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4 怪兽片解构 (第2/3页)
,还是《美国队长》的各有千秋,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点: 另一种角度的胜利。 从传统到反传统再到回归传统,虽然电影所讲的故事陈俗老套,观众也没指望剧情有多精彩,但在理应重视的戏份上,编剧着实对其重视有加,并为此花费了不少心思。 扯远了,回到《食铁兽》这边,双雄争霸是历史故事,编剧再怎么改不能把史实改掉。 即便蚩尤是主角,也不能说蚩尤战胜了黄帝。 改编不是胡编,细说不是胡说。 黄帝最终是赢家,这比金刚大战哥斯拉要难处理。 为啥呢?因为观众很明显会代入到主角蚩尤身上,败局的阴影一直萦绕心头,这种观影体验是非常坏的。 就像是知道诸葛亮的悲惨结局,然后去看诸葛亮的故事,心中难免悲怆。 刘导是怎么处理的呢? 蚩尤死了后,真正的主角食铁兽登场了,带着遗憾踩着血海而来。 这就相当于主角虽然输了,但是有兄弟帮忙找回了场子。 有没有很像前几年火爆的励志电影《激战》?两个主角前后上场。 先是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被打成高位截瘫,后边是张家辉饰演的程辉上场,把反派打爆。 这是很稀奇的一种剧情走向,中途换了主角,剧情难免割裂。 有人说,从一开始食铁兽就一直出场,而且电影名就是食铁兽,你自己代入蚩尤怪谁啊。 就像是《权力的游戏》,马王死了,龙妈才能走上女王之路。 你提前代入马王自讨没趣,很明显龙妈才是主角啊。 所以说,刘导给大家玩了一个不太高明的戏法,告诉我们主角其实是食铁兽。 之前的双雄争霸就变成了黄帝和食铁兽争锋。 这就涉及到后边的怪兽和人的平衡问题,按下不表。 咱们再说说怪兽的部分。 回顾刘导的国产怪兽系列,我们不难看出刘导有心要拍出一套以娱乐为主、以满足观众期待视界为目标的电影系列。 那么,观众的期待视界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比较成熟的国外作品: 2017年《金刚:骷髅岛》上映期间,导演乔丹·沃格就曾表示,很多怪兽电影都是人类喧宾夺主,怪兽没几分钟,我不想拍这种电影,我会让金刚有充分的戏份。 事实上,在《骷髅岛》这部电影中他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上述两个事例都能看出,制片方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会让人烦。 刘导也知道,他一次次地调整电影里画面的权重,一点点偏向怪兽。 这部《食铁兽》是怪兽贡献的高潮戏份,这一点必须称赞,值得票价。 再讲讲怪兽的立场,人有人设,怪兽也有他的立场。 《饕餮》里边是愤怒,《三生猫》里边是宿命论,《食铁兽》则是复仇。 食铁兽的设计有点偷懒的嫌疑。 饕餮是可以吞噬,吞噬的设定也很复杂,官网有十几页的ppt讲解。 三生猫呢,则是可以跳脱轮回,前世今生和轮回,更炫酷。 到了食铁兽这边,就是愤怒可以膨胀并且增加攻击力和速度,有点像绿巨人,怪兽设计这点确实是短板,没给人亮点。 再说说故事背景和怪兽复仇剧情的调和,也即主菜和辅菜如何调配? 小学时候我在语文试卷上做过这么一道阅读题: 某小镇以豆腐为特色小吃。一户人家做传统豆腐,用料精挑细选,手工严格把关,因而他们家的豆腐有口皆碑。 后来小镇上又开了另一家豆腐铺,做的是时尚豆腐。就是在豆腐中加入果酱、撒上曲奇、奶油、葡萄干等甜品原料,做出的豆腐五彩斑斓,样子好看味道也新奇,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生意压过那家传统豆腐铺。 再后来,小镇上举办美食大赛,请了资深美食家来当评委。评委尝过两家的豆腐后表示:时尚豆腐表面新奇,但一口咬下全是水果味,没有体现出豆腐的价值;而传统豆腐朴实无华,手艺十分了得,当为冠军。 最后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原话记不得了,大致是说花哨的创新只能赢得一时的潮流,而实打实的传统手艺才能成为经典。 我当时读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拒绝花哨,追求朴实。多年后则感觉作者的意思应该是劝学生们少碰快餐文化,多读经典名著。 而我为何要举着个例子呢?是因为我发现当一部电影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后,创作者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免地汇入新元素。 《速度与激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从一部小成本电影发展成标准的动作片,再发展成超级英雄,让后来入坑的观众很难想象这个系列当初就只是几个小混混在马路开车。 而刘导的怪兽电影就有些‘高大上’了,他一点点地融合历史背景,想打造出来历史厚重感。 比如《饕餮》里的长城文化,《三生猫》里的佛教文化,以及《食铁兽》里边远古部落之争的历史冲突。 在传统豆腐与时尚豆腐的故事中,虽然作者是倾向于传统豆腐的,但也不否认新元素会让作品在群众中更受欢迎。 圣迭戈动漫节,原本只是漫迷们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