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一百七十八章:江中郡难,朝廷赈灾,官员贪墨,嫌命长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江中郡难,朝廷赈灾,官员贪墨,嫌命长了? (第2/5页)

气,动员百姓,大家齐心协力,各地再过来帮帮忙,半年内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还会头疼吗?

    就是因为各方成本太大,大夏存粮就这些,要是不计成本的给陇西郡运输粮食,其他几个灾区该怎么办?

    “就算五千万石粮食,若能解决困难,也不是挺好的吗?”

    顾宁涯虽然震撼这些数字,可还是忍不住出声。

    只因一万万又三千八百万石粮食,是个更大的数字。

    可玉辇内,顾锦年叹了口气,看着自己六叔道。

    “叔。”

    “你是真的不懂,还是装傻啊?”

    顾锦年有些无奈了。

    一听这话,顾宁涯先是皱眉,但很快他意识到了什么,随后不由压着声音道。

    “你的意思是说。”

    “大夏没有这么多存粮?”

    顾宁涯大概明白顾锦年的意思。

    “一万万又三千八百万石粮食,这是户部账单,不是实际情况,你信不信,真要让户部去运输,一定会发现一些地方的官仓无一颗米粒。”

    顾锦年出声,所谓天高皇帝远,离京都近一点的还好说,要是相隔千里之外,官仓的存粮放着做什么?

    好端端谁也不会觉得会有灾情啊?

    就好比江南地区,丰饶无比,这地方你说会遇到麻烦?

    大旱?购买求雨符不就得了。

    洪灾?抱歉,良田都不在河边。

    谁没事会想这个?

    而官仓粮食价值不菲啊,也不说多,拿十分之一出去卖行不行?

    这可就是几百万两白银啊,而且都是中下层官员吃掉,因为更高的官员,不会打粮仓的主意。

    回过头真出了事,拿银子买回来填进去不就够了?

    然后三五年发现,嘿,没事。

    手头上又缺银子了咋办?

    继续卖呗?

    饿死胆小,撑死胆大。

    反正卖十分之一也是死罪,卖光也是死罪,最起码我潇洒过,我开心过,我富裕过,人生在世我如意了。

    这是心里安慰,等真正被查到的时候,又是哭爹告娘,可有用吗?答桉是没用的。

    对于朝廷来说,杀了他有用吗?也是没用的。

    倒霉的是谁?

    老百姓呗。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万万又三千八百万石粮食,在顾锦年眼中,有一半他都谢天谢地。

    “如若当真发生这种事情,只怕不少人的脑袋会掉啊。”

    顾宁涯咽了口唾沫,他身为悬灯司指挥使,见多了贪官污吏,顾锦年的担忧,根本不是空想,可能性很大,不,是非常大。

    “掉脑袋?”

    “六叔,你信不信,靠京都近一点的还好说,远一点的官员,直接用沙子充装粮食,然后向上谎报,中途遇到麻烦,粮食损失了,或者是遇到匪宼,抢走粮食。”

    顾锦年冷笑一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可不是空谈的。

    “他娘的,这般狗东西。”

    “我现在就去写一份奏折,让陛下把这帮人的脑袋统统砍掉。”

    “不,不砍掉,抓去悬灯司,我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顾宁涯出声辱骂,气的牙痒痒。

    “没用。”

    “杀了他们,解决不了事情。”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叔,这事你得要出手。”

    顾锦年摇了摇头,这些贪官污吏死不死,他懒得去管,眼下必须要凑齐粮食,其他的事情,等赈灾结束后,慢慢算账。

    “你说,叔听着。”

    顾宁涯好奇,顾锦年会用什么法子解决这个隐患。

    “立刻让户部,通知各地,运输粮草。”

    “然后抓一批人,杀鸡儆猴。”

    “你让你的人,去各地粮仓检查,不过给他们透露消息,说直接点,去了以后,这般官员肯定怕,所以让你的人,收贿,人家给多少,咱们收多少。”

    “收到的银子,全部上缴,一半留给悬灯司当做经费,一半给朝廷,补充国库。”

    “再让你手下的人,给他们通风报信,故意拖延时间,让他们赶紧去买粮填补,能买多少买多少,这般官员即便是再怎么贪也知道命更重要。”

    “这样至少粮食能送过来。”

    顾锦年开口,他不在乎这些是是非非,只在乎一点,把粮食运过来,一切好说,回头清算,家产充公,罢官贬职,发配边疆,只要没有做太恶劣的事情,保住全家老小的命还是可以的。

    至少亡羊补牢。

    “这个主意好啊。”

    “这招当真是妙,你说咱们都只有一个脑袋,为什么你就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好。”

    “这事交给六叔,六叔来处理。”

    顾宁涯眼中露出亮光,顾锦年这个计划是真的好。

    假装通风报信,其实就是用另一种方法让这些官员去争取一下。

    毕竟朝廷的人来了,他们就是死路一条,律法摆在那里,而且朝廷不能下旨说什么,如果补充回来,就小惩大戒。

    一但如此的话,就会引起不良之风,到时候官员人人都去卖粮,反正真遇到了危机,大不了就买回来,还不会死。

    犯罪成本变低,那犯罪率就变高。

    而且这种东西,只适合在特大灾情上面,如果是普通灾情,比如说仅仅只是陇西郡一个地方受灾,那根本不会给任何一点机会。

    该杀就杀。

    唯独这种特大灾情,实在是情况特殊,偷偷玩一手。

    说直接点,进退都被顾锦年拿捏者,要生要死,也都是顾锦年一句话。

    这才是政治手段,解决事情,留有余力。

    “陇西郡之难,难于后勤,若真能运输一千万石粮食,可稳定局势,其所有成本控制在五千万石粮食内都行。”

    顾锦年出声,自己有真龙稻穗,即便是耗空大夏官仓存粮,他都不怕。

    给自己两年时间,保证官仓存粮盈满,甚至还要多扩建点粮仓。

    “如若悬灯司提前通风报信,想来问题不难,陇西郡之难,也算是能定住了。”

    顾宁涯出声,道出自己的想法。

    “恩,陇西郡终究还是天灾问题,众志成城,八方来助,粮草稳定,自然能游刃有余,太子借助这等机会,也可稳固储君。”

    顾锦年出声,也是如此认为的。

    不过提到储君之位,顾宁涯的神色不由微微一变。

    “锦年,你是已经选择了太子吗?”

    他看向顾锦年。

    储君二字,别人提无所谓,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