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原是新罗失国人 (第2/2页)
祖先一般郁郁而终了,如今总算见到了一线曙光,怎能不尽力抓住? 金拾遗和王伦商谈半日,直到午后方才告辞,王伦明白他要去召集党羽,故此也未多留,只是问了一句是否需要派人保护,金拾遗笑道:“多谢王元帅关系,在下身边也有护卫,不过未曾入宫,在下明日再来拜会王元帅。” 送走了金拾遗,王伦心情大好,有了这个前朝王孙之后,自己的计划也更可以顺利进行。 金拾遗离了王宫,直奔自己在南京城的府邸,金氏两百年的苦心经营,也不是毫无作用,他在四京诸道都有自己的据点。此时,南京城金拾遗的府邸内,已经站满了人,见到金拾遗回来,众人纷纷过来施礼问安,这些人打扮各异,任何装束的都有,金拾遗复国,自然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下手,三教九流能用之人他都尽收囊中。这些人中,为首的是一个和尚,左右还有两个高丽官员打扮的中年人。 能在这个地方的人,都是金拾遗的心腹,当即金拾遗将众人带到大堂开始给众人讲述今日面见王伦之事。当然,和王伦所议定的在新罗旧址复国他没说,只是说来的乃是自己周游列国之时所引来的外援,准备助新罗复国,众人闻言自然大喜。随即金拾遗便吩咐三教九流的心腹各自去联络下属,然后来南京集合。 待等一众手下都走了以后,金拾遗将一僧两官带进了密室。这三个人都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更是新罗金氏数百年来的家臣之后,对他的忠心远非他人可比,更难得是文武全才,是他最得力的干将。 进了密室后,为首的那个和尚道:“少主,那方究竟是何人?” 金拾遗摇头道:“妙清师弟,为兄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他们的军马叫做大汉征东军,他们为首之人自称是大汉征东大元帅王伦,麾下精兵猛将如云,绝不是等闲之辈。” 旁边的一个官员道:“大汉?现今最大的除了大辽便是大宋,哪里来了这么一个大汉征东军?” 妙清和尚眉毛一挑道:“莫非他们和主上一般都是复国之人?” 不得不说,这个叫妙清的和尚是个人物,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给出了这么一个虽不中亦不远也的答案。 另一个官员点头道:“不错,很有这个可能,不过如果他要复国,为何不在大宋复国,到我新罗来所为何故?” 妙清怒道:“这还用问么?大宋十万里江山,幅员辽阔人杰地灵,若想复国无异于痴人说梦,柿子找软的捏,故此找到了我们新罗。贫僧在西京之时便有耳闻,那耽罗前些年被一股来历不明的人给占了,现在看来应该便是这些前汉遗民所为。当真是可恶之极。” 金拾遗闻言也是点头不已,心中对自己的这个智囊也是赞叹不已:“妙清师弟果然不愧是兴武大王之后,言之有理,我得妙清师弟有若先祖得兴武王。”金庾信三百多年前新罗的将领、重臣,历事新罗五朝,联合唐朝灭亡百济、高句丽,可谓新罗统一三国的元勋。后被追封为“兴武大王”。这妙清和尚就是金庾信得嫡系后人,也是金拾遗最坚决得支持者。 妙清道:“主上过誉了,如果先祖有灵,当佑护小僧辅助主上成就大业。”他面色犹疑道:“不知道那王伦元帅与主上有何商议?” 在这里金拾遗也不隐瞒,将与王伦所谈一一讲述了出来。 妙清闻言大笑道:“好!此事大有可为。这王伦元帅倒是个角色,不愧是大邦所处人物,明白以夷制夷的妙处。”他丝毫不以为忤得说出以夷制夷的话,似乎毫不在乎,不过一旁的两个文官却有些变色。 其中一人道:“妙清师兄,那王伦如此无礼,你莫非不怒?” 妙清笑道:“知常、寿瀚,你们在伪朝之中也算任职多年,怎得还如此沉不住气?我等三人自祖上至今两百余年所为何事?无非是为了主上光复新罗。幼时我们不知也还罢了,但是老主人在世之时,我们亲眼看着老主人是如何郁郁而终的,而我们的父辈又是如何自责不能为主上平定天下。如今主上不惜隐于田亩之中,大兄更不惜献身佛门,所谓何故,如今前路陡见光明,岂能不喜?” 这两人正是高丽翰林知事郑知常和天文官白寿瀚,他们一直被金拾遗安排在高丽朝廷之中,因为文采高妙,和妙清和尚并称西京三杰。 此时这二人听闻妙清所言,不禁面上发烧,施礼道:“大兄说的是,小弟二人意气了。” 妙清正色道:“现在是我新罗复国大业千载难逢的良机,万不可因小失大,日后我新罗还需要你们两个励精图治,岂能现在便如此斤斤计较。” 二人面带羞惭,对妙清道歉,又对金拾遗施礼认错。 金拾遗摆手勉励他们两句,随即对妙清道:“妙清师弟,依你看此事可为?” 妙清掂了掂佛珠,微笑道:“不错,大有可为。如果小僧判断不错,这帮与主上有同样目的大汉军,他们得兵锋还是要指向大宋。我们现在帮他们岂不是就在帮自己,有朝一日他们假设兵锋回銮,那么无论输赢,对我们都是有益无害,如果他们输了,我们便恢复新罗三千里江山。如果他们胜了,我们安安稳稳做新罗故地之邦,还有一个强大的宗主国保护,况且那王元帅还许诺分拨给我们部分高句丽故土,即便不能,我们也不负祖宗所托,可以瞑目了。” 金拾遗迟疑道:“妙清师弟,万一他们最后鸟尽弓藏,将我们一举吞了,如之奈何?” 妙清微笑道:“主上多虑了,此事几乎不可能,就算他有此心有此力也有此能,但是这新罗虽然对我们是一块肥的不能再肥的肥rou,在中原人眼中却是鸡肋。说一个不好听的故事,小僧曾经看过汉地的一本书叫做《庄子》,里面曾记载: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前往拜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大梁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恐慌,在国都搜捕庄子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鸱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主上,此言虽不好听,却是事实,既然我们百年夙愿终于有了希望,何须在意那些无所谓的小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