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31 李绩的用兵艺术 (第2/2页)
话,兵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学着去使用兵器,并围绕它总结出新的战术战法,如此才能发挥火铳最大的威力。” …… 从龙首原回来陈景恪就去了一趟后宫,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丽质等人自然也都来了。 今天算是为李承乾践行。 长孙无垢既是担心,又是高兴。 不过她可不是什么保守的鸽派,相反她本身也是女中豪杰。 玄武门之变当天,她可是随李世民一起在玄武门设伏,亲自参与了那一战的。 这样的女人,又怎么会因为担心,就让儿子放弃大好机会呢。 相反,如果有机会她会鼓励他去做更多。 席间李泰也拿出了一套同样的全身甲,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李承乾自然很是高兴,以茶代酒敬了他还几倍。 嗯,自从确诊是遗传学高血压,皇家基本都戒酒了,所有宴席全都是以茶代酒。 而且李世民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告诉天下人,皇家有风眩症不能饮酒。 现在也没啥人会劝皇家的人饮酒,否则一个居心不良是逃不掉的。 三日后李世民在城外校场,为李绩举行了誓师大会。 至于为什么是李绩而不是李承乾,那是因为前者才是统兵大将,后者在身份上也才只是副将而已。 不过将士们也都知道,太子殿下将会和他们一起出征,士气自然是异常高昂。 之后大军出发一路前往漠南。 事实上李绩和李承乾所部只有四千余人,其余各折冲府早就已经出发,有些甚至已经到位。 李思摩只定襄城外为唐军修建了庞大的兵营,以供大军驻扎。 待李绩和李承乾到达后,他更是出城五十里迎接。 对于李承乾的到来,他是既担忧又高兴。 担忧的是万一太子有个闪失,他们教不了差。高兴的是皇帝连太子都派过来了,可见对这一仗的重视。 而且他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和太子搞好关系,把直属部族留在黄河以南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许多。 简单的寒暄之后,李绩就直入正题,道:“薛延陀的人到哪了?” 李思摩道:“夷男亲率七万大军已经越过青山,他的先锋大度设率三万骑已经直逼白道川。” 如果不是有唐军在,他早就带着部族跨国黄河逃到朔州去了。 李绩拿出地图观察了一番后道:“今晚我们主动出击夜袭大度设,先击溃他的人马,然后在青山一带与夷男一决胜负。” 本章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李思摩大惊,道:“英国公长途跋涉,休息几日再战也不迟。” 李承乾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再出发前李世民交代过,不得对李绩的任何作战方阵提出质疑。 可以私下请教,但人前必须装哑巴。所以尽管他很疑惑,却也没有多问。 李绩回道:“这个道理大度设肯定也知道,他不会给我们休息的机会的。” “但他也绝想不到,我们在长途跋涉之后会一刻都不停歇就发起进攻。” “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此次夜袭我们必胜。” 李思摩依然担忧的道:“可是将士们的身体……” 李绩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道:“你能抽出多少人?” 李思摩不假思索的道:“我能调动的就只有本部兵马,六千余骑。” 李绩颔首道:“你们出三千人,我出两千人,凑齐五千骑今夜发起突袭。” 李思摩恍然大悟,佩服的道:“原来如此,某佩服,我马上去点三千骑交于英国公。” 突厥骑兵本地作战,自然不存在劳累问题。 大唐有好几个折冲府提前十几天就已经过来了,从这些部队抽调两支完全没问题。 以五千人夜袭三万人,并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夜袭往往都是以少击多,人少方便行动,突袭要的就是这个突然性。 且黑灯瞎火的,人太多反而不利于行动。 李承乾也琢磨透了李绩的想法,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以为我长途跋涉人马疲惫需要休息,我偏偏要主动发起攻击。 对于这种用兵的艺术,他只有深深的佩服。 还好刚才没有急着质疑,否则丢人是小,干涉李绩的用兵才是大忌。 夜袭自然轮不到他出马,等李绩布置好一切他就去了李思摩给自己安排的营帐。 刚坐下茶的温度还没降下来,就听下面人来报:“李孝逸、王方翼二位都尉求见。” 李承乾知道这是自己在大漠的护卫,且他对李孝逸和王方翼也非常欣赏,视为未来肱股之臣。 所以听说他们两个来了,就连忙让人把他们带进来。 一番见礼之后,李承乾主动谈起了后续的规划。 不外乎是辛苦两位和千骑的将士们了,你们的功劳我会记住的云云。 然后他就发现这两位都尉都面露尴尬之色,不禁好奇的道:“你们这是……” 王方翼朝李孝逸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是宗室你来说。 李孝逸这表示,这是你表妹夫,你来说。 见两人眉来眼去,李承乾更是好奇,道:“咱们都不是外人,有何话尽管说……孝逸你来说吧。” 李孝逸见点到自己头上,只得把自己二人准备突袭夷男汗帐的计划讲了出来。 “为此我们已经谋划了数月之久,已经摸清了薛延陀各部的大致部署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且此次夷男亲率十万大军进入漠南,后方必然空虚,正是发起突袭的好机会。” “若我们能顺利拿下夷男汗帐,解救契苾将军,大唐就再无后顾之忧,谁知……” 李承乾接话道:“谁知突然就让你们来保护莪对吧?” 李孝逸尴尬不已,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 李承乾倒也没有生气,而是思索道:“此事你们有几分把握?” 李孝逸眼睛一亮,知道此事有戏,就连忙说道:“多的不敢说,五分的把握还是有的。” “纵使无法完成既定目标,我们也有把握全身而退。” 两军对垒,五分把握已经不少了,七分把握相当于是必胜。 李承乾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沉吟一番后做出决定: “好,我的安全你们不用担心,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即可,我等着为你们请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