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裴将军剑 (第1/2页)
因天色还早,宾主双方在清池驿休息用茶,就一些重要事项初步交换意见,然后便再起行,直入沧州城。 目前叔父朱全忠已派大将葛从周、庞师古率兵攻打郓州天平镇,若兼并其治下曹、濮、郓、齐四州,则可与义昌镇治下德州隔着黄河接壤,那么沧州长芦盐场所产的海盐就可直输汴梁,彻底解决中原食盐短缺的窘境。 要知道唐德宗时期推行两税法,即是朝庭垄断盐业,第五琦在天下各州产盐地设置盐院,实行官产官运官卖,并将原本十文钱一斗的食盐提价为一百一十文钱一斗,全年全国盐利四十到六十万缗,可见榷盐之暴利。 只是这样一来苦了天下百姓,盐商从盐院以一百一十钱每斗批发到手,转手就加价出售,至唐宪宗初期,江淮一带盐价上涨到每斗八百钱,而黄巢、王仙芝便是盐贩出身。 食仁魔秦宗权为祸中原时,汴梁一带的盐价更是高达三四缗钱一斗,而且还有价无市,直到朱全忠至汴梁上任,带来了河中王重荣的解盐供应,使盐价逐步迭落,但至今也还要五六百钱一斗,仍供不应求。 所以,朱友宁此来沧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盐”而来。 沧州过半户数皆是盐户,另两州户数则不多,卢彦威在镇十几年,盐业一项税入除进贡长安朝庭,可也就拉起了不到三万兵。 相邻的成德、魏博、卢龙、平卢四镇早已对其觊觎,却奈何卢彦威抱了宣武镇这根金大腿,各方牵制之下,都不敢轻易发难。 不像魏博有极强的地方势力独立性意识,义昌节帅卢彦威则没那么自恃身份装腔拿势,朱友宁进城直到府衙前,卢彦威竟率一众文武官吏在门前迎候。 这番做派虽有点谄媚,可也是弱小节镇的生存之道,双方又是一番礼仪寒喧,卢知礼引着卫轸带亲兵住进府衙前院客馆,忙前忙后张罗一应人马补给。 郭思谦则带周令稠、朱友宁随卢彦威步入帅府后堂,通过之前在驿站先一步私下接触,此时就要转入正题洽谈。 卢彦威身形瘦长,行走之间步伐稳健,年近五旬,两鬓已微有白发,颌蓄三缕短须,看人时目光平和,显得和蔼可亲,倒不似诡诈之辈,很难想象这也曾是一个驱逐主帅,并取而代之的跋扈军头。 “安仁将军应是初次来沧州吧?何必急着北上,有犬子相陪,不妨在此多盘桓几日。” 或许是感应到朱友宁不时打量的目光,卢彦威一落座,倒先笑容可掬地对开口了。 朱友宁笑着回道:“使命在身不敢怠慢啊!小子只能多谢卢中丞好意!” 这时,郭思谦引着婢女进来上茶,随之坐在一侧相陪,待婢女退下,郭思谦拱了拱手道:“周参军,若依你之意,从进贡长安榷盐数额中减去五千引,调给东平王府,则进贡长安只二千引,这个数目太少不好交差啊。” “郭司马此言差矣,长安有关北之青盐,河中解盐,蜀中井盐,杭州海盐,各镇总有些进贡,并不差这五千引。” 一引便是一石,每石一百二十斤,每斤十六两,每两二十四铢,但一石并不等于一斛,有的盐场是用量制。 卢彦威放下茶盏,笑了笑开口道:“说来……某每岁遣使进贡长安,岁岁不断,贡赋亦不低矣,然则朝庭也没给什么加封,看来不需如此麻烦,自今岁起,义昌镇之贡赋发运汴梁,还请东平王殿下看情形代为上贡,岂不更好。” 这话说得周令稠一怔,竟是张口结舌,不知卢彦威此言是真是假,若人家只是试探,一口答应就不妥了。 若从利益上来看,卢彦威此举的确省事,反正他也不指望长安李唐朝庭,就指望宣武撑腰,那也说得过去。 于是,朱友宁拱了拱手,接过话题道:“卢中丞肺腑之言,小子必书信一封发往汴梁,请大王定夺,如何?” 朱友宁此言,既表示自己没有迫从之意,也撇开东平王府并非事先就是这么打算,并给了郭思谦和卢彦威一个台阶下,卢彦威是军头出身,郭氏是本地大族,双方利益某些时候并不一致。 “那便如此吧,某谨遵大帅之命。”郭思谦明显有些言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