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55 成为北电特聘教授 (第2/2页)
人怀疑。” “我不太理解,刘导在国际上也没拿过什么奖项,只是知名度稍微高一些,赚了点钱,如果影片票房可以作为参考,那国内影史票房最高的战狼吴京怎么没被哪所大学聘请为教授?是不是瞧不起我战狼哥?坦克马上开上门。” “刘导真得成为北电教授的话,真的有人会报他名下研究生吗?他上课的话,真的有人会去听吗?” “北电这个cao作我看不懂,我决定今年不报北电了,我去学挖掘机了。” ... 一时间,大家都在热烈讨论,表现得非常关心北电的未来。 北电官微站出来发了一篇稿子,专门论述了刘尚为什么有资格成为北电教授。 不过网友并不买账,他们说他们的。 刘尚作为当事人,按理说应该出来表个态。 但是刘尚没有自己的微博,而且之前他在公众面前保证过: 不拿到三大电影节的大奖,他以后就不在网络平台公开发言。 时至今日,他还没有获得三大电影节的奖项。 刘尚回想北电前辈们给自己的忠告,不需要理会网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 这天,刘尚作为特聘教授,来到北电上他的第一堂课。 教室在北电第一教学楼c201教室。 这是比较大的会堂教室,可以容纳两百人在里边上课,连荧幕都有两块。 刘尚有些担心。 一是担忧他的知识储备到底能不能给大学的学生们讲课,二是担忧如果学生不认可他,不来上课,教室里零星坐几个学生,这个课他是上还是不上呢? 刘尚走在前往教室的路上,心里感慨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之前大学那会,他很爱逃课。 当时有一位老师在班级群里发飙说上课的人数只有个位数。 他还撺掇室友在群里匿名发言,说没人去听课是老师的问题。 转眼刘尚成为了上课的教授,他需要应付那些让人头痛的学生了。 路上遇到不少学生,有学生跟刘尚打招呼。 刘尚心里揣着事情,所以只是随意地点头算是回了。 到了教室门口,刘尚长舒一口气,这是他作为老师第一次进入自己的教室。 推门进去,熟悉的黑板讲台就在面前。 刘尚余光注意到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 他有些奇怪地转头看去,惊讶地发现,整个教室都坐满了,包括过道都有学生自备板凳坐在边儿上。 教室后排还站了两排没有座位的学生,他们抱着笔记,笑着看向自己。 刘尚呆住了。 没想到,质疑自己的人很多,但是认可自己愿意听自己讲课的人也很多。 “刘老师好!”有人带头,大家齐声喊了一句,给刘尚喊得热血澎湃的。 “同学们好!”刘尚跟大家挥挥手。 刘尚这时候又注意到,教室后边的门口也围着不少学生,他们似乎在懊恼没有再早点过来占位置。 刘尚扫视一圈,笑着问: “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听我这个半吊子来上课,我怎么记得我班里没这么多学生呢?” 教室里哄堂大笑,有人喊了一句: “我们都是您学生!” “对!”不断有人附和。 这时刘尚注意到教室前排坐了几位年长的人,一看就不是学生,博士生都没这个岁数面相。 其中一位解释说: “咱们几个老师也过来听听课,刘导你别介意,这不是示范课,也不是公开课,你就当我们是你的学生。” 刘尚哭笑不得。 给北电学生上课也就算了,现在还要他给北电的老师上课? 这下托大了。 不过别人都安稳地坐好了准备听课,刘尚自然也没法再请人出去,他只好硬着头皮讲课。 刘尚将之前准备的教案放到一边,笑着说: “我看在场的学生很多都不是编导专业的,给你们讲编导专业的课程也不合适,既然这是我来北电的第一节课,那我第一节课就随便讲讲。” “好!”台下不知道又是谁带头叫好,鼓起掌来。 刘尚将u盘插进教室里的电脑,从里边打开他之前剧组里的一些资料。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之前在剧组里拍电影的一些事情,这些照片视频很多都是未公开的花絮,大家看个乐。” ... 第一节课上完,教室里弥漫着欢快的气息。 刘尚讲得口干舌燥,好在有学生给他递水。 做这行的,陌生人送的食物饮料都不能随便吃随便喝。 不过给刘尚送水的学生,刘尚认识,就是之前他怪兽剧组的成员,现在在北电读博,算着时间也快要毕业了。 刘尚在北电上的第一节课又又上了热搜。 网上的吃瓜群众们又吵起来: “我的妈呀,这些学生太幸运了,这个时候多希望我也是北电的学生,我也要听刘导讲课!” “这么多学生来听刘导的课啊?不会是请来的群演吧?五十块一个人?还是能加零点五活动分?” “我靠,这个课有意思啊,不算寓教于乐了,根本就是兴趣班啊,我后悔学这个土木了,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吗?” “我还是有些担心,刘导这阵热度过去了,到底能教学生什么专业知识,到时候还有多少学生来听课,又有多少学生会因为刘导而耽误学业。” “前面的,你是不是没上过大学,不知道大学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吗?不是跟你吹,从大马路上拉一个识字的过来就能当大学老师,照着统一教案读就完事了,我觉得刘导这种有实拍电影经验的来给学生上课,比那些学术型的教授要厉害得多。” ... 再到后来,刘尚就不管网上的评论了,他发现给学生上课还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他特聘教授的性质,他一星期只需要上一次课。 而且带不带研究生也是全看刘尚个人意愿。 如果刘尚愿意带,带多少名额,也都是刘尚说了算。 刘尚想了想,觉得北电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学生,能教导出来几位,也蛮有成就感的。 但因为他本身很忙,所以只跟学校里报了一个名额。 学院里听说刘尚带研究生了,即便只有一个名额,还是被疯抢。 一天的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了百位。 除了北电本院校的学生,连其他艺术学院的学生也都投来简历。 第二天,刘尚看着面前几百份简历,当场呆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