下。”身形依旧那般单薄的房玄策躬身行礼道。 身着锦衣腰饰玉佩的李济民将其搀扶起身,笑吟吟地说道:“玄策,我之前就说过你我之间可免除这般繁文缛节。” 直起身来的房玄策闻言淡淡一笑。 古往今来就不曾有听说过可以免行君臣之礼的。 即便是有,当君王的可以说,但做臣子的却不能够信。 “平日里让你多穿些衣物,可玄策你就是不听,每每都是一件单薄的青袍,过会我就让秦大哥将些棉衣送到你房间去。”李济民一边略微责备着一边解下自己身上的锦裘披到房玄策的肩上。 房玄策没有拒绝,只是淡淡说道:“谢过殿下。” “外边风凉,里边说。”说着李济民便拖着房玄策往书房内走去。 根本就不给后者说话的机会。 “殿下,我这番前来是因为在城中听到了一些对您不利的传言。”房玄策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济民闻言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指了指那堆堆放在书桌上整整齐齐的章册,说道:“我知道你要说是什么,在你来之前天策卫那边已经都同我汇禀过了。” 房玄策点点头,“所以殿下想怎么处置此事?” “你觉得呢?”李济民并没有开口,而是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反问道。 房玄策沉吟了片刻,给出李济民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杀。” 听到这一个“杀”字的李济民抬眸看着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房家雏凤,眸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会从他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杀伐果断的答案。 “此事绝对有人在幕后推动,但好在殿下平日里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于这种空xue来风的坊间传闻并没有人会信以为真。”房玄策解释道:“不过很难保证在这之后幕后之人不会再有所动作。” “所以房玄策认为站在此事背后的不管是李雍和的党羽还是李景凉的残部,绝对不能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听到房玄策这般解释的李济民没有立即开口,而是抿了抿嘴角。 若是放在初入秦王府的房玄策身上,他是绝对说不出这种斩草除根的话来的。 现在的房玄策不再感情用事,比之先前更是多了份果断的杀伐之气。 这让李济民很是刮目相看。 “我已经让尉迟将军去处理这件事了。”李济民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房玄策闻言轻嗯一声,点点头。 既然李济民已经做出了兵变杀兄之事,那青史之上就绝对不能够有所记载。 特别是像李济民这般要成为一代千古名君之人,在那流传后世的史册上,更容不得有半点污点。 等到李济民率先坐下身来后,他指了指身旁的座位,打趣道:“站着做什么,还非得让我请你不成?” 房玄策闻言哑然失笑,这才毕恭毕敬地坐了下来。 “最近朝堂上不断有朝臣想要举荐你入仕,三省六部之中更有大臣提到了当年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