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4 谁都有扑街的时候 (第2/3页)
着素英来找尚贤。 或许是尚贤的嘴皮子够溜,或许是素英有着其他的考虑。 总而言之,一顿掰扯之后,素英同意把羽星交给尚贤和东洙,并决定和他们一起为羽星寻找会好好爱护羽星的买家。 三人就这样带着羽星上了路,他们并不知道女警秀珍也一直跟在后面。 很快,他们见到了第一对买家夫妻。 这对夫妻不太靠谱,一上来就说羽星不好看,而且还要分期付款,最终交易并没有达成。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东洙长大的育幼院。 没错,东洙也是个从小被家人抛弃的孤儿,所以他起初并不觉得素英会回来找羽星。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8岁的孤儿海进,这孩子偷偷钻进了他们的车里,也跟着一起上了路。 与此同时,秀珍那边接到同事传来的消息,素英杀了人。 在秀珍看来,自己负责的是买卖婴儿这一块,而杀人案则是由刑事科处理。于是,为了自己“破案立功”,她决定在三天之内帮助尚贤等人完成“犯罪事实”。 具体来说,就是钓鱼执法,找一男一女假扮买家。 只可惜,这两人缺乏常识,几句话就开始让人生疑,仿佛是二道贩子一般。 一计不成,秀珍再生一计。 她直接找到素英,说明自己知道素英杀人一事,并给素英身上装了窃听器,用以监视尚贤和东洙。 没承想,就在这时,羽星不小心病了。 情急之下,东洙和素英不得不假扮夫妻,带着羽星前去看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除了秀珍,还有人也盯上了他们——被素英杀死之人的老婆,她也想要羽星,因为那是他老公的骨rou。 但,这不是一个小三破坏别人家庭的故事。 原来,素英是离家出走后遇到这对夫妻,并展开了一段畸形的关系。 女的被素英称之为“mama”,男的竟然不止强行与素英发生关系导致她怀上羽星,还一直强迫素英接客。 后来,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素英将男人杀死,而后便有开头那一幕,为了逃跑方便,她把羽星放到了婴儿暂存箱。 这一路上,尚贤、东洙和素英等人之间,产生了类似家人的那种亲情羁绊。 所以,尚贤和东洙决定,不会放下素英不管,也不会把孩子交给“mama”,必须找到靠谱买家才行。 他们不是没有闪过干脆大家一起抚养的念头,但终究只是闪念。 而同样的,秀珍也在整个跟踪的过程中,慢慢对他们这些人有了改观。 在影片最后,素英选择了自首,羽星则被秀珍所照顾着,而尚贤和东洙也没有被捕。 三年后,素英被减刑提前释放,秀珍联系了大家,希望一起讨论关于羽星的未来。 同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一样,单看《掮客》的剧情介绍,你很难get到其中的微妙与细腻。 就主题而言,这一次是枝裕和为我们呈现的,仍然是在残酷人生中,那些亲情化的情感流动。 与《小偷家族》类似,这部《掮客》中的主角,也相当于临时组建了一个家庭,而且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有道德瑕疵,都被现实所困。 东洙和素英前面都有提过,这里咱们就以尚贤为例。 他开着小店,负债累累,总是遭到小混混上门催债。 他以为卖孩子赚到钱老婆孩子就能回到自己身旁,可后来才知道,如今老婆已经和他人有了孩子。 显然,尚贤是不幸的,但他企图贩卖婴儿的行为仍然是一种做恶。 不可否认,单看电影,在是枝裕和成熟的技法之下,无论是他,还是东洙和素英,我们都能抛开道德上的审视,被那一个个温暖和有爱的举止所打动。 必须承认,是枝裕和是功力深厚的。 整部影片,随便拎出一个片段,都能让人产生共情,或是会心一笑,或是感动遗憾。 那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说感受非常复杂呢? 在是枝裕和的片子中,我们总能从被社会遗弃的人身上看到那些纯粹的善。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所构建的一种影像空间的乌托邦,让观众在残酷的现实之外,可以获得一份神奇的愈疗。 不少人说《掮客》是是枝裕和在重复低配版的自己。实际上,他丢失了自己赖以成名的所有作者元素。 是枝裕和以往的电影,经常利用日常场景,通过做饭和吃饭等过程中细节的展示,丰富人物之间的互动。 不过在最近的两部合拍片里,由于文化的差异,这种熟悉的场景消失了,《真相》中的吃饭场景完全失去了《步履不停》和《小偷家族》的灵性,《掮客》直接放弃了这种形式,却没有挖掘出替代的表现方式,让人物吐露心声时显得突兀。 乘坐摩天轮的段落算是本片硕果仅存的华彩段落,也成了整部影片的题眼: 升到顶端,便会逐渐回落,偶然拼凑的旅程终会告一段落,经历一个圆周的旅程后,几个人都会被拖拽回出发的地方。 但与此同时,随着摩天轮缓缓画下的一个圈,三位各怀心事的人也都在摩天轮上的对话中弥补了人生的缺环,走出摩天轮时,他们已变得不同。 不过,是枝裕和这次对人物的cao纵着实笨拙了,为了赋予摩天轮这场戏应有的重量,他预先就工整地将四个人物两两分组,这种意图过于明显,尤其是半途中加入旅途的小孩海进,观众很容易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