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_0386 兵库海战(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86 兵库海战(1) (第1/2页)

    就在陈景恪为未来布局的时候,东方万里之外的海域,一支庞大的舰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噼开巨浪向着前方快速驶去。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舰队,领头的是两艘九十米巨舰,这是大唐新建的五级主力战舰。事实上这也是大唐水师的一次全新尝试,倾全军之力打造了这两艘大型战舰。也是眼下唯二的两艘,全在这里了。说起来和陈景恪也有关系,他经常‘恐吓’李世民,让李世民对大海之外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危机感。只不过李世民应对危机感的办法不是禁海,而是打造最强大的水师,把敌人找出来消灭。《控卫在此》在他的授权下,大唐水师堪称是跳跃式发展,战舰的打造速度直接拉满。这里就不得不说文明底蕴的事情了。古代建造战舰需要储备木料,还是特殊的木材,因为一般的木料无法造大船。有木料还不行,还需要时间。把砍下来的木头放在阴凉处阴干,这个时间需要二十年之久。当然,也可以先加工成木板再阴干,这样能缩短一些时间,但折损率很高。要知道造船用的都是名贵木料,就算是朝廷也负担不起如此大的折损率,大多还是选择整根原木阴干。还有一种临时办法,升温烘干,这种办法制作出来的木料纹理有问题,一艘船用不了十年就要报废。除了临时需要战船,一般也不会采用烘干法。关于木料,前世还有个很真实的冷笑话。在大航海时代,某欧洲国家种植了一批橡木,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水师。两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这批木料终于成熟了。网上很多人都在玩梗,某某国两百年前种植的船木终于长成了,可以造船了。说起来很好笑,实际想一想很心酸。所以古代人说百年海军真不是开玩笑的。中华文明的优势就在这里,地域广阔各种木料都有。历代王室都会囤积大量的木料,有些是用来造船,有些是用来营建宫殿……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原王朝囤有大量名贵木材都是事实。王朝灭亡,这些木料也会被新王朝继承。所以中原王朝想打造水师,真的没那么难。至少在木料这一点上,就不用太过于发愁。尤其是隋炀帝杨广,他为了征辽东,为了打造龙船,为了给自己四处修宫殿,更是囤积了海量木头。到了贞观年间,这些木头都能用了。李世民直接把这些木料全部送到了造船厂,全力打造战舰,而且还要打造新式战舰。各种造船实验随便做,不用怕浪费木料,就怕你们不能及时把船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唐的船工们也前所未有的积极起来,加上陈景恪提供的思路,很快就掌握了海船的打造方法。三十米战舰,五十米战舰,六十米战舰,直到眼前这两艘九十米全风帆式炮舰。当然,一支舰队不可能只有这两艘主力战舰,下面还有六十米大舰八艘,二十米到五十米战船上百艘。二十米以下小船就只有探索航道打探情报的快船,亦有二三十艘。整支舰队不见一丝亮光,不闻一丝声响,只有船体破开巨浪的声响。如果让军事迷看到了,一定会惊呼这怎么可能。要知道夜晚行军本就危险,海军夜行更是危险到了极点。在没有雷达辨别友船距离、海岛海礁的年代,海军夜行真就是送命。但眼前这支军队确实这么做了。虽然为了安全可以拉长了船与船之间的间距,导致阵型太过松散,可确确实实是夜行军。可见这支舰队的统帅不只是能力出众,胆量也不是一般的高。急速航行了半夜,站在了望杆上的了望手忽然发现前方黑暗的水面上亮起了一簇火光,且火光好似被什么东西给遮住了一样,时隐时现。已经被冻的有些麻木的了望手,默默数了一下火光隐现的频率,脸上露出喜色,和搭档说了一声就快速从杆子上滑了下来。“校尉,东南方发现我军探马信号,距此十里。”那名校尉马上转身进了才船舱,在一间舱房门口停下,敲了敲门道:“将军,东南方十里有我军探马。”“吱呀。”门被打开,一身皮甲的刘仁轨从里面走出来,道:“走,去看看。”几人顶着迎面吹来的海风站到甲板上,刘仁轨拿出望远镜朝东南方望去,很快就发现了那处亮光。“传令全军减速,派快船去察看情况。”他一声令下,三盏气死风灯被升起。周围的船见到灯后也同样升起了三盏气死风灯,越来越多的船升起信号,从天空俯瞰下去犹如一片星海。这是信号灯,三盏表示减速,同时也是给其他船提供参照物,别撞上了。接到信号的船队突然‘活了’过来,无数人从船舱跑出来,开始降帆、调整船速等等。这么大的动静几乎没有发出太多的声音,除了个别指挥人员之外,其他人都默默执行命令。看似很简单的cao作背后,却是大唐水师经过无数次训练,折损近百战船为代价摸索出来的。大船在海上急速航行,惯性特别大,减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速度真正降下来,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距离那处火光也只剩下不到一里的距离。很快一艘快船贴近他们,几个人顺着软梯爬上了旗舰,其中有一名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文官。见到他,刘仁轨连忙上前道:“高都护,你怎么这个样子过来了,要是有个闪失我如何向圣人交待。”高都护全名高表仁,曾任新州刺史。知道这个人的不多,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但记载的事情却值得所有人敬佩。贞观五年他出使日本,要求当时在位的舒明天皇面朝北跪拜迎接李世民的圣旨。当时日本已经有了不臣之心,给隋唐的国书里甚至出现了,日出之国皇帝见过日落之国皇帝这样的话。舒明天皇自然不会跪拜接旨。但高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