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将宰相李善,扣押天牢,明日处斩,夷九族【求月票】 (第1/5页)
大夏文圣正文卷第二百零三章:将宰相李善,扣押天牢,明日处斩,夷九族【求月票】永盛十三年。 七月二十五日。 随着圣旨颁布下去,大夏王朝顿时引来巨大的欢呼之声。 天灾已定。 这是朝廷颁布的消息。 圣旨十分简单,基本上都是围绕顾锦年的功绩去说,以致于顾锦年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一些。 不过灾情定下来了,不代表甚么事情都没了。 对于大夏王朝而言,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多。 灾情的稳定还有善后,这些工作都让人深感头疼。 实话实说,如若不是天地赐福,出现五大绿洲,而且国运昌盛,再加上顾锦年将功德散于大夏百姓,使得百姓内心是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否则的话,只怕麻烦更多。 毕竟现在看到了希望,大家心态都很好。 可朝堂上,却已经开始争议不休了。 大殿当中。 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上,各方势力也在激烈争议。 “陇西郡地动,目前虽已经控制局势,但所需要的物质人力,应当是第一,东林郡火灾已经被灭,功德金雨也使得东林郡灾情稳定控制,至于南越郡,洪灾已经没了,应当竭尽全力处理陇西郡之事。” 吏部尚书胡庸开口,他在朝堂上直接开口,丝毫不管其他人的想法。 这善后救灾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 不仅仅是稳定百姓民心,更主要的还是政绩,现在陇西郡是太子的政绩,东林郡是秦王的政绩,南越郡是魏王的政绩。 江中郡那还好一点,毕竟江中郡是顾锦年负责的,就算江中郡一点灾情都没了,也不会影响什么。 大夏王朝即将要昌盛,那么帝位之争就更加激烈了,尤其是永盛大帝这次也得到了赐福。 寿元悠长,虽然没有几百年的皇帝,可以当下情况来说,再坐个三五十年问题不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永盛大帝这两年就驾崩了,那他们还真不怕,太子只需要老老实实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每天吃吃喝喝都行。 长幼尊卑摆在那里。 除非大夏天灾,秦王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但这可能吗? 可现在永盛大帝明显要在位几十年。 这几十年内,会发生多少事情?这对于秦王来说简直是一件大好事。 而对于太子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太子势力已经开始准备了,也不是说去针对谁,而是围绕着太子利益,进行争夺。 四大灾区,都需要善后,可能江中郡要好一些。 但人力物力包括钱财银两就只有这些,事情只能先办好一件,自然而然,胡庸要为太子效力了。 他本身就是太子的党羽,面对这件事情,他们自然而然要理力据争。 毕竟如若陇西郡灾情安稳解决,这样一来的话,天下人就说不了太子什么问题,反倒是秦王和魏王办事效率差。 对于朝堂官员而言,大家是知道为什么。 可百姓不知道,一看陇西郡这情况,都已经妥善解决了。 再看看你东林郡,还在慢吞吞重建家园,百姓自然有民怨,但这个民怨不针对朝廷,而是针对办事之人。 那个时候,必然会形成,太子不愧是太子,果然手段强,一下子解决这些麻烦。 然后秦王果然没用,会打仗而已,治理国家一点作为都没有。 只要营造出这样的舆论和话题,对而他们而言就够了。 此消彼长之下,太子的位置是越来越稳固,秦王就更别想上位了。 而且这些事情,是太子党羽私下商量好的,并没有告知太子,倒不是说撇开太子,而是有些事情,必须要由他们来做,通知太子,无论太子是什么意思,都不好。 答应,显得太子不仁义,自己亲兄弟也动手。 不答应,太子甘愿秦王上位吗? 这就是党羽的可怕和强大,有些事情不是你做不做主,而是大家愿不愿意,而且再说一点,太子就当真不愿意吗? 可是胡庸的话一说完,立刻便有人站出来了。 “臣不同意。” “陛下,如今四大灾区,也只有江中郡还算可以,其余三大灾区,都需大量人手物资解决,臣认为,应当分三批人前去救援,这样一来,其一可定民心,其二也可看看诸位王爷的手段如何,其三也算是提前知晓问题所在。” “如若单方面去救援陇西郡,先不说其他,百姓如何看待?” “再者,陇西郡想要重建,至少半年时间需要,如果这半年之后,解决掉了还好说,大军前往东林郡,发现东林郡有诸多问题,该怎么办?” “拖延一分一秒,都对我大夏王朝而言不利。” “故而,请陛下三思而行。” 此时此刻,顾冷的声音响起,他是刑部左侍郎,不过在这个时候,为秦王说话,自然代表着一些不同的信号。 世人都知道,秦王与顾家关系不错,而今顾家出了一个麒麟子,自然而然顾家人说的话,要比寻常重一些。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说之前的顾家,可以左右太子之位,而今的顾家已经不是左右那么简单了,直接钦点都没大问题。 只要顾锦年到永盛大帝面前说一句话都行。 我觉得太子不行,秦王殿下还可以。 那基本上秦王殿下就能上位了。 只不过所有人也清楚的明白,顾家不会这么做,毕竟到了这个体量,太子也好,秦王也罢,都不会找顾家麻烦,就算他们任何一人登基了,顾家永远是顾家。 以后的皇帝难道就不需要靠顾家吗? 可若是参与进来了,万一万一万一,太子就是能登基怎么办?那这个仇大不大? 别说皇帝宽宏大度,换做是谁都大度不了啊。 所以不参与是最好的,当然声援两句合情合理,比如说顾冷现在就是这样,他并非是声援秦王,而是缓解秦王的压力,但同样也没有去得罪太子。 这种做法才是最好的。 面对顾冷开口,杨开的声音不由响起。 “顾侍郎,老夫不认可,倘若兵分三路,虽然可同时营救,但这过程有多慢?” “如今五大绿洲还需要百姓迁徙,王朝内有诸多事情,把绝大部分力量分成三批人,至少需要两至三年才能彻底解决三郡之难。” “如若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